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柑橘病虫害(图谱大全)
2025-09-25 17:55:01 责编:小OO
文档
柑橘病虫害(图谱大全)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大果树种类,也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

在柑橘栽培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病虫问题,危害特别严重。因此了解柑橘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基本防治技术对科学种植栽培柑橘显得尤为重要。

这期就给大家整理一下,柑橘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柑橘病害

1.柑橘疮痂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

危害特征:

叶片染病:

初期是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蜡黄色病斑。

后期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成漏斗状,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

与病叶症状相似,幼嫩枝梢染病后变短小,有扭曲状,但病斑不明显。

幼果染病:

初期产生茶褐色小斑,后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

果实小,皮厚,味酸,发育畸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彻底剪除树上病枝、病叶,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加强肥水,促使新梢健壮整齐。

(2)化学防治

在春梢与幼果时各喷1次药,可选择: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代森联、戊唑醇+肟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络氨铜等喷雾。

 

2.柑橘炭疽病

可为害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

危害特征:

叶片受害可分为叶斑型和叶枯型。

叶斑型:

症状多发生在老叶边缘或近边缘处,干燥时病斑稍向下凹,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点。

叶枯型:

症状多从叶尖开始,初期为开水烫伤状暗绿色病斑,渐变为黄褐色,叶卷曲,常造成严重脱落。

果实:

幼果初期症状为暗绿色油渍状病斑,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出现白色霉层及红色小点,后变成黑色僵果,一般不脱落。

成熟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果肉一般不受害。

贮藏期受害,病斑一般为深褐色,后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表面会长黑绿色的菌丝体和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春剪除病虫枯枝,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2)化学防治

要以预防为主,可选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戊唑醇+肟菌酯、多菌灵+溴菌腈或嘧菌酯等喷雾。

也可以用咪鲜胺锰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浸果。

 

3.柑橘溃疡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树梢,会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危害特征

叶片染病:

初期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叶面隆起,出现米黄色圆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有一圈褐色晕圈。

枝梢染病:

与叶片上症状相似,但突起明显,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数个病斑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周围无黄晕,边缘明显。

果实染病:

与叶片上症状相似,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彻底剪除树上病枝、病叶;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保证夏、秋梢整齐,控制夏梢抽生;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

(2)化学防治

春季开花前及落花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叶和叶片转绿时,各喷药一次。

药剂可选:硫酸铜钙、乙酸铜、噻菌铜、噻唑锌、氢氧化铜等喷雾。

 

 

4.柑橘黄龙病

全年都能发生,尤其是夏秋梢表现明显,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从最顶端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经1~2年后全株发病,3~4年后失去经济价值。

叶片斑驳,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症。

病树开花早而多,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小枝头花朵成团,称“打花球”。

根部主要表现为腐烂。

果实受害

畸形,着色不均匀,有些果蒂附近变橙红色即俗称“红鼻子果”,无光泽,味酸,品质不佳。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加强检疫,禁止病苗、病穗进入橘园;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树势状旺,提高抗药力。

(2)及时铲除病株。对每年春、夏、秋3个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和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

(3)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噻嗪酮等药剂。

 

5.柑橘黄斑病

主要为害柑橘成熟叶片,有时也可为害果实和小枝,常见有两种症状。

危害特征:

黄斑型:

发病初期在叶背生1个或数个油渍状小黄斑,随着叶片长大,病斑逐渐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形成疮痂状黄色斑块。

褐色小圆斑型:

叶面受害,开始时产生赤褐色略凸起小病斑,逐渐扩大,中部略凹陷,变为灰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斑,后期病部变成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略凸起,在灰白色病斑上可见密生的黑色小粒点。

果实受害:

果面产生褐色的斑点,后逐渐扩大,至整个果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清扫病菌残体,减少病源;加强橘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松土、排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化学防治

第一次喷药可结合疮痂病防治,可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氢氧化铜、代森锌、丙森锌等药剂。

 

6.柑橘黑星病

主要为害果实,症状分为黑星型和黑斑型两类。

危害特征:

黑星型:

病斑圆形,红褐色,后期病斑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略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黑色粒状的分生孢子器;

严重时,可引起落果。

黑斑型:

初期斑点为淡黄色或橙黄色,以后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黑色大病斑,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严重时,果面大部分可以被许多互相联合的病斑所覆盖;贮藏期果肉变黑、腐烂。

叶片上的病斑与果实上的相似。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清扫病菌残体,同时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1次,减少病源;低洼积水地要及时排水,去除过密枝叶,通风透气,降低湿度;控制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树长势。

(2)化学防治

柑橘落花后,选种喷洒下列药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

 

7.柑橘脚腐病

主要为害根颈部,地上部也可受害。

危害特征:

根颈部染病:

初期病部褐色,湿腐,具酒糟气味,流有胶液。

后期如果天气干燥,病部常干裂,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严重的环绕整个树干,致橘树死亡。

