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眼保健知识讲座
2025-09-25 17:53:02 责编:小OO
文档
眼保健知识讲座

1、屈光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特点为人眼对事物的感知提供了极其细微的分辨能力。眼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各屈光介面等,另外瞳孔及视网膜与屈光系统密不可分,直接影响成像质量。

眼睛要看清外界物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屈光系统完全透明;

(2)成像需要落在视网膜中心凹,其成像清晰并足够大;

(3)整个视觉分析器,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等必须功能正常。

2、什么是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散光和弱视统称为屈光不正,具有屈光不正的眼睛称为非正视眼,正常的眼睛称为正视眼,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为21.5-23mm。

3、什么是近视、远视、散光和弱视?

什么是近视眼:眼球的屈光能力太强或眼轴延长,致使远处目标反射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影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眼。 

什么是远眼:眼球的屈光能力太差或眼轴短,致使远处目标反射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影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远视眼。

什么是散光:散光因为有柱镜成分,角膜不平,形不成一个焦点,而是二焦线,二焦线的距离决定了散光的程度,散光一般伴随着近视或远视而发生,但也有特例。

弱视:正式或远视眼矫正视力达不到1.0的称为弱视。

近年来中小学近视率成上升的态势,我们学校的平均近视率(),近视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4、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内因:指的是近视的遗传性。

外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身体素质两方面。

身体因素方面除遗传外,主要和营养不良或不合理有关。眼睛在生长发育期间缺乏某种或某些重营养质,使眼球组织变得比较脆弱,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眼球壁的巩膜容易扩张,使前伸而发生近视。多数近视儿童有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的习惯。他们吃的多是精粮和快餐食品,这些食品中缺乏营养物质或营养物质破环较多。同时他们的膳食中缺乏乳,蛋,奶,鱼,肉,鸡等优质蛋白食品的粗粮食品。缺乏的食物种类越多,总量越大,近视的发生率越高,近视的程度也越高。

近视的形成与饮食有关系,多数近视患者的血钙偏低,维生素A缺乏;得了近视后,要多补充维生素A,B族和钙,铬,锌等微量元素,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糖吃多了,血糖含量增加会引起房水,晶状体透压改变,使眼轴伸长,也造成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因素: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书或写字姿势不正,看电视,打电脑时间过长,环境照明不佳,户外活动太少,均可导致睫状肌痉挛,紧张,睫状肌内血管扭曲变形,微循环不好,形成近视,这就是是形成的主要原因。

5、为什么说青少年发育阶段是防治近视的最佳时机?

青春期和青春期之前是防治近视的最佳时机。大多数孩子出生时是轻度远视眼,随着发育不断学习看清周围的世界,自动调整眼球的状态。为不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眼球变大,形成正视眼。孩子远视眼的度数逐年减少,理想的屈光范围应该停止在0-+0.5屈光度之间。孩子的屈光减少到+0.5屈光度以下就应该提前采取措施,因为眼球正在发育,眼球变长一点点,就成了近视眼。所以,孩子的眼球在发育期容易治疗,一旦错过,眼球定型了就基本很难治疗了。

6、学生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我国学生的学习任务一直在不断增加,负荷不断加重,尤其是每年的考试复习阶段,其中中考和高考更是如此。因此这一时期更应注意加倍保护眼睛,防止近视的迅速发生和急剧发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比重大。

学习用眼:不要长时间距离看书,看书、学习的时候注意保持33厘米的科学距离,且时间不要过长,一般4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会儿,同时在学习间歇时要多多望远。

合理采光:阅读环境光线强弱与近视也有一定的关系,光线太强,剌眼睛,瞳孔收缩,导致眼疲劳。若光线太暗,为了看清书的内容,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把书拿得很近,时间稍长,眼睛就会疲劳。一般台灯的光亮度,调节时由暗逐渐调亮,当距离书本33厘米左右时感觉能清晰、毫不吃力地看清楚书上的小字时,光亮度就基本上合适了。

