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时期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025-09-25 17:53:26 责编:小OO
文档
新时期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外国语中学    徐松峰

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挥者。在整个办学过程中,校长始终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做一个校长很不容易,做一个好校长更不容易,提高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肩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校长,面对21世纪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 

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这就要求校长做到:

1、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明确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尤其要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使教育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勤政廉政,一心为公,以身作则。管好一个学校,校长要有威信,说话要有人听,做了决定要有人执行,教育机制才能有效运转,威信主要来自公正、廉洁、公平,公正和公平,处理事情就非常明白。廉洁,就会有威信。校长作为主要领导者,为政不廉洁,不可能得到班子成员及人民群众的信任;懒惰无作为,同样也不能让班子成员和人民群众满意,只有秉公勤政,廉洁自律,树立真正的公仆形象,才能使班子、部下和群众感到你的品德高尚,情操感人,对班子才有感召力,对教师才有说服力。具体说,校长的品德修养要具备这样五点:一是为官一任,兴学育才;二是一心为公、光明正大。对人对事皆出以公心,公正严明,表里如一;三是谦虚民主,虚心向班子成员、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同班子中其他成员商量;四是自尊、自重、自律。经常检查自己对工作是否尽职尽责,经济上有无违纪现象,用人上有无亲疏之分,生活上是否同群众同甘共苦;五是豁达的气度,虚怀若谷。容人有心,忍让有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只有以磁石般的人格力量吸引广大教职工,才会使校长权威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素质

学校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活动,校长是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素质,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及事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使学校的管理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和有效率。业务素质是校长的最重要资本。这主要反映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上,但在这三者中管理是关键,管理包括抓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并要注意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规划设计学校的总目标是十分关键的,目标的拟定应该有一定高度,并经大家努力可以达到的。校长应该具有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全校教职工的行为的能力,使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目标。校长要善于捕捉教改信息,摸准教改脉搏,开展教改实验。校长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使你管理的学校走在改革的前头,使学校办出特色,办成一流学校。

(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

为了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每一位校长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1、科学管理学校的知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学校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水平,有驾驽全局的能力;能科学管理学校,作风民主,善于吸取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意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能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敢为天下先,让学校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作为校长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校长,才能在师生中树起很高的威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3、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永远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4、有很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校长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它往往能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另外,还要具备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让自己能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交流学习。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校长工作的成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一名成熟的校长,在心理上应当坚毅稳定、机智理智。有些校长在改革面前瞻前顾后,缺乏锐气,不敢独辟蹊径,有所创新。还有一些校长,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坚持原则和主持正义,这种软弱的校长只会贻害教育事业。校长要善于逻辑思维,辩证看问题,有超前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广开思路,想人所未想,见人所未见,敢为人先,不为人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见解独到,看准的事情就敢试验、敢推行,能够掌握战机及时推行,做到临变不惊,驾驭自如。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理智地对待身边人、身边事,上边的人、下边的事。不受环境制约,不受感情左右。事业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不骄不躁。工作出了问题,坦然正视,勇于承担责任,推功揽过以利再战。碰到挫折和困难不灰心丧气,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拓进取。受到委屈和埋怨不斤斤计较,及时化解,搞好自我心理调剂。解决易办的事情不简单草率,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问题,不优柔寡断,推诿扯皮,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思想境界。

二、校长应具备的能力

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来的实践、探讨和积累以及自己参加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并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个人认为,新时期的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宏观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思维能力也就表现为一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由于受到自身的或外在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维能力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思维品质。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学校处于一种封闭的、被动的、孤立的发展状态。作为学校行政领导人的校长,思维上也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和狭窄性。就教育论教育,就学校论学校。很难从战略的、整体的高度去把握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现代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大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各方面的每一项改革、每一个进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能适应环境、主动发展、服务社会,就必须要求校长具备宏观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超前性,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层面上去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背景去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使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计划决策能力

