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现状及发展
2025-09-25 17:54:50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现状及发展

唐玉锋,李方舟

(上海鉴正皮革质量检测技术中心,上海200237)

摘要:检验检测行业作为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对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出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机构做大做强,提升服务能力。本文汇总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概况和特点,对近年来检验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打造品牌、利用新技术手段、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检测机构;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S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1-0029-06

1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总体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企业或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又称公正检验,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第三方可以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是于两个主体之外,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它是国家质量提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先后发文将检验检测行业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2018年11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检验检测行业被纳入其中。这是检验检测行业被纳入“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行业属性标识。它既是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开放及制造业发展的推动,我国逐渐进入之间行业的“世界大国”。

1.1检验检测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具有五种特性,主要呈现竞争性和增长性。随着科学发展进程加快、质量安全理念日益彰显,我国检验检测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和积极推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容量持续扩大。但行业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居

多,竞争较为激烈。(见表1)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主要分为国有机构、

民营机构、外资机构三类,其中国有机构拥有

背景、资金雄厚、服务项目齐全、项目范围

广,在内销产品从事强制性、垄断性的质

量检验检测任务,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民营

机构经营模式灵活、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

络扩张更为快捷,并且价格低、服务效率高,因

此对区域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具有很大的渗透

力;外资机构经验丰富、专业化强、设计的领域

交款、分支机构较多、公信力高,在出口业务中

处于绝对优势。(见表2)

1.1.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的利好以及较高的盈利水

平,使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整体上不断增

长,目前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行业仍处

于上升期。2018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

39472家,数量较2017年底增长8.66%。2018

年检验检测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

28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8.21%,全年吸纳就

业人口117.43万人,较上年增长8.66%。户均

产值712.02万元,增长8.8%。

近年来我们国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的绝

对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率逐年下降。这也可以

理解,因为基数越来越大自然增幅越来越小,

由此可以推断,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不会

无穷的增长下去,估计40000家左右是一个

峰值,随着检验检测检测市场泡沫的破灭,以

及国家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我们中国的

检验检测机构将会从四万左右逐渐回落至三

万家左右。

但现在,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已接近4万

家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推断,目前我国检验检

测市场已经出现相对过剩、过热的现象。(如图

1)

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质量检测仪器的发达程度,质量检测仪器主

要用途是检测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分析,大

部分用来产品质量把控及产品性能掌握。由

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性能方面越来

越注重,检验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进一步促使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规模一直呈增长

趋势。2018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各类仪

器设备633.77万套,较2017年增长10.1%,全

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195.54亿元,增长

11.29%。

2018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向社会出具

检验检测报告4.28亿份,较2017年增长

13.83%,平均每天向社会出具各类检测报告

117.3万份。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实力和创新

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保持快速增长。检

验检测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近五年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如图2)

2014年3.11亿份,2015年3.29亿份,

2016年3.56亿份,2017年3.76亿份,2018年

4.28亿份。(图示)

1.1.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事业单位比重下降到30%以下(如图

3)

2018年企业单位26000占比65.87

事业单位10924占比27.68

(2)集约化发展势头明显(如图4)

规模以上机构数量5051家;规模以上机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构营业收入2148.8亿元

营业收入平均产值:规模以上平均4254万元

全行业平均712.02万元

人均产值:规模以上平均46.5万元全行业平均23.93万元

上市企业数量97家,

增长12.79%规模以上的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如图5)(3)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继续快速发展五年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和营收同时增长。(如图6)

(4)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平稳外资企业336家;增长11.63%营收200.7亿元;

增长0.67%从业人员3.67万;下降7.09%

(5)新兴领域发展迅速(见表3)(如图7)(6)市场委托检测成为主流(见表4)

1.1.3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1861家,

营业收入728.85亿元;占全国总数4.71%,同比增长35.6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8.38亿元,科研项目总

计31627项。1.1.4“小、弱、散”基本面貌仍未改变

规模小:从业人口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38023家,占机构总数的96.3%;绝大多数机构偏小。

