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2025-09-25 17:51:32 责编:小OO
文档
【关键字】企业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案例论文

题    目: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学    号:57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 ***

2014年 8月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一、三鹿奶粉事件回顾

从2008 年3 月份开始,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8 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并未对外公布。9 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直到2008 年9 月13 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做出合理解释。随后,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 年家喻户晓的事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被人们提到了首要位置。

二、三鹿奶粉事件原因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现象背后掩藏着各种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奶制品供求关系不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与健康,受近邻日本“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影响和启发,以及营养科研的发展所证实,牛奶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因此,专家大力呼吁公众增加奶的摄入量,而也制订各种来支持奶行业的发展。这些确实为增强国人体质做出贡献。然而问题在于,制订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看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国家的草场面临沙漠化、过度放牧等问题的困扰,因而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畜牧业的受限自然导致了牛奶的产量的增长难以跟得上市场的需求。而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为了企业的盲目扩张,“满足”所谓的市场需求,在奶源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不正当的比赛方式。同时,由于面临大公司的比赛和压制,企业为了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反制外资企业的压制,盲目追求短时间内企业的飞速壮大,这一切都导致了企业的负责人头脑发热,罔顾食品安全和老百姓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最终坑害了消费者,也毁了企业自身。

2.不良比赛和成本的增加。

近年来,国内奶制品企业比赛激烈,除了蒙牛、伊利、光明、三鹿等几家大企业以外,还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如雀巢等,以及一些本地发展的中小企业,而中国目前的比赛往往是一个低层次的比赛--价格战。然而,随着这几年原材料、燃料、人力等等成本的大大增加,物价飞速上涨,奶制品行业同样也面临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但是,市场的比赛异常惨烈,又使得这些企业在提高价

格方面不得不三思而为之。据统计,日常市场中售卖的所谓的鲜奶,如果按照鲜奶收购价格、再去掉其中的各种成本,其价格远远高于现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企业如果利用真正的鲜奶来生产,其实是亏本的。同时,前检测鲜奶中蛋白质含量使用的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检测氮的含量推算蛋白质含量的。因此,添加成本低廉的三聚氰胺增加牛奶和奶粉中的氮含量,使得蛋白质含量检测达标,几乎成了这个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3.监管和监督的缺失

在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应该怎么样来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目前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中间要经过企业加工、运输和市场等几个环节,而正是在这几个不同的环节,监管监督机构是不同的,在田间是属于农业部负责,而市场是属于质检部门负责,而到了餐桌到进入人体则是由卫生部负责,多家监管的好处是可以有多方力量共同来维护这个食物链的安全运转,但是正是由于多头监管,往往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加上中间的沟通的问题,往往却使得监管容易缺失,某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如果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只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妄图用低劣食品来占领市场,壮大企业;如果企业缺失了良心和社会责任心,那么这个企业即使做得再大,也难有长远发展,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同样,如果相关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监督,立法部门不能尽快制定出我们的食品安全法,那么就难以保证以后不会因为监督的缺失而再次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1.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

对于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古已有之,而从当代的视角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已被认为是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职责。

首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网友们对于三鹿集团的声讨和谩骂中就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只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顾消费者利益的企业,人们是极其不满的。

第二,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利润。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看似节约成本增加利润,但实质上却是将企业前途不管不顾的无知行为。

第三,承担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论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破产的三鹿集团,还是受到牵连的蒙牛、伊利集团,他们在公众中的企业形象都受到损害,反观进口的雀巢公司,却因良好的口碑销量大增。

第四,全行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行为的导向作用是引导社会风气的重要原因。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减轻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引导积极的方向。

第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防患于未然。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企业未能承担社会责任引发严重社会问题的典型案例。在这次事件中,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对于不仅仅是乳制品行业的各行各业的信心都受到打击,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假使企业在事件发生之前做好安全检查,那就不会引发如此之大的损失。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

不得不承认的是,企业进行任何活动最原始的动机都是获取利润,承担社会责任也不例外。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得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民众的信任和认可,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让企业始终充满活力和生机,获得长期发展。

其次,企业也应当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出发,作为社会的活动主体,理应考虑其他人的利益,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当大多数企业忽略社会责任时,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任,其中每一个企业都会出现生存危机。企业和消费者都得不到利益,社会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3.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尽管从各个层面上来看企业都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却屡见不鲜:三聚氰胺事件、双汇事件、汶川地震捐款事件,等等。纵观各种事件,从中总结,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而忽视消费者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从企业的净利润考虑,一旦承担社会责任必然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急功近利,不按质量标准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擅自添加禁用品。比如,三鹿集团的管理当局很早就知道自己生产的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当他们知道事实后,并不是想着怎样去挽回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去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却一味掩盖现实,正是这种错误的举动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受到更大的伤害。随后,三鹿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又试图将责任推卸给奶农,认为是不法奶农为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而添加三聚氰胺,并声称这些与三鹿集团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一直都没有检讨自己收奶时的把关不严,加工中的质量检查不严,以及在产品出厂时的质量检疫敷衍了事的问题。2008 年9 月份当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副总裁张振岭在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患儿及家属道歉,从道歉信来看,三鹿集团仍然没有对自己内部的问题进行反省,只强调是外面原因。对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没有清醒的认识,更谈不上积极履行。三鹿的品牌价值迅速下滑,2009 年2 月份三鹿集团正式宣布破产,这意味着三鹿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淘汰。