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计划决策。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所谓计划决策就是管理者预先确定管理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这是学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体现着学校管理的方向,规定着实现学校目标的步骤和措施。因而,从宏观的学校发展规划的确立到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有很强的决策计划能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如方针、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招生分配、教科书,甚至仪器设备、教师的调动任免等等,都由国家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学校之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很重要的经营层。学校多是执行决策,很少自主作出决策。即使有,也多是局部范围的执行性决策。因而,对校长的决策能力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将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自主性,学校的法人地位被确立,从而使学校成为的办学实体。这就对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的计划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决策计划能力。决策果断,就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优柔寡断,就会贻误良机。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远瞩,善于展望将来,预测未知,把现实放到未来的发展“链条”中去考察,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善于从多种决策中,排除干扰,及时作出科学决断。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决断,它包括善于等待时机,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善于顺势而行,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校长的正确决策,如果没有被教职工理解、认可、接受,则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的决策,只有被教职工接受、“内化”,才能产生内部动力,自觉地完成学校工作目标,推动学校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校长必须实行民主管理,让教职工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当代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书育人,还有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等。只有把决策与教职工的需要结合起来,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志、要求和利益,校长所说的话才能真正“说了算数”。

(三)组织协调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新的平衡循环往复过程。不平衡就是不协调,它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学校由于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同,或工作步调不一致,或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等等,这些矛盾和冲突影响或妨碍全局工作的进行。因此,校长要善于在各种矛盾和复杂事物及冲突中,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方面,协调上下左右方方面面,一要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上要争取他们的支持。二要协调好与副职的关系,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三要协调好与领导集体的关系,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四要协调好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多为部门办实事,使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致动作。

(四)公关谈判能力。

所谓公关谈判,是指运用人际传播手段协调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及行为的一种活动。成功的公关谈判,能使组织与组织和公众之间,消除冲突、化解纠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关系环境。现代社会,公关谈判已成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沟通、谅解和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关系的基本手段。现代教育是开放的教育,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生存和发展,与的理解和支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更是直接相关。然而,在现实当中,这种理解和支持、关心和帮助并不会自动发生,这就要求校长只有树立了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谈判能力,才可能使学校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主动争取到和社会各界的道义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为实现学校目标营造良好的关系环境。

(五)教育科研能力。

搞好学校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创办合格加特色的学校,更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科研为先导。近年来,不少学校依靠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创出了学校特色。”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被越来越多的校长所接受。但在现实中却仍有不少校长,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加上理论水平低,即使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办学的经验和方法,仍然得不到提炼和升华,不能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实践,这不仅影响了管理效能的提高,也影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从宏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结构、管理,到微观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面临新的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新形势,校长必须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束缚,科学地分析学校发展的客观形势和环境条件,抓住学校发展的机遇,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去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闯出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进行理论升华,探寻教育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学校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而这一切都是以校长的教育科研能力为基础的。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高素质校长的重要标志。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校长,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统科学和方法;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懂得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还应该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懂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善于分析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总结实践经验。

(六)教育评价能力

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是指校长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学校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过程及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校长及时了解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发现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工作方向和进程,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有不少学校重视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一套适合本校工作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也有不少校长对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懂得如何评价,在学校工作中,有计划、有措施,至于实施后效果如何,则心中无数。还有的由于评价本身不科学,在学校工作中产生误导。如有的学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时,仅仅看学生的考分;评优评先时,也只看所教学生的升学率,致使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分数而不断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校长的教育评价能力,使校长懂得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能结合本校情况,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正确、客观地判断学校德育、教学、总务后勤等各项工作的优劣,并及时作出调整、改进,使学校工作朝着高效、规范化方向发展。

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给从事基础教育的一校之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为个人的良好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在于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开发、培养与提高。然而,在现在的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学特色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甘心情愿在义务教育阶段多花钱让子女上好学校等等,都将学校从单纯的面向升学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压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学校能否占据主动,这将取决于校长有没有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学校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怎样发展学校,怎样开发教育资源,怎样办出特色学校等一切问题,都要由校长来运筹、解决。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把握形势,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增强竞争观念;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使自己的育花园里溢出浓郁的芳香,使面向21世纪的祖国花朵迎春怒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