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0.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2025-09-25 17:53:49 责编:小OO
文档
标语:全面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减少事故伤残和职业危害 

宣传用语

    (一)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工作·健康·和谐。

    (三)保护劳动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四)保护劳动者健康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

    (六)防治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七)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防护意识。

    (八)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九)遏制职业病,预防最关键。

    (十)关爱农民工,防治职业病。

    (十一)防粉尘,戴口罩。

    (十二)防噪声,戴耳塞。

    (十三)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杜绝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十四)为了您的健康,请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警示标识。

    (十五)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危害的有效手段。

    (十六)女工和未成年工享受特殊保护。

    (十七)参加工伤保险,保障职工权益。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 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 职责

  (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 一般规定

  (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各级安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各施工生产单位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5. 职业病管理

  (1)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项目合同医院初步诊断,报公司安全监督部,由公司安全监督部报告市职业病防治所,由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诊断鉴定。

  (2)当公司安全监督部接到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

  (3)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予以确认。

  6. 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费是针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营养需要,有助于增强抗毒害能力,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一项劳动保护辅助措施。

  (2)保健食品费按从事有害作业的实际天数计算,20天以上者按一个月发放,不足20天的按实际工作日计算。

  (3)在设备、容器及通风不足的场所配合有害作业者,可与直接从事有害作业人员享受同等保健食品。

  (4)保健食品费申请表由有害作业施工生产班组填写,经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签字后,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审批发放;无项目的现场由各专业公司安全员审批发放。

  (5)保健食品费发放范围和标准参照施工所在地现行标准执行,改、扩建及检修工程参照厂方标准执行。

  (6)暑期施工的防暑降温费标准参照公司文件规定执行。

公司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总则 

  一、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 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 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 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 总经理的职责 

  1、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 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 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 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 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 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 对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 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 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 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 直接领导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5、 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 经常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 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安技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8、 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9、 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三、企业技术部门的职责 

  1、 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 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 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 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 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责 

  1、 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 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 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4、 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5、 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 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 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8、 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五、 分厂厂长职责 

  1、 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 组织对本厂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 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 定期组织本厂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 对本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职业病防治工作规章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人身健康,持制定本规章制度如下:

 一、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况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组织公司员工参加职业病卫生教育培训、学习活动,树立职业病防范意识。

三、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进入生产区域一律禁止吸烟,车间吸烟区要配备灭火装置。

四、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高温作业与其他站位作业场所分开,夏天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五、安装维护好车间、仓库的通风装置,保持空气畅通;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六、仓库、生产车间调墨区按要求对化学物品定位放置,做到标示警示清晰,所有油墨、溶剂由专管人保管做好收发登记。

七、对生产办公现场每年不少于一次环境卫生检测,并向公司全体员工公布。

八、每年组织开展实施应急预案一次,并时时调整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适效性。

九,定期组织存在职业危害病工种、岗位的员工参加体检,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十、认真贯彻落实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合同条款,维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女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十一、做好新招人员和辞退人员进行体检,中途辞退人员健康体检必须到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作职业性健康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在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及时救治上报。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治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及相关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分轻重缓急,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

职业病防治培训制度

为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规范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员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要求所有可能发生职业病(因接触粉尘、噪声、高温和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单位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二、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对员工在岗期间每季度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

三、职业卫生培训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接触粉尘、噪声、高温和有毒、有害物质等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措施,各种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投入和使用方法,发生职业卫生人身伤害时的紧急救护方法等。

四、提高全体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五、总调度室安全监察部每季度对各基层单位的职业病知识培训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各部门、各车间在总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五、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七、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八、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九、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十、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十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