服务半径小:在本区域内开展业务的比例达到76.94;缺乏在全国服务的能力。

人均产值低:人均营业收入23.93万元;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国际影响力低:在国境外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的机构仅273家,国际影响力非常薄弱。

1.2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产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检验检验检测市场是在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

其发展进程包括5个阶段:1.2.1检验检测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得到初步发展,为今后的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

1.2.2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的商

品的检验

198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所有的检测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

并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

验机构。

1.2.3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

测市场

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国家年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

1.2.4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

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

1.2.5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2005年12月11日之后,我国根据加入WTO 的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进入中国的国外著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有:

SGS,全名为瑞士通用公证行,创建于1878年,至今已在全球设立1000多个分支机构。一百多年来,SGS 一直从事检验检测、鉴定和认证工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累积了广泛的

表1

表2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公信力,受到众多国际买家和的认可及信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

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公司。

ITS 全名为天祥集团(Intertek ),总部设于伦敦。19年天祥集团在中国深圳成立合资公司,作为第一家由外资参与投资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标志着中国外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开始。从此,天祥集团以独资和合资的方式在中国逾4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100加实验室或分支机构,员工超过10000名。

BV,是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简称,又称法国国际检验局、法国船级社,成立于1928年,是行业内获得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认可最多的机构之一。在中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拥有40000多名员工,30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并为30000多个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TUV 检测类似中国的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成立初期各州都有的TUV 机构,只是各州的TUV 都是的第三方机构而不是机构,但承担了很多国家授权的任务。而随着兼并、

合并,在德国最大的就是TUV 南德意志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第二大是的TUV 莱茵。

2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是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才起步,短短的十多年,其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甚至成为上市公司。但大多数由于其规模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加之国外检测机构的进入,对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极大的冲击。

2.1思想认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薄弱

大多数国有检测机构的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对当前行业整合和改革面临的形势、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不够,持观望态度为主,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压力和危机感。而近年来,外资机构利用其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国际业务客户指定等优势,不断扩大在华业务份额,据统计,近三年来外资机构营收年均增长28%;同时,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近几年有数十家民营机构先后在创业板、

新三板上市,通过融资实现高速发展,民营机构营收年均增长18%;相比之下,国有检测机构营收年增长率6%,增速远低于外资和民营机构。随着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不断开放和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力度加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将面临国有、外资、民营机构间的激烈竞争。

2.2国内检测竞争不足

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存在市场竞争力和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在整个第三方检测市场中,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各类产品质量问题,使得国家市场监管的公信力下降,且机构组织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新产品的检测能力。而国内民营检测机构同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相比,无论是在核心技术、企业信誉方面,还是在管理经验及服务水平方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劣势,再加上近年来国内检测市场的逐渐放开,外资机构还将在检验检测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的经济也将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力本就不足的国内检测机构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运作模

式属于企业内部实验室,

但不真正具有管理权和人事权,

不能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从数据来看,五年来检验检测行业宏观统计数据都在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扩大,但行业通常认为检验检测机构的温饱线是人均年产值30万元,

到2018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均产值刚达到23.93万元。所以,我国大部分实验室目前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很多实验室生存状态并不好。

再从另外一个数据:平均每年实验室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数量来看,近几年增长速度减缓。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不理想,也会影响到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检验检测行业机构扩张过快,但检验检测市场总量增长没有那么大,所以每家机构分割的蛋糕比原来小了。从这些数据也可以推断出,今后检验检测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生存压力更大更难。

2.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分析测试人员是检测工作的主体,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检测机构的普遍

图1

图2Vol.41/No.21/Westleather

解决。

2.4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实验室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我国检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意识淡薄,注重业务量的提升,把盈利作为企业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另外,国内大多数检测机构实验室因缺乏高技术人才、增值服务意识不强,客户关