果实发病:

先为圆形的淡褐色病斑,后渐变为褐色水渍状软腐,长出白色菌丝,有腐臭味,病健部明显,干燥时病斑干韧。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避免间作高杆作物。

(2)选用抗病砧木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措施,嫁接时,适当提高嫁接口位置,不宜定植太深。

(3)发现病树,及时将腐烂皮层和部分周边健全组织刮除,并于切口处涂抹下列药剂:波尔多液;三乙膦酸铝或甲霜灵。

 

8.柑橘蒂腐病

多发生在果实采收后,从果柄及蒂部伤口侵入。有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两种。

危害特征:

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出现水渍状、浅褐色软腐的病斑。

随后病斑迅速扩展,边缘呈波浪状、病部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破裂。

同时,病菌很快从蒂部向果心蔓延,直至脐部。病果肉黑色,味苦,不堪食用。后期病部密生小黑粒。

防治方法:

(1)及时修剪、清扫病菌残体,减少病源;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增强树长势;防止果实受伤,采收时要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果实进库前10~15天,对库房或地窖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

(2)果实采收前7~10天,可用下列药剂预防果实贮藏期发病: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喷雾。

(3)果实采收后1~3天内,果实可用下列药剂防腐处理:抑霉唑、咪鲜胺,或咪鲜胺·抑霉唑浸果。

 

9.柑橘黑腐病

主要为害贮藏期果实,田间幼果和枝叶也可受害。

危害特征:

果实受害:

果面近脐部变黄,似成熟果,后病部变褐,呈水渍状,不断扩大,呈不规则状,四周紫褐色,色淡。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气生菌丝,后转为墨绿色,致果瓣腐烂,果心空隙长出墨绿色绒状霉菌,严重的果皮开裂。

幼果染病:

多发生在果蒂部,后经果柄向枝上蔓延,造成枝条干枯,致幼果变黑或成僵果早落。

防治方法:

(1)及时修剪、清扫病菌残体,减少病源;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在花前、采果后增施有机肥,做好排水工作,雨后排涝,干旱时及时浇水,保证水分均匀供应;合理修剪,改善园圃通透性;及时防虫,以减少人为伤口和虫伤;适时采果、精细采收、提高采果质量。

(2)发病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百菌清,代森锰锌,或咪鲜胺。

 

10.柑橘酸腐病

是柑橘贮运中最常见、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危害特征:

果实出现橘黄色圆形病斑,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使全果软腐,病部变软,果皮易脱落,后期出现白色黏状物,为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整个果实出水腐烂并发生酸败臭味。

防治方法:

(1)果实采收一定要避免伤口;选择晴天采收,采收后阴凉处通风4~6天,再入库;贮藏果单果包装;发现烂果及时深埋或销毁,防止重复侵染。

(2)采收后,可选择以下药剂浸果: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噻菌灵,或抑霉唑。

(3)仓库消毒:用硫磺粉熏蒸或喷雾仓库,密闭3~4天,通风透气后方可入库。

 

11.柑橘树脂病

危害特征:

桔树染病后致枝叶凋萎或整株枯死,有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

流胶型

干枯型

果实受害:

初期出现在果蒂附近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

后变深褐色扩大到脐部,先烂果心,最后致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

病果皮坚韧,有革质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好防寒工作,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在气温下降前,对1~3年生的幼树进行培土或裹塑料袋防寒,对大树培土;剪除病枝梢,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刮除病枝或病干上的病皮,然后涂抹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等药剂。

 

12.柑橘煤污病

危害特征:

柑橘煤污病为害叶片、枝梢及果实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煤污斑,后扩大为绒毛状的黑色霉层。

发生严重时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使树势生长衰弱,影响果实着色,降低果实的质量。

防治方法:

(1)加强橘园管理,适当修剪,通风透光,增强树势。

(2)及时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用40%杀扑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5%杀扑磷+15%噻嗪酮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注意  果实着色后禁用!

13.柑橘根结线虫病

主要危害根部,根部组织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

地上部分树冠出现枝梢弱短,叶片变小,结果率降低,果实小,生长衰退,根受害严重的叶片黄化,叶缘卷曲或花多,无光泽,后期导致叶片干枯脱落或枝条枯萎乃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培育无毒苗木

(2)橘园中发现零星病株时,及时防治,将树冠下6厘米深的土壤挖开,浇灌辛硫磷,然后覆土闷杀效果较好。

 

14.柑橘日灼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树皮。

危害特征:

未成熟果受害:

果顶黄褐色,发育停滞。

成熟果受害:

受害部位果皮出现暗褐色,果皮生长停滞,表面粗糙,干疤坚硬,果形不正。

果实轻度受害,灼伤部位只限于果皮;

受害重的,灼伤部位的为木栓状,伤及汁胞,汁胞下缩、粒化,汁少而味淡,品质低劣。

防治方法:

