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Mn13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2025-09-25 17:51:53 责编:小OO
文档
Mn13高锰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2011-10-10 05:59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榕霖 试用手机平台

Mn13高锰钢的铸态组织中除奥氏体相外,还有析出的碳化物。为获得高韧性,必须予以热处理,以消除铸态组织中晶内和晶界上的碳化物。Mn13高锰钢的含碳量通常为1.3%左右,要消除其铸态组织的碳化物,需将钢加热到1000℃以上,并保温适当时间,使其碳化物完全溶解,随后迅速冷却,这种热处理通常称为水韧处理。水韧温度取决于铸钢成分,通常为1000~1100℃。过高的水韧温度会导致铸件表面严重脱碳,而且奥氏体晶粒中和晶界上将析出共晶碳化物。由于共晶碳化物是不能通过重新热处理来消除的脆性相,应尽量避免产生。

Mn13高锰钢铸件在入炉之前,铸件表面的粘砂、披缝和浇注冒口要清理干净。粘砂对铸件加热或冷却都有隔热作用,使铸件加热和入水后的冷却不均匀,严重粘砂会降低铸件入水后的冷却速度,造成晶界碳化物重新析出。披缝较薄,在热处理加热时会产生脱碳,水淬后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相变体积膨胀,可能会使铸件基体受到拉应力而开裂。Mn13高锰钢导热系数低,100℃以下为碳钢的1/4~1/6,600℃时为碳钢的1/2~5/7。高锰钢的热膨胀系数大,为碳钢的2倍,500℃以上时更大。虽然铸件在低温加热过程中无相变应力产生,但加热到300℃以上后会出现晶内和晶界上脆性碳化物增多的现象,有时会发生珠光体转变。Mn13高锰钢辙叉结构复杂,同一铸件壁厚相差悬殊,铸件本身存在不小的铸造应力。在热处理的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温差,会产生热应力。这样,热应力和铸造应力叠加,使辙叉产生裂纹。因此,必须控制Mn13高锰钢辙叉的入炉温度和加热速度。

Mn13高锰钢辙叉的热处理分冷辙叉处理和热辙叉处理。对于热辙叉,如果装入同一窑的所有辙叉的装窑温度基本和窑温一致,则这种工艺可以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但在实际生产中装窑温度很难与窑温一致,且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有:不同炉次的辙叉开箱水爆后在同一窑中进行热处理,造成同一窑中辙叉的初始温度不同;由于连续生产,每天窑的初始温度也不尽相同;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导致辙叉与窑的温度变化较大;辙叉在窑内的排序不同会造成一定的温差。这样导致辙叉与炉窑存在较大温差,导致辙叉在水韧处理后开裂。冷辙叉的装窑温度降到室温,热辙叉的装窑温度降到150℃。两种辙叉入窑后都均温1.0~1.5h后再升温。在650℃以下升温时,由于高锰钢晶界和晶内会析出碳化物,有时还会发生珠光体转变,因此升温速度要慢。改进后的工艺中,冷、热两种辙叉从150℃升温到650℃时,升温速度均为90℃/h,冷辙叉在150℃以下升温速度要降到70℃/h。此外,在650℃以下升温时,升温速度随高锰钢中C、P含量增加而放慢,这是因为C、P含量与热处理时加热裂纹密切相关。升温到650~700℃时,要保温1~2h,目的是使辙叉温度均匀,消除铸造应力。温度大于650℃,超过了高锰钢的弹性变形温度,高锰钢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而且脆性碳化物逐渐溶解到奥氏体中,钢的强度和塑性得到改善,加上保温处理,铸造应力得到消除。因此随后可以快速升温。

TB/T447-2004规定对不含其他合金元素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温度为1000~1100℃。渗碳体型的碳化物溶解过程是碳从碳化物中向奥氏体中扩散,原来渗碳体相的铁原子自扩散并形成面心立方的奥氏体。(Fe,Mn)3C型碳化物中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作用力较弱,扩散过程容易进行,溶解速度较快,加热到1000℃,(Fe,Mn)3C即可全部分解。为了加速分解、溶解和扩散,促进成分均匀化,固溶温度选为1050~1100℃。温度超过1050℃时,奥氏体晶粒已开始长大。当温度达到1120℃时,奥氏体晶粒长大明显。温度大于1150℃时,晶粒粗大,出现过热组织。在1100℃奥氏体转变完全,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其中,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水韧温度为1150℃时,晶粒有变大趋势。保温时间只要能使碳化物充分溶解、成分基本均匀即可,过长的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无益。

冷却的目的是得到过冷奥氏体,即把高温奥氏体组织保留到常温。为保持碳化物完全溶解和获得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必须从Mn13高锰钢奥氏体化温度快速冷却。Mn13高锰钢经高温保温后,要以尽量快的速度冷却,以使高温时得到的单相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常温。

Mn13高锰钢辙叉产生裂纹的几率与其在窑炉中的位置大有关系,且不同的位置均有可能产生裂纹,无论是中间位置,还是顶部和边缘位置。此外,相同层次不同结构的辙叉出现裂纹的几率也不一样。复杂型结构辙叉比单开辙叉出现裂纹的几率要大,这是因为复杂型结构复杂,铸造残留应力大,同时,不同部位温差也大。

通过均衡入炉温度、降低加热速率及合理安排码放位置等,经(1050~1100)℃×2h固溶,可有效地减少裂纹的产生,提高了Mn13高锰钢力学性能及产品质量。(榕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