系管理不到位,不注重宣传,检测服务能力和

公信力没有得到认可,没有有效地建立起企

业的品牌体系,只有少部分检测机构依靠比

较强的检测能力初步建立自己的品牌。

2.5市场秩序混乱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检测机构只有

具备特定的检测能力和条件,并获得实验室资

质管理部门办法的资质认定证书,才可以向社

会出具检测报告。但实际情况是目前有些第

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违规

操作,使得市场秩序变得混乱,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不

具备资质、没有相关认证的情况下开展检测

工作,即不具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准入条件

就开始违法开展检测活动;二是有些第三方

检测机构超出资质和认证范围开展检测活

动,在不具备该项目资质的的情况下出具检

测报告;三是检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从

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监测数据

不准确,或不检测就出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第三方检测机

构的公正性。

2.6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由于部门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体系不完善,使得部分检测机构责任意识不

强,还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很多产品虽

经第三方检测,并且委托方也拥有第三方检测

机构出具的正式报告,但当安全事件发生以

后,我国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自

图3

图4

图5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己对所出具报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没有对发生的时间做出迅速反应,而扮演了沉默的角色,这给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了整体的公信度缺失。在国外,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第三方检测机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2.7硬件设施亟待更新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规范》的正式实施,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将迎来市场洗牌,不少机构正在加速谋求自身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中,作为硬件设施的检测仪器设备,将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亟需得到更新换代。随着市场对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先进的、高质量检测仪器设备不仅能够代表检测行业各个企业机构基础设施水平,更能满足检验检测的高技术需求,引领整个行业实现技术上的进步。

2.8监管不到位

国家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加上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经常有一些检验检测机构被认监委通报或取消资质。一些检验检测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受损,这也给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整体的公信力缺失。实际上,检验检测机构需要对自己所出具的数据负责,若生产商的产品出现问题,其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跟进和更新速度有待提高。2018年10月1日《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规范》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个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国家标准,将有助于我国监管部门确立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整治市场乱象,从而提

升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提升产品质量、服务

质量。

3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经济实

力跃居世界第二,强劲的对外贸易增长态势促

进检测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一方面,在经济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未来国际贸易壁垒的主

要形式将以技术性绿色贸易壁垒取代以前的

传统关税壁垒,这给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机会。比如,2018年6月欧盟实施了

REACH法规后,要求出口的化学品产品必须

出具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另一方面,我

国在国家层面也在积极编制实施相关计划,积

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

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迎来了极好的机遇,其发

展是势不可挡,必将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

发展前景最好的服务行业之一。

3.1检测市场多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检验检测服务业作为国家质量发展战略的重

要基础,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检测市场按

照参与者的性质划分为检验检测、企业内

部检测及的第三方检测三种。其中在国

民经济各个领域,检验检测突出以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业务范围主要在

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认证、生产许可

证、定检等方面;企业内部检测则服务于企业

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要求;而的第三方检

测主要体现所出具检测数据的性和公正

性,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

益,对检测数据的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重

视。近年来,国家连续发布有关涉及调整和促

进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检验检测

市场逐渐开放,检测、企业检测、第三方检

测多方同步发展。

3.2开放行业市场规模继续提

未来几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还会

有所增加,营业总收入还会持续增长,每年

10%左右的市场增长率还是可以保证的,行业

总体服务能力和覆盖面会进一步提高。

从机构个体来说,一批民族检验检测品

牌在这几年通过推动改革、资本作

用、市场引导而逐步形成,在全国扩张布点,越图6

图7

表3

Vol.41/No.21/Westleather

来越做大。还有一些机构基于自身优势,做专做精,成为某些领域的精品实验室。还有一些机构会跟随国家一带一路等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逐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孕育出现我国民族的世界检验检测品牌。

3.3检测行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热度不减,我国质量检验检测领域逐渐延伸,未来会结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提高检验检测技术和研发水平,检验检测传统的范畴不断突破,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影响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领域。未来几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或者现在很热门的共享经济,也许某一天就会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引发行业性的变化,现有检测的思路的架构。