(1)在开园种植时,应在园的西南方向营造防护林以减少烈日照射;选用发生日灼病较少的品种;

(2)适当密植;在果园行间间种高秆绿肥,或提倡园内生草法管理,以调节果园小气候。

(3)幼龄结果树在生理落果结束时促放夏梢,以梢遮果,可减轻日灼程度。

(4)高温干旱期利用水源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相对湿度,降低气温。

(5)在8-9月检查果园,发现受害果实,可用白纸粘贴受害部位或涂石灰乳,对轻度受害的果实可恢复正常。

 

15.柑橘裂果

危害特征:

首先在果实近顶部开裂,随后果皮纵裂开口,瓤瓣亦相应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横裂或不规则开裂,形似开裂的石榴,最后脱落。

开裂处失水干枯或遭受真菌侵入致果实烂腐。

防治方法:

(1)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裂果少或不裂果的品种种植;加强栽培管理,果园进行深耕改土,配方施肥,增强树体抗逆能力。

(2)8月进行树冠地面覆盖杂草绿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倡生草法栽培,改善和调节土壤含水量的稳定;壮果期均衡供应水分和养分,是防止裂果的重要措施。

 

16.柑橘果实干疤病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果实上。

初期仅发生于果皮油胞层上,以后逐渐扩展深入到果皮的白皮层,最后直至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

病果蒂缘下陷,褐色,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的褐斑。病果被次生性病菌侵入后,可发生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

(1)适时早收;控制温度;采果后经保鲜处理后,在常温下“发汗”,在室温下贮藏1个月,再温湿度和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贮藏。

(2)保鲜处理后进行薄膜袋单果包装,也可用保鲜纸包装保湿,或用水果保鲜剂浸果,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柑橘虫害

17.柑橘全爪螨

为害特点:

成、若、幼虫以口针刺吸叶、果、嫩枝、果实的汁液。

被害叶面出现灰白色失绿斑点,严重时在春末夏初常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

药剂防治:

唑螨酯、乙螨唑、溴螨酯、锡、噻螨酮、甲氰菊酯·噻螨酮、联苯菊酯·哒螨灵、阿维菌素·氟虫脲等药剂。

 

18.柑橘木虱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刺吸芽、幼叶、嫩枝及叶片汁液,被害嫩梢幼芽干枯萎缩,新叶黄化扭曲畸形,若虫排出的白色分泌物落在枝叶上,能引起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药剂防治:

双甲脒、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噻嗪酮、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19.橘蚜

危害特点:

虫子群集在柑橘嫩梢、嫩叶、花上取食汁液,使新叶卷曲、畸形。

幼果和花蕾脱落,并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枝叶发黑。

防治药剂:

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溴氰菊酯、抗蚜威等药剂。

 

20.褐圆蚧

危害特点:

可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梢。

受害叶片褪绿,出现淡黄色斑点,果实受害后表面不平,斑点累累,品质下降,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树势衰弱,大量落叶落果,新梢枯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剪除虫枝,使用选择性农药,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2)药剂吡虫啉.噻嗪酮、阿维菌素·啶虫脒、烟碱·苦参碱、噻嗪酮·哒螨灵等药剂。

 

21.柑橘大实蝇

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果瓤,造成果实腐烂和落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理病果集中烧毁。生物物理防治,利用性引诱剂,引诱器,引诱粘板诱杀!

(2)化学防治

发生初期用甲氰菊脂、氯氟氰菊脂、噻虫胺捕杀成虫,此虫迁飞性强,注意统防!

 

22.凤蝶

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取食芽叶,初龄幼虫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幼虫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

药剂防治:

幼虫幼龄期喷施: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氰戊菊酯·杀螟硫磷等。

 

23.潜叶蛾

危害特点:

幼虫为害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弯曲隧道,内留有虫粪。

被害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

防治药剂:

吡虫啉、丙溴磷、苦皮藤素、阿维菌素、氟啶脲、氟虫脲、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药剂。

 

24.柑橘灰象甲

危害特点:

成虫危害春梢新叶,叶片被吃的残缺不全,幼果果皮被啃食,果面呈不整齐的凹陷缺刻或残留疤痕,重者造成落果。

防治药剂:

(1)4月中旬成虫盛发期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树下铺设塑料布,然后振动树枝,将掉落的成虫集中烧毁,连续两次,基本可以消除其危害。

(2)药剂选择:乙酰甲胺磷、磷、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

 

25.蓟马

危害特点:

危害嫩枝、嫩叶、花和幼果等。

嫩叶受害后,叶片扭曲变形,叶肉增厚,叶片变硬容易破碎、脱落,在叶脉两侧会呈现银白色。

果实长大后会出现银白色疤痕。

防治药剂:

乙基多杀菌素+甲维·吡丙醚、吡丙醚·虫螨腈+溴氰菊脂、联苯·噻虫胺、氯氟·噻虫胺+吡虫·吡丙醚、唑虫酰胺+甲维盐等药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