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方案
2025-09-25 17:53:18 责编:小OO
文档
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方案

南京冠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

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充分发挥教研网络引领作用,提升教研与校本研修的层次与水平,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汇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立足于构建区域网络教研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环境,以教研交流为主线,为区域内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研评比、成果展示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手段,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为教师群体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从而全面提升区域教学教研水平。 

二、项目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研已经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网络教研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教研工作方式,与原有面对面的教研组织形式相比,网络教研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教研活动中时间和空间的,更便于加强教研员、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更适应信息时代教研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能更加有效地引领教研员、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起开放的、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库,是创新教研形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项目建设目标

    1、城域网架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互通即时性强的特点,把教研教学搬到网上实现。

    2、搭建本地资源库

      ① 分类和类型可控制; ② 上传、审核严密方便;③ 搜索引擎,方便快捷。

    3、多方位展示

      ① 学校网站;② 教师个人主页;③资源主页;④视频主页;⑤评比主页;⑥集体备课主页

      动态的自动建站基础上加入了管理功能,充分发挥教育主管单位的引领管理作用。

   4、交流、互动、评比

      平台灵魂,贯穿整个平台,有了交流互动评比,提高了平台的利用率,促进资源化均衡发展。

   5、建立专业化应用模块 

      完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应用模块

   6、提供技术支持   

   

用户不需要任何技术门槛可使用,应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大规模应用及数据安全和备份。

四、功能特色

1、个人工作室:全面整合教研业务,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助跑器!

2、协作办公平台:教师团队协作工作的办公平台。

3、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管理、引领、示范.

4、学科网站群:交互式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平台。

5、网络课程中心:课程展示、交流、评比的平台。

6、教育资源中心:共建共享,资源沉淀,校本展示。

7、精品资源中心:全面有效地管理区域精品资源。

8、教研视频平台:课堂实录发布,网络观课评课.

9、菜单式培训平台:培训管理、在线学习的平台。

10、网络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为区域集备插翅添翼.

五、技术优势

1、采用良好的跨平台设计,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扩展性

    2、人性化功能设计,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3、灵活的模块定制功能,个性化界面、功能、插件可自由选择

    4、健壮的内核设计,为系统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提供强大互联网拓展应用,全面支持业界的新标准、新技术

六、系统架构

     1、设计理念:

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构建网络教研工作体系,建立包括学科核心组、学科中心组和学科骨干组三个层面,由市、县、学校三级教研工作部门构成的网络教研队伍        

        ①学科核心组

学科核心组由市、县教研员和部分名师组成,市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组由市教研室高中教研科负责,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组分别由市教研室初中教研科、小学教研科负责,职业学校学科核心组由市教研室职教教研科负责。

        ②学科中心组

学科中心组由县市区教研员及区域内各学校教研组长组成,县市区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中心组开展工作。

        ③学科骨干组

学科骨干组由市教研室重点联系学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骨干组开展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具体参与网络教研工作.

2、栏目建设:

资源、网课、教研无缝整合,资源建设、应用、服务循环进行

        ①教研信息平台

实现教研网的工作信息发布功能,下发文件、通知,发布教研工作动态新闻,提供课程资源服务.

       ②教研论坛

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研讨平台。本平台的日志评论系统只接受正式注册用户的跟帖,并要求输入用户名及密码,以确保平台信息的安全、健康。

       ③名师工作平台及骨干教师管理

设立“名师工作室”专栏,为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开辟个人空间,提供展示平台,发挥模范带头和学科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将教师的业务档案,获奖情况,赛课、公开课、论文发表等情况,记录下来,整理规范,便于统计查询。

       ④教师培训平台

实现培训管理、在线学习,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包括参与实际的课堂培训,培训视频的点播等形式,多方位学习。

       ⑤教研视频平台

区域教师可有目的、有选择地发布各类教研视频资源,其它教师能够非常流畅地在城域网上点播和浏览课堂实录视频,相互开放课堂,听课评课赛课.

      3、突出网络教研工作重点

在确保各栏目科学、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拓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进一步调动各级教研人员与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网络教研工作将突出以下重点:

        ①课程资源建设

首先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资源类型、适用范围、获取方式、使用事项等方面加强资源管理。之后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研人员上传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和原创性资料,如个人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以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科教学资料。

   ②在线交流研讨及集体备课

利用教研论坛,组织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进行交流、研讨,完成集体备课;同时,由学科核心组推荐教学热点前沿问题和有价值的教师日志,组织大家交流探讨,并定期的进行评课赛课。

   ③教育博客

交流读书、学习心得,介绍自己正在品读、研读的书刊;表达自己的教学反思;介绍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及经验。同时,推广教育教学前沿知识,鼓励广大教师链接或转发其他网站的比较有价值的文章或观点等。

七、建立网络教研保障制度

1.用户实名注册制度

为确保本平台的科学、健康发展,利于对参与网络教研实绩的评价,所有用户须以实名注册登录,并注明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个人详细信息(如有变动须及时更新,查看权限仅限于学科核心组成员),注册信息提交后24小时之内由学科核心组成员负责审核批准注册,成为本网络的正式用户。

2.日志发布、资源上传审批制度

为确保教研日志及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质量,保障网站运行秩序,确保网络教研平台的科学、健康发展,教师个人所发布的日志及上传的资源必须经本学科核心组成员审核批准方能公开发布。

3.核心组成员值日制度

为做好网站尤其是学科主页的维护工作,确保用户注册及日志、资源的审核工作及时到位,建立学科核心组成员值日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解决有关问题,尤其是网络信息健康、安全等问题。

4.学科核心组工作例会制度

为保证网站的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行,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学科主页负责人和学科核心组成员分别定期交流研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互借鉴,确保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5.学科工作评价制度

首先,为调动各学科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学科主页评价制度,本网站首页将设立专栏,实时公布各学科主页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其次,为调动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组工作评价制度,各学科主页将设立专门区域,实时公布各学科中心组及学科骨干组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

6.日志发布、资源上传激励制度

为鼓励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提交个人日志和上传教学资源,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个人上传日志,可根据经审核发布的日志数量由学科核心组成员给与一定点数,以虚拟电子币形式授权下载相应点数的教学资源。同时,市教研室每学年末开展一次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对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7.网络集体研讨制度

为突破实地教研的局限,发挥网络的时空优势,建立网络集体研讨制度,由学科核心组定期发布研讨内容(一线教师可就每期的研讨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由学科中心组负责组织、指导各学校学科骨干组开展本校的实地研讨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活动日志,提交讨论结果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等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