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第一课时)
2025-09-25 17:53:16 责编:小OO
文档
《母鸡》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3.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如,“忠”读翘舌音,“绩”读第四声,“警”读后鼻音。“孵、毒、戒”三个字要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还要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表达运用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善于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学习字词

1 / 31.导入新课。

(1)师引导: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

(3)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认识多音字“恶”。(出示课件)

(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读;生齐读。

②师引导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③生自由交流;师点拨。

a.字源识记“毒”字。

,毒,会意字。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廾”,不要漏写一撇。

(6)课件出示词语。

①生齐读;师指名读。

②师指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指导学习生字

2 / 3新词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自主记忆,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好习惯。对于难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准确识记。

板块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师引导: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请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轻声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文写出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找出反映这两种态度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2)生轻声读课文。

(3)师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4)师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情感。(全班齐读)

(5)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示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理清文章条理。

(1)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

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2)师指名交流。

示例: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熟了课文,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是对同一只母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3 / 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