(2)行业间恶性比赛,忽视供应商的利益。

从2005 年开始,三鹿、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等乳企均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以三鹿集团为例,从2005 年开始陆续在全国设立30 余家分厂。就在全国乳企一片扩张声中,国家为了乳制品行业的恶性比赛,规定各家乳品企业设厂间距要有100 公里以上。但事实上,蒙牛、伊利、三鹿等乳品企业相继建厂,导致河北市场每100 公里内有就有四五家乳企的工厂。使得当地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2,000 吨,但全市奶牛日产奶仅4000 多吨。前方扩张的乳企面临着空前的后方奶源危机。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供应商———奶农又比较分散,议价能力较差,因此鲜奶价格一直由乳企规定。乳企为了在终端市场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由此压低上游鲜奶价格。加之2006 年下半年起,奶牛饲料价格高涨,于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奶源,大部分由私人拥有的收奶站,也成了各家乳企竞相争取的对象。这些奶站用扣押奶款的方式控制奶农,而奶站又利用乳企间的比赛索要高价。其中有一些人甚至发展为“奶霸”,下控奶农,上与各乳企要高价。很奶站不甘心只赚每公斤鲜奶1~2 毛钱的“抽头费”,开始在奶中加“东西”,奶站掺假愈发猖獗,比如三聚氰胺加水就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3)及社会监管不力。

根据调查,多数管理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对其利害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了解情况,也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很多部门和企业互相包庇,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和控制“负面影响”,延误上报达月余,直到事态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被新闻媒体曝光以后,才采取相应对策。如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因为三鹿“请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而市非常“关心、呵护”纳税人而大力支持的结果,所以媒体没有及时告知。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石家庄市才就三鹿奶粉事件公开道歉。

(4)领导者的思想道德观念薄弱,责任意识

不强。当今社会推动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人才,尤以高层领导者为核心。而我们国家有一些高层管理者认为,只要企业盈利,向国家纳税,就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还有一些管理当局看到我国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抓住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之处,再加之有些企业重视应享有的权利有余而漠视应尽的义务,甘愿不履行企业的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投机钻营,钻法律空隙,有的甚至违反了法律,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致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比如,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不少管理者就是抓住了乳制品行业是免检产品,所以只要放心大胆地、少量添加三聚氰胺是绝对不会有事的,但他们没有想到在整个供应链上,每一层的人员都这样想,你加一点,他加一点,最后就使得三聚氰胺严重超标。而且短时间之内不能感觉出问题,只有那些品牌忠诚者长期服用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就导致多数婴幼儿出现或轻或重的症状,引起公愤。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建议

    首先,我国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扩大销售的同时,应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的核心比赛力。在保证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时候,不要忘记为消费者谋求更多的实惠。

    其次,企业应该遵纪国家法律法规,交纳税收,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企业管理者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定期安排法律知识的讲座,不仅企业自身守法,还应带动企业员工共同守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三,企业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帮分担社会压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企业应该在我国宏观的引导下,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富起来的企业公民,在保证企业自身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积极投入公共事业,改善公共环境,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国家的发展进程。

2. 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的建议

   第一,作为管理者,应有效履行宏观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比赛环境。在重视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与整个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进程。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承担只能依靠强制的制度约束来实现。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

第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在我国,对企业的评价大多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虽然这种现状现在已经在改观,但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加快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应该充分利用媒介,引发企业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思考,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的宣传推广,提升那些积极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的品牌形象。

3. 消费者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建议

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消费者应该充当参与者的角色,加强消费者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当企业做出对消费者、对整个社会有害的行为时,要予以及时举报和谴责,让问题企业的违法行为能够被及时发现,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对于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消费者群体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企业能够意识到消费者对它们的认可。这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不仅是在法律的强制约束下进行,更多的时候能有动力自发的去尽到自己的责任,最终造福的还是整个社会。

五、总结

    企业社会责任是每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石。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已抱以怀疑的态度,这对食品加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各个企业更应当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使消费者恢复对整个行业的信心,谋求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企业良知——论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9.(1):388.

[2]撩雄.和谐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中州学刊,z008.(4):36—37.

[3]童建军,李发周.商业伦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苗泽华.弘扬传统伦理精神构筑现代商业道德[J].商业研究,2008(11)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