例如,假如快速测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量检验检测活动不再需要实验室条件下大型设备的复杂操作;又假如,虚拟技术与量子技术深入应用,样品无需送达即可实现远程化傻瓜化的检验检测,

等等,就可能导致检验检测行业生态的重大变化。此外,

例如共享经济思维下,设备共享、环境共享、技术专家共享等等新的运行模式也可能在检验检测领域出现,都会改变行业运行状态。当然,这些也都只是设想,但不排除这些可能。

未来几年,检验检测行业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经过一番重组整合,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大。无论是部门的监管职能,还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还包括检验检测自身培育和壮大上,都会不断优化完善。除了智能化方向,

的开放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质检行业由企业内部检测和“法检”逐渐向第三方检验过渡。例如有些食品、日用消费品已经向有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未来第三方检验检测会是行业的主流。

4对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些建议

检验检测行业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对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检验检测行业会经过一番重组整合,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大。无论是部门的监管制度,还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还包括检验检测市场自身培育和壮大上,都会不断优化完善。国家提出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机构做大做强,提升服务能力。未来几年,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会影响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

或者现在很热门的共享经济,也许某一天就会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引发行业性的变化,现有的检验检测的思路和架构。

4.1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四要素协同整合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系由“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要素共同组成。其中,计量是质量监管的基础,主要解决量的准确性;标准是质量监管的依据.主要解决量的一致性,深化社会化生产的分工与专业程度,是建立最佳贸易秩序的基本准则: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质量监管的过程和手段,主要解决量的符合性,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纵观国际的大型检测认证集团。以及目前国内的赛宝、华测、国检等检测认证集团,业务均覆盖了计量校准、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等服务。因此,检验检测认证整合应当考虑NQI 四要素的全面融合和业务协同互补,为企业提供覆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售后的一站式的全面质量技术服务。

4.2打造民族检验检测认证“领跑者”

品牌借鉴TUV,SGS,UL 等国际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改制、

整合和运营经验,以及国内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华测等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整合及品牌创建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与发展道路,以国家“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

以资产为纽带,人才为核心.品牌为方向,鼓励优势机构强强联合、

跨界合作,打造民族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切实服务好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转变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助力提升国家质量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分工地位和竞争实力。

4.3利用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形成后发优势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主打产业质量提升的攻坚战,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业生产许可证向认证制度转换,继续深化标准化改革战略,建立并推进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

认证、标识体系,推进消费品领域“同线同标同质”

、优品认证等工程。这都为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关注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方兴未艾,寻求新技术新平台背景下检测认证技术与服务的转型升级。传统检测认证机构应积极寻求参与空白领域、高端、专属联盟/社团标准的制定,并提供后续的计量校准、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

4.4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制经验

我国的国企改革探索之路已有三十年的经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深入学习体会当前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相关文件精神,吸取家电、纺织、电信、铁路等领域整合改革过程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资本股权、战略目标、市场渠道、人力资源和文化品牌五方面探索适合中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做大做强、优势整合的路径。

4.5强化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监管

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推进的同时,也应当警惕检验检测市场变革可能引发的短期异动和个别机构违法违规、不诚信、低价恶性竞争等行为,

谨防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质认定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利用行政监管、认可约束、协会自律、能力验证、双随机监督、统计调查、申投诉处理和诚信体系建设等多种手段打造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防火墙”。引导检测认证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国家在上要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术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法规上要不断完善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要努力提高和加强第三方检

表4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下转第37页)

测机构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和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向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4.6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加强服务意识

由于检测技术人才是形成第三方检测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如何吸引更好的人才,如何按照鸡和狗的发展要求定向培养人才,如何用待遇和感情留住人才,从而更好的为检测工作服务。要加强检测技术交流和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比对,这是保证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能力达到行业内水平的重要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当不断增加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敏感度。首先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做一些自己难以做到的产品技术更新和改进;参与国际交流,提高技术标准的更新速度;要更好地消化和利用较为先进的国外标准和国际标准,争取转化为适合我国的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甚至更进一步创新检验方法,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其次要坚持第三方原则,珍惜自己的职业道德,保持和提升社会公信力,做到权威、专

