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2医院感染培训试题(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5-09-25 17:59:27 责编:小OO
文档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试题

(河南东海肝病医院2012年院感第二季度)

一、名词解释

1、清洁:

2、清洗:

3、高效消毒剂:

4、灭菌:

5、高度危险性物品:

二、填空题

1、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 低度危险性物品  )。

2、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医疗机构使用的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5、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6、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先(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后喷雾消毒法)。

7、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8、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9、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x5cm)。

10、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无明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有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擦拭用毛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11、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uW/c㎡)。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降低到(70uW/c㎡)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³),照射(≥30min)。紫外线消毒等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消毒时房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关闭门窗,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12、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三、简答题

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4、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填空题1、(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 低度危险性物品  )。

2、(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

3、(灭菌    );(消毒)。4、(消毒)(灭菌)5、(清洁),(消毒或灭菌)。

6、(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灭菌)(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浸泡后喷雾消毒法)。7、(清洁),(消毒);(污染物)(清洁)(消毒)。8、(职业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9、(涂擦),(注射或穿刺部位),(内)(外)(2),(≧5cmx5cm)

10、(湿式清洁),(清洁和消毒)。(清洁、干燥),(每天)(去污)、(清洁)与(消毒),(400mg/L~700mg/L),(30min)。(1000mg/L~2000mg/L)(250mg/L)(30min)(500mg/L)(30min)

11、(220V)、(60%)、(20℃)(253.7nm)(70uW/c㎡)。(辐照强度),(70uW/c㎡)时,(更换)。(1.8m~2.2m)。(≧1.5W/m³),(≥30min)。,(70uW/c㎡)(功率≥30W),(功率<30W)(1000h)。,(每周)(酒精),(清洁干燥)。(20℃)(40℃)(60%)(两面)。

12、(不耐热)(2%的戊二醛)(完全浸没),(气泡),(加盖),(20℃~25℃),(10h)。(无菌方式)(无菌水)(无菌纱布)

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

答: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措施:1、预计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3、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消毒处理;4、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的针头不可回套针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