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单元第一课 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案
2025-09-25 17:57:45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富于创造力的表现艺术》学习领域欣赏·表现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时1课时

授课人  刘香红

设计

理念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学些学生的认知领域里,还未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教材旨在通过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描述,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的关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重点

难点

 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

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

准备

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笔和纸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
1.课前准备

设计学习卡;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发放学习卡片;

提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请自主收集、了解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学习卡进行资料收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收集信息有利于学生在上课中教学环节的交互。

2.组织教学:

小组文化建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关注各小组的文化形态。

*关注小组成员分工,布置组长做好记录,组织收集整理学习卡,组织组员,保证教学秩序;

*检查学习卡,各组的发言人把本组的预习情况做一个简单汇报。

* 学习方式的介

入,强化各小组成

员的职责

 *养成教育的落实。

3.作品导入

用学生作品导入新课,与学生对话: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作品创作对话,你在作画之前,会有一个怎样的过程?

通过对话,师生共同回忆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

*教师提前从学生的创作中选一件作品当堂展示。并请作者谈一谈创作的过程。(也可以请大家都准备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

*你怎么构思的?(为什么想到画这个题材?找了什么资料?从构思到完成花了多少时间……)

*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给了你什么建议? *用了什么材料?

*遇到了什么困惑?

*有什么创作经验与大家分享?

*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平台;

 *拉近学生与作品

的距离;

*引导学生在对中

初步感受美术创作

的构思是一个创造

性的劳动;

4.欣赏作品

展示《江山如此多娇》,组织学生赏析作品,关注欣赏方法的指导;

通过教学对话,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细节;

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教学互动环节:对各小组的预习情况做检测和反馈;

组织各小组成员完善互动环节的问答,对《江山如此多娇》有立体的了解;

教学小结: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构思、内涵等做小结:强化课堂主题。

从学生作品欣赏过渡,展示《江山如此多娇》;

导语:“你们的创作经验是宝贵的,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的创造,试图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感受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课件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教师提问:在欣赏和感受经典美术作品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细节: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作品在表达什么?

流程检测。

教师强调要求学生静静地“读作品”,发现作品的细节和布局,体会作品的创意和表达:“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从整体到细节,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了解作品的功能和形式特征,培养学生的绘画意识。

各小组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单汇报,在互动环节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了解;

教师小结: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山水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正厅之上。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向建国10周年献礼。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收集素材,反复探讨和构思的基础上,历时三个多月,终于完美地创作出了这幅巨作。整个画面试图表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赏析作品,强调赏析的方法和侧重点。

*了解教材思路,走近艺术家创作的构思,体悟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 检测学生提前预

习的情况,通过学

生的互动参与情

况,老师要关注,

同时给予反馈和指

导;

5.教学检测

继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哪些小组的同学对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艺术家了解多少?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关山月两位艺术家的合作;

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其实不同,一个是金陵画派,一个是岭南派。关于画家和他们的其它作品,你们了解了多少?

* 教师提问:你们对作者了解多少?

* 他是怎样的人?

*创作时代与作品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胆回答。

教师拓展提升。 

* 教学拓展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做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老师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节奏做适度调整

6.教学拓展

赏析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作品,让学生对比赏析;

感受不同的作品风格,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

拓展:

夏加尔的作品在表达什么?

你看到了“我”么?与现实中的人有什么不同?

你看到了“村庄”么?与现实中的“村庄”有什么差异?

体会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与《我和村庄》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培养学生以开放的眼光欣赏作品,在对比中,了解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的综合体验

教学后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