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做好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025-09-25 18:00:26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做好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实践已经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很多学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高考就不行了。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最终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没能把握好自己。相反,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有材料统计显示:在影响高考成绩的二十个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所以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不无道理的。因而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高三班主任如何做好高考备考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指导学生摆正心态,调整动机水平。  

刚刚升入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有些学生还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对于高考来说,目标明确当然是对的,但当这种目标内化成学生内心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动机的时候,它就会对复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了。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考试的一种内部动力。动机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大脑皮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增加,直到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倡学生摆正心态,将考试动机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第二、我想谈一下市一模前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市一模是他们上高三的第一次大考,考试前后是学生心理最不平静的时候,也是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峰时期。针对这种状况,我会把考前心理紧张、情绪反应强烈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为他们进行团体咨询,之后再让他们互相诉说内心的感受,交流克服考前紧张的经验,做到相互借鉴、相互鼓舞,经过多次尝试,学生的考试观必定会发生很大变化,健康的应试心理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考试后,肯定会有很多失利的学生垂头丧气,如不能尽快帮他们扭转心态,势必造成更坏的后果。我会对这些学生说,因为是第一次模拟,可能有些同学还不能适应。我提醒这些同学,在老师总结一模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除了知识上的问题,还有答题技巧上的。一旦适应了模拟考试的形式,成绩是一定会提高的。我还会说恭喜一模没考好的同学!学习成绩是呈曲线变化的,到了低谷才有向前攀升的余地。我自己当时一模成绩也不理想,我把模考成绩看得很轻,把模考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得很重。我觉得第一次模考最能反映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只要自己知道漏洞在哪儿,如何去弥补,下一次成绩就一定会提高。信心是很重要的,不管现在的成绩有多差,自己多么不满意,一定要记住只要高考还没有举行,我们还有下一次,下一次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三、跨越高原现象。  

市二模之后,很多学生会进入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感觉到学习好像没什么进展,甚至可能感觉到“退步”。这种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即是心理学当中所讲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复习的深入,学习方法需要随之调整,在没有找到新方法之前,学习成绩、复习效率往往会停止不前,甚至暂时下降。另外一方面的原因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也会产生高原现象。  

那么,这一阶段班主任就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正确对待它,克服因高原现象产生的畏难情绪,避免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丧失自信,影响复习效率。建议学生改变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复习的进程,并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消除急躁情绪,增强自信心。  

第四、放松心情,预防疲劳。  

三模以后,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预防疲劳。疲劳的典型表现有大脑发晕、注意力分散、打瞌睡,作业速度明显减慢、错误率提高、思维混乱等。这是考生在连续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发生的体能衰退的现象,这是人体防止能量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信号。  

休息时间紊乱、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心理压力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营养不合理、不良的学习环境,都有可能引起学习疲劳,如果漠视这种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学生会倍感疲倦,一些让人分心的联想或者是回忆不断地闯入脑海中,让人厌烦,可又挥之不去,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活动缺乏效率。  

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应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预防学习疲劳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控制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在学习的间歇也可以闭目养神,还可以在感到疲劳的时候去散步、打球和进行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甚至与别人聊聊天,也可以达到休息的目的。在组织复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排列和搭配,做到文理相间、抽象性为主的学科和形象性为主的学科交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内容多的与内容少的学科交替,使神经活动得到调节,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再有直至高考前,都不要以为一切都已成定局。越是这时候,学生暴露的问题也会越多,高三学生会在考前出现学不进去的情况,一种原因是自己过于紧张;另一种是因为考生感到自己再学也不会,分数也不会增加,学习没有用;还有的考生认为多做题,总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非常打击自信心,认为不如彻底放松。其实高三学生出现“学不进去”的情况以前也常常见到,但是在学校大的学习环境下,看到别人努力学习的榜样,这种心理一般很快得到释放。但是在家里,家长严厉的督促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通常建议学生能回校复习就回校复习,高三最后一个学期能不免晚自习的尽量不免。其实,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对于考生来说非常珍贵。我常对学生说,不到考试最后一分钟,都有希望。  

最后,到了进考场的时候,告诉学生,当他们提前到达考场时,很可能发现:一些三五成群的学生正聚在一起紧张地交谈;另外有些考生手里握着一大摞笔记正匆匆忙忙地看着;还有些考生可能装出未考先知的姿态,议论着可能或肯定会考某道题、某个概念,还有些考生可能会故作镇定,一副对高考不以为然的神态……如此等等,他们最好避开,考前这几分钟应该自己独处。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在附近找个安静的地方,如大树底下,篮球场边,绿草丛中,坐下来把笔记匆匆浏览一遍,倘若有某个同学过来干扰,最好迅速离开他,或者避免和他讨论任何需要你动脑筋的问题。尽管你想极力回避干扰,但考场外聚集的越来越多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大声议论还是会进入你耳朵,你不经意听到他们在谈论某道题或某一公式可能是必考的,而你对此却不知道或不太清楚,你要及时果断地作出反干扰的反应。若时间来得及且不复杂,你可迅速地翻到笔记本的相关处,快速浏览一眼,记住了就放下,再坚持按你事先准备好的思路做你想做的事情;若旁人议论的题目或公式很难很复杂且你的笔记本一时找不到,你完全可以大胆假定,不可能考!记住:千万不要在此时随便去问别人自己不懂的问题,别人也有自己进考场前的时间安排,此时此刻,你惟一可以信赖的真正朋友就是你的自信。  

综上所述,通过在各个阶段的心理辅导,我们能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心理负担,树立“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在临考前使学生的心理到着火点,形成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情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就像赛前的骏马跃跃欲试,就像出征的战士摩拳擦掌,就像春天的花蕾含苞欲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