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
2025-09-25 17:51:36 责编:小OO
文档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职业

[印度]泰戈尔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zhuó)子呀,亮晶晶的领子!”

    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道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家。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下午四点钟,我从学校里回家。

    从一家门口,我看见一个因了在那里掘地。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gēng)夫①走来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注释:①更夫:旧时打更巡夜的人。

(选自《新月集》)

(1)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印度的________,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也选自这本散文诗集。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画上横线。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连一连。  

早晨上学________         看见更夫         愿做小贩

下午放学________         遇见小贩         愿做园丁

天黑________             看见园丁         愿做更夫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叫卖镯子的小贩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所以“我”愿做小贩

B. 园丁默默无闻,却任劳任怨、无拘无束,所以“我”愿做园丁

C. 更夫的生活很孤独,夜晚也可以到处游玩,所以“我”愿做更夫

(5)小朋友,你长大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

(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

;看见园丁——愿做园丁

;看见更夫——愿做更夫

(4)C

(5)略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题要大胆想象,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职业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故答案为:(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

 (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看见园丁 —愿做园丁;看见更夫——愿做更夫

 (4)C

 (5)略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睛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队形__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大雁打头__幼雁居中__老雁压阵__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______ 队形________ 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______ 大雁打头________ 幼雁居中________ 老雁压阵________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    )            

A. 欢快                                             B. 赞美

(6)“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答案】 (1)颜色

(2),;、;:;,;,;。

(3)画眉;翠鸟;大雁    

(4)红艳艳;金灿灿   

(5)B

(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从1、2自然段可知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 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故: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短文介绍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翠鸟。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白花花”来看,是ABB式结构,如:红艳艳、金灿灿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赞美。

(6)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1)颜色

(2),  、  :  ,  ,  。   

(3)画眉   翠鸟    大雁

(4)红艳艳、金灿灿 。

(5)B

(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6)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读下面的精彩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在语段中用横线画出来。    

(2)从语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各种;遍地;堆积;厚厚的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各种;遍地;堆积;厚厚的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1)先观察下面的词语并写出你的发现,然后再写出三个相似的词语。  

七上八下,我的发现:这个词语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队长下令休息一会儿的原因是(    )            

A. 大家累了,要休息。

B. 蚂蚁队长馋了,想吃奶酪渣。

C. 蚂蚁队长不知道怎么处理奶酪渣。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你会怎么做?    

【答案】 (1)数字;三言两语;五花八门;千变万化

(2)C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数字、三言两语、五花八门、千变万化

 (2)C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是什么东西使你变成胆小鬼的?”多萝茜问,她惊奇地注视着这只大野兽,因为它大得像一匹小马。

    “这是一件神秘的事情,”狮子回答说,“我猜想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树林中的一切野兽,都以为我是勇敢的,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狮子都被称作百兽之王。我知道如果我把声音吼得非常响,动物们就害怕了,避开我所走的路。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一一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但是它们在一听到我吼叫后,立刻一起逃开了,当然,我只有让它们逃掉。”

    “不过,这是不对的,百兽之王不应该是一个胆小鬼。”稻草人说。

    “我知道这个,”狮子回答说,同时用它的尾巴尖,揩去眼睛里的一滴泪,“这是我最大的忧愁,使得我的生活十分不愉快。因为每逢我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心就跳得很快。”

    铁皮人说:“恐怕你有心脏病吧?”

    “也许有。”狮子说。

(选自《绿野仙踪》,有删改)

(1)从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________      快乐——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狮子胆小的语句。    

(3)狮子认为胆小是自己最大的忧愁的原因是(    )            

A. 胆小让它爱吼叫。                  B. 胆小让它爱流泪。                  C. 胆小让它心跳得很快。

(4)狮子把自己是个胆小鬼的事说出来后,这个________(公开  秘密)就变得________(公开  秘密)了。能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你觉得狮子________。    

【答案】 (1)神秘;愉快

(2)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3)C

(4)秘密;公开;很勇敢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选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神秘、愉快

 (2)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3)C

 (4)秘密、公开、很勇敢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是树的花朵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quē)了树叶,露出树枝的空间,总是不好看。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mǎn)树的花朵!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跳舞。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níng)滞(zhì)。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_____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_____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_____这是鸟儿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dǎo),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yáo)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yǐn)藏(cáng)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啊。

(1)在文中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________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________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________

(2)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用横线画出一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拟人句。    

(3)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从划线的词语中感受到________。    

(4)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我”想做的事是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这件事,鸟儿们替“我”做了。

B.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因为鸟儿给冬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C. 鸟儿一直都在树上,但只有冬天,鸟儿才是树上的花朵。

【答案】 (1)?;?;?

(2)比喻句: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拟人句: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3)树上鸟儿很多很美,颜色各异

(4)C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

 (2)比喻句: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拟人句: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3) 树上鸟儿很多很美,颜色各异

 (4)C

 【点评】(1)此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什么是爱

    一位小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给这个问题一个言简意赅(gāi  hài)且生动形象的回答。由于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每一位学生第二天带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爱的东西到学校来。

    第二天,老师说:“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带来的东西。”

    第一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朵花,你们不觉得它漂亮吗?”