业和客观公正。要保持性和公正性,成为

真正的第三方。

参考文献:

[1]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管理处谢澄

在ACCSI2018”检验检测产业峰会”的报告;

[2]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质量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前

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国认证认可》,2015

8(44-45)

[3]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编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

2015版标准转换培训教材》,中国质检出版社,

P1~6

[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释义》中国质检

出版社P1~8

[5]马永娇、蔡苍:第三方检测,检测服务发展之必然

【J】食品安全导刊,2009438-41

[6]周清杰,徐菲菲第三方检测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

优化【J】食品科技201035(2):231-235

[7]王骥,汪珊珊等试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存在及发

展【J】现代商业200924107-108

[8]中国将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设【J】计

量与测试技术,201037(9)72-72

[9]郭栋/韦中新《当前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认证认可

2016.9-22

[10]郭栋对我国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发展的建议【J】

《中国检验检测》2017.23-5

[11]张家宝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25期17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检验检测机

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

[13]周烈/赵越等《我国移动实验室认可发展初探》

中国认证认可2016.3-52

[14]《中国质检监督检验检疫年鉴》2017版

[15]《最新实验室质量管理认证标准规范实施手册》

中国标准出版社P1~31

[16]《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释义》中国质

检出版社P1~813

[17]郝欣《关于检验检测认证发展的一些新思考》中

国认证认可2016.12-11

[18]温祖谋/李方舟《皮革文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720

[19]温祖谋采编《中国皮革名士访谈录》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P73~80

[20]搜狐网《检验检测行业迎来发展蓝海市场前景不

可估量》中轻联盟2019.1.16

[21]《对我国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发展的建

议》

[22]《中国皮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2

分级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对各原料进行制成品测试,确保各部件、面料和箱体材料能满足最终成品的质量要求。

(二)完善连接部位结合工艺、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固处理;目前旅行箱包行业竞争激烈,因此各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均比较严格,因此在材料满足生产要求时必须有针对性的容易破损的部位进行加强。同理,企业在前期旅行箱包款式进行设计时,也必须兼顾关键部位的强度要求。

(三)加强产品的出厂检验;生产企业应强化质量控制意识,健全自身的质量检验制度,建立与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合作联系,减少不合格产品出厂的概率。

6消费建议

首先,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旅行箱包,

如商场、正规电商旗舰店、自营店等。

其次,购买前认真检查旅行箱包的各部

件:

(1)箱体箱体应工整、无变形、无凹陷,在

地面上放置稳定。硬箱箱体表面无划伤、无裂

纹;软箱箱体面料编织紧密、缝合密集牢固、无

线头漏出。

(2)拉杆检查拉杆外观后,可反复拉合拉

杆,宜选择拉杆拉合顺滑、无卡阻,拉杆按键灵

活有效的产品。

(3)提把选择有一定韧性和强度的提把,

避免选择较硬、较脆的提把,提把与箱体之间

应装配牢固。

(4)走轮尽量选择转动灵活、轮轴配合紧

凑和噪音小且耐磨的橡胶走轮,走轮支架无

变形,可承受一定压力。

最后,仔细检查产品的合格证,不要购买

“三无”产品。慎重选择100元以下的旅行箱。

参考文献:

[1]许昱升,吴广清.广东省旅行箱包产品质量状况分

析与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7(13):55-56.

[2]吴存兰.拜托了,拉杆箱[J].纺织科学研究,2017(09):

60-62.

[3]邓成亮,彧

孙世,陈宗良,黎艳莹.背提包缝合强度与

缝合宽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西部皮革,2013,35(20):

42-45.

[4]QB/T2155-2010.旅行箱包[S].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1.

[5]QB/T2155-2018.旅行箱包[S].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8.

[6]刘新国,谢艳芳.旅行箱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与分析[J].质量探索,2015,12(08):42-43.

Vol.41/No.21/Westleather

(上接第34页)

-3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