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3
2025-09-25 17:51:43 责编:小OO
文档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3  地球上的水

(2014新课标II卷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6、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7、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察能力】 获取信息并将其分类的能力比例数值的计算能力

【地理原理】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河流的水文特征 农业生产技术(覆盖地膜)对区位因素(水源、气候)的改良。

【答案】6. A、7.C

(2014广东卷)7、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功能主要是防洪蓄洪,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当水坝被拆,调节功能消失,A、B错,拆坝后,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水调蓄作用不存在了,河流下游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南方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C错,缺少水的蓄水,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考点:该题考查水对河流的影响。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 1、D 2、A

【解析】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选D

2。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烟碱化问题严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选A

考点:该题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014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8,完成25-26题。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从图中马尾藻海和欧洲的位置可知,必须通过北大西洋暖流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欧洲西海岸,选项B正确。

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答案】B

【解析】受海洋影响,该地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均匀,导致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流量稳定、水量丰富。选项B正确。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1、C 12、B

【解析】11、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小于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C对。12、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3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月8°,该流域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草,B对。

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14江苏卷地理)索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 13、A   14、D

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域区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选答案A。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颈、多刺、硬叶等特点,是长期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印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7.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16、C 17、A

【解析】 16、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 

17、P地位于日本福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划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2014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地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

【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里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地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

(2014上海卷)(十四)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34.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35.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6.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37.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答案】(本题16分)

34.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35.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0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0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6.较多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37.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2014天津卷)13.(20分)读图,回答问题。

(1)图7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2分) 

(2)据图8分析,与Q城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

(3)据图7、图8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9分) 

【 答案】:(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1)地形类型的判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注记(高度表)看图中高度的变化趋势;二是看图中水系(河流)的形状及流向。

(2)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作答。气温包括高低、年较差,降水包括多少、季节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为降水量(左)、气温(右);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柱的高度表示降水量。B城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主要分布在温带东岸;Q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分布在温带西岸。所以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植被等。 

(2014四川卷)14.(24分)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答题卡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划上添绘箭头(暖流用 ,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4分)

【答案】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线上添绘“→”,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45°以南的线添绘“→”,箭头指向西南(4分)

【解析】(1)考查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在西岸是暖流,流向较高纬度。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洋流属于中高纬度洋流。在中低纬度西岸洋流是寒流,流向较低纬度。所以箭头指向西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