正确收看电视及使用电脑:电视、电脑的普及,使人的视觉负担加重。对学习电脑的学生来说,头部不要与电脑距离过近,不要长时间坐在屏幕前,屏幕不要太亮。并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来调剂生活。否则周围都是近环境,无法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

(2)合理饮食:缺乏蛋白质和某些微量元素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关系,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牛奶或奶制品,可增加钙元素的补给,少食甜食。

(3)用眼卫生:另外看书写字时姿势一定要正确,做到三个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适量运动:体育运动和户外运动可使眼球内压下降,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要做到劳逸结合;

(5)定期检查视力:视力感觉下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经过验光后确诊为真性近视时,应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加以矫正,并正确使用。配戴近视眼镜的学生应在3—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视力,以便及时调整,保证良好的矫正视力。

7、当前社会对眼保健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脑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获得。所以说“要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眼睛”。可是,现在整个社会对眼睛的保健知识却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1.0视力没什么问题,也不影响上课与生活,不用管它”。俗不知,当孩子视力达到1.0时,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下降到0.5以下了。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出现下降趋势,就应该尽快防治,并预防再度发生近视。

(2)“得近视没关系,配近视镜就行了”。当人得了近视之后,近视力提高,而远视力却下降了。为了看清远方的目标,往往需要配戴近视镜来矫正。但是,刚刚得近视时除个别人外(遗传因素等),大多都是假性近视(或称功能性近视、调节性近视),或者有少数人是混合性近视,只要不影响学生在上课时看黑板,一般不用配戴近视镜。配戴近视镜必须是真性近视部分的度数,如果得的是假性近视而配戴了近视镜,那么,假性近视成分可能就很快转化成真性近视,结果就是自从戴了近视镜后近视度数不断发展,而且近视镜需要终生佩戴,给一生的生活带来不便。

(3)“近视不能治,产品都是骗人的”。的确,前一段时期,由于一些厂家利用广告夸大宣传,致使一些家长产生了“因噎废食”的心态。实际上,过去许多治疗近视的方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初期也有一些功效。一定要选择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只是由于其它所有产品都不能达到“学治同步”,以及治疗后会出现所谓的“反弹”现象,就以为产品骗人。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耽误了学生的最佳治疗时机,使学生痛苦一生。

8、近视眼的危害

1)、正常生活、学习受影响,将来工作受影响。

2)、众所周知,可遗传下一代。

3)、高度近视可使眼底发生改变,产生各类并发症,如斜视、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可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等。

4)、家庭经济产生负担。如度数增加,更换眼境;出现眼疾,医院就医等。

9、家长的责任

1)、没有对孩子视力情况细心观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儿童年幼,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已的感觉,部分眼病又无特殊症状,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看东西时如果出现一眼眯缝、挨得很近、怕光、或者歪头、偏脸等异常现象,家长就有必要带孩子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弱视、斜视、屈光不正等眼病。

2)、没有撑握必要的眼保健常识。

3)、没有定期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如果有眼病家族史,3周岁前就要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对3-6岁的孩子,无论孩子视力好坏,均有必要到眼科门诊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视力,每3-6个月一次。

(如果需要让家长拿单到指定地点进行免费检查)

10、目前流行的眼保健方法及原理

1)、穴位按摩疗法:根据中医理论,通过疏通眼周穴、头部及周身穴位等经络,改善眼部微循环,主要防治近视、远视、散光、弱视。

2)、治疗仪治疗:

视康仪:睫状肌及眼外肌功能训练,主要防治内、外斜视;

增视仪、先迈:多色光不同频率交替闪烁,后像增视法,激活视觉系统,提高视网膜锥体细胞,主要治疗近视及弱视。

3)、其他方法:

雾视法:分远雾视与近雾视,远是用+1.0-1.5DS,近是用+3.00DS的凸透镜

散瞳:多不被人接受,治疗假性近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