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025-09-25 17:54:39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2年月日

授课内容: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式以及作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识字加油站”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8个生字。泡泡意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主识字学词,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呈现了“打头阵、挑大梁”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动宾结构的三字惯用语,言简意賅,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编排这项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内涵。第二项是根据提供的范例,使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害怕、快乐、着急”等心情。本单元学习了阅读时通过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心情,这项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在写作时通过动作表现心情。“日积月累”编排了6个常用的八字成语。这些成语都是从古代文献中逐渐演化、固定下来的,有的寄寓着先贤体悟出的哲理,体现出古人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承载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提示人们要谨言慎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体现了说话要算数的诚信意识。积累这些成语,有助于学生感受民族智慧,加强文化积淀。

学情分析:阅读文章时学会用批注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交流平台”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俗语学生平时关注得较少,把俗语用贴切,是教学和日常生活都要重视的。选一个表达心情的词语用描写动作来表现这种情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5.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3.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总结批注的方法1.回顾批注的方法。

(1)教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节课我们来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读课文时,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批注的方法有哪些?

(2)学生小组交流。

(3)展示优秀批注范例。

提问:你们读这位同学作的批注,有什么收获?(指名发言)

预设:了解了这位同学对课文的想法,丰富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明方法。请读一读语文书第91页的“交流平台”,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出示教材上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

①请学生上台在白板上画出批注的方法。

②请另一名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批注的内容。

③批注的方法和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批注。老师巡视时发现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如,用不同的记号批注,还在旁边写出了批注的方法、批注的内容。

3.练一练,用方法。

(1)提出要求:读下面的文段,用以上方法作批注。

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

(3)学生交流。

预设:

①写得好的地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用具体的现象写出时间的流逝,很生动。

②有疑问的地方:“但是……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为什么提了这一连串的问题?

③有启发的地方:“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我感受到作者的着急和不安。好惭愧呀,我以前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真不应该!

④其他角度:“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这些年像一滴水,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展示优秀批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批注的价值,最后让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文段,帮助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习惯。

(二)识字加油站——借助蔬菜名识字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j iǔ

韭菜j iè芥菜qín芹菜青suàn蒜

辣jiāo椒莲ǒu藕红s hǔ薯yù芋头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

(2)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引导:说说你读了这些词语以后有什么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①这些词语都是蔬菜的名称。

②除了第一行“韭菜”的“韭”和第二行“辣椒”的“椒”不是草字头以外,“芥菜”的“芥”、“芹菜”的“芹”、“青蒜”的“蒜”、“莲藕”的“藕”、“红薯”的“薯”、“芋头”的“芋”都是草字头。

2.练一练,用。

(1)创设情境:逛菜市场时,你认识这些蔬菜吗?

(2)课件出示蔬菜图片及词语,学生选择蔬菜名和对应的图片连线。

3.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芥、芹、蒜、藕、薯、芋。

①指名读。

②引导交流: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些字。(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课件出示生字:韭、椒。

①指名读。

②出示韭菜的图片及“韭”的小篆字形。提问:这是什么菜?

课件出示:

③出示小篆的“韭”,引导:这是什么字?你怎么想的?

教师点拨:小篆的“韭”,像一丛长得整齐的韭菜之形,下面的一横则表示地面。

④识记“椒”: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怎么记住它的。

4.同桌互读蔬菜名,圈出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名。

【设计意图】先借助图片识词、分类识记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最后回归生活识字,整个过程扎实有效。

(三)词句段运用——理解运用惯用语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打头阵挑大梁占上风破天荒

栽跟头敲边鼓开绿灯碰钉子

(1)学生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提示:“挑”读第三声)(2)教师引导:说说你读了这些词语后有什么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这些词语都是三个字。(点拨: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称作“惯用语”)2.理解词义,用。

(1)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呢?你也可以猜一猜。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打头阵:率领人马在前面进攻。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

②挑大梁: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③占上风:意思是在对抗或者竞争中,一方抢先一步取得优势,在实力对比上处于有利的位置。

④破天荒:指事物第一次出现,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

⑤栽跟头:摔跤;跌倒。比喻失败或出丑。

⑥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⑦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或为某事提供方便。

⑧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

(3)出示泡泡里的内容:我知道做事遭到拒绝或者受到挫折时,可以用“碰钉子”这个词语。

(4)引导:说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词语。

例:碰钉子——这家伙不会看人脸色,天天碰钉子也学不聪明。

破天荒——童童今天英语测试得了100分,真是破天荒了。

(5)练习: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课件出示:

●让那些人先去(打头阵),我们再跟着加入。

●人(栽跟头)并不可怕,只要坚强,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

●你尽管放心干吧,老师不会不给你(开绿灯)的。

3.拓展积累。

引导:这样的惯用语还有很多,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

炒鱿鱼走后门穿小鞋开小差拍马屁吃老本烧高香【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分为读准、读懂、读熟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读和活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感受汉语丰富的内涵,培养了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2.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

1.读一读,谈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害怕生气自豪快乐着急伤心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

看见了会追过来。

●妈妈一走,我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

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读了这些词语和句子,我们发现这六个词语都是表现人物心情的;

两个句子都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害怕”的。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画出句子中的动词。

(4)教师引导:人物的动作往往能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请同学们找找本单元课文中,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的句子。(学生浏览课文,圈画句子;指名交流)

2.练习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

(1)请根据提示,用动作描写表现“高兴”。

提示一: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竟然获得了100分。

提示二:经过三场拼搏,中国女排再次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2)学生写完后交流。师生评议:是不是表现了高兴?哪些动词用得好?

(3)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表现这种心情。

①交流:你选择的是哪个词语?当你看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哪个场

景?你当时的动作是怎样的?

②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③交流展示,师生根据评价单评议。

④教师读词语,指名写同一种心情的学生交流。

⑤师生评议。

3.拓展积累。

人的心情还可能是难过、郁闷、后悔……请你在课外阅读时摘录相关的描写。

【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引导学生明确“词句段运用”的要求——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并创设多次语言实践的机会,由扶到放,让学生在练习、交流、展评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日积月累——积累八字成语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差之毫厘,m iù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h uò祸从口出。一言既出,sì驷马难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学生自由读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提示“差、谬、驷”的读音。

(3)引导: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八个字的成语。

2.理解词义。

(1)引导:你大概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谬:错误。“毫厘”与“千里”是反义词,分别比喻微小和巨大。

词语的意思是: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词语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指话已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提问:和这个词语意思差不多的词语还有哪些?(诚实守信、一诺千金)3.读一读,记一记。

(1)读上句,接下句。(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

(2)填空读。

课件出示:

尺有______,寸有______。机不______,时不______。差之______,谬以______。

______口入,______口出。______既出,______难追。______不足,______有余。

(3)同桌合作背诵。

(4)根据提示,开火车背诵。

4.拓展积累。

引导: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试着记一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课后作业:积累惯用语及八字成语,写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教学要关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这里的八字词语很多,有的能从字面上推测出意思,有的就比较难懂,设计中教师重在对难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点拨,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学习方法语言形式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三字惯用语

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八字成语教学反思:

1.注重了知识的落实。我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选词填空。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通过朗读、讲解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

2.注重了方法的实践。我重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运用方法,体现了“探究—发现—习得—运用”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批注,在运用动词练笔中学习写作。这正是秉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的理念而设计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