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设计论证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海南岛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指的是在整个海南岛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的土壤取样,对所取的土壤进行动物种类和数量等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其相关性包括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其中海南岛是位于中国雷州半岛的南部;生态环境指的是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的总和;群落指的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课题理论依据
1)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必修三涉及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学习兴趣很低,本课题
通过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生物资
源、环境、科技水平的发展等相关问题的情感,以及学习兴
趣的提高。
2)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学习离不开生物,在教师教学中应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才可以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3) 生物课程的特点。生物课程是研究生物、环境、生命现象相关的课
程,这种特点为教学中展开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实践和合作的能力。
2、课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生态学的发展在当今非常引人注目,是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生态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理解生命科学,以及生态意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生命的本质。
意义
1)、高中生物中有关生态学的内容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笼统,不能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所以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而本研究选题贴近生活,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态的概念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2)、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而海南作为国际旅游省,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土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评估不同环境下的生态状况,利用土壤动物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便改善土壤的环境质量问题,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理想。
3、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不同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不同的生态环境(如:农田、树林、河提等),研究内容包括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数量特征、土壤动物的时空分布。
2)、不同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
包括土壤环境因子的指标,结合环境特征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阐述环境因子与土壤动物各类群之间相关性。
3)、生态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的差异与差异性的原因(如:人为胁迫)。
4、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
1)海南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数量关系
土壤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2)不同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
土壤环境因子的指标
不同生态环境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数量关系
不同生态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
3)生态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施肥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5、课题的创新之处
研究地海南省是典型的热带城市,对海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的调查研究能较好地反应热带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地理特征;
本课题研究贴近生活,通过学生的探究试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态的概念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且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评估不同环境下的生态状况,利用土壤动物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理想。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