    第二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蝴蝶。瞧,它的翅膀五颜六色,多美呀!我非常喜欢它,我要将它制成标本收藏(cáng  zàng)起来。”

    第三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小鸟,它是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你们看,它多可爱呀!”

    在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时,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小女孩始终一声不吭(kēng  kēn)地坐在座位上。原来她什么也没有带来。于是,老师走到她的面前,有点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没有带东西来呢?”

    小女孩说:“对不起,老师,我看到了花,嗅到了它的香味。我想摘它,可是我更喜欢它留在那儿,这样花香会持续更长时间,嗅到花香的人也会更多;我也看到了蝴蝶,拍着漂亮的翅膀,飞来飞去,看上去非常快乐,我不愿意打搅(jiǎo  jué)它;我还看到了小鸟,它跌落在草丛里,但是当我抬起头看到鸟妈妈注视着我的神情,我决定将小鸟放回鸟窝里。所以,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和鸟妈妈的感激。可是,这些我怎么展示给大家看呢?”

    老师眨了眨眼睛,给小女孩记下了一个满分,因为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只有这个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言简意赅________(gāi  hài)     收藏________(cáng  zàng)

一声不吭________(kēng  kēn)    打搅________(jiǎo  jué)

(2)老师为什么只给小女孩打了个满分?(    )            

A. 因为老师最喜欢小女孩的答案。

B. 因为小女孩说得比其他孩子多。

C. 因为只有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3)读了短文,我知道“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我也会用“争先恐后”写一句话: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小女孩带来的东西________。小女孩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A.她找不到表示爱的东西。

B.她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了。

C.她知道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5)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表达自己爱的东西呢?  

我会带来________。

【答案】 (1)gāi;cáng;kēng;jiǎo

(2)C

(3)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向操场

(4)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和鸟妈妈的感激。;C

(5)一幅画。画上是我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有美丽的花朵、绿油油的小草、嫩绿的枝条,还有小伙伴们在一起放风筝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想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gāi、cáng、kēng、jiǎo

 (2)C

 (3)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向操场

 (4)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和鸟妈妈的感激;C

 (5)一幅画。画上是我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有美丽的花朵、绿油油的小草、嫩绿的枝条,还有小伙伴们在一起放风筝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课外阅读。   

    春天,桃花盛开。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桃花们都张着笑脸,欢迎蜜蜂的光临,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粉的酬谢。  

    但是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花可怜地凋谢了。  

    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1)这朵花和其它花有什么不同?    

(2)划线句中,“朋友”指________,“自己”指________。    

(3)这朵桃花是如何失去朋友的?失去朋友的后果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 (1)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2)蜜蜂;自私的桃花

(3)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可怜地凋谢了。

(4)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2)蜜蜂、自私的桃花。

 (3)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来时,她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失去朋友的后果是:可怜地凋谢了。

 (4)自私和吝啬不仅会失去朋友,也会毁掉自己。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镜头下的西沙

蔡旭

    蓝的是海。一望无垠的蓝。波澜壮阔的蓝。心潮澎湃的蓝。蓝得耀眼。蓝得神秘。蓝得深厚、丰富、五光十色又层次分明。蓝得无可比拟,也许是世界上最蓝的蓝。蓝得不可相信,如梦如幻如酒的梦之蓝。

    绿的是岛。是星罗棋布般撒在南海上的岛屿与礁盘。浮在蓝色大海中的睡莲和翡翠。是野生的抗风桐、羊角树、灌木丛,人植的椰子树、木麻黄。是令人心醉的生命的色彩,及沁人肺腑的空气和风。

    白的是家。唐宋的遗址。明清的古庙。现代的商店     银行     水产站     办公楼,盖着中国最南端邮戳的邮局。还有海捞瓷,早在隋唐年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沉落海中的不可改写的历史。

    斑斓绚丽的是生物的世界。海底里绽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的珊瑚。沙滩上检不完奇形怪状的贝壳。在水中成群结队地穿梭在金     马鲛     鲨鱼     石斑及叫不出姓名的热带鱼类。在天空盘旋飞翔     千鸣万啭的鲣鸟     暗绿绣眼和名目繁多的燕鸥。

    还有,就是红色了。那是海上日出喷薄的壮丽。五星红旗在晴空中迎风飘扬的庄严。捍卫祖国神圣领土与海疆的决心和热血。以及,我们每当看到     听到     讲到     想到西沙时,那颗激动不已的心。

(1)在文中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    

(2)镜头下的西沙,________的是海,________的是岛,________的是家,斑斓绚丽的是生物的世界。(填颜色)    

(3)将词语与对应的解释连一连。  

星罗棋布________            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成群结队________            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名目繁多________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4)根据你的理解填空。(填序号)  

A.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B.美丽富饶

①镜头下“蓝、绿、白、斑斓绚丽”这些颜色,让你感受到了西沙的________。

②红色的海上日出、五星红旗、决心和热血,以及激动不已的心,让你感受到了________。

(5)本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答案】 (1)都是顿号

(2)蓝;绿;白

(3)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4)B;A

(5)每段第一句话。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都在句首。

 故答案为:(1)①、、、②、、、③、、、

 (2)蓝、绿、白

 (3)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4)B、A

 (5)每段第一句话。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词义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