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2年自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
2025-09-25 17:51:21 责编:小OO
文档
2022年自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是属于哪一年龄班级生活的特点?(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部落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是(    )学前教育的特征。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3、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专家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布鲁纳

4、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是(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5、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只能是跟随幼儿的发展,教师就像园丁一样。这主要违背了(    )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C.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6、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这是哪种理论主张的幼儿教师观?(    )

A.成熟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建构主义

7、在课程组织上反对分科教学,提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8、“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    )

A.学前教育万能论    

B.教育论

C.遗传决定论

D.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9、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10、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A.课程方案评价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价

D.课程教学评价

11、以0—6、7岁这一特定年龄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是(    )

A.义务教育

B.早期教育

C.儿童教育

D.学前教育

12、历史上最早的托幼机构始建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农业社会早期

C.工业社会早期

D.现代社会初期

13、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得最有影响的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4、唯一被皮亚杰承认的、“正统”的认知主义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海伊斯科普课程

B.凯米课程

C.多元智慧理论课程 

D.行为主义课程

15、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交际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16、从活动形式来看,家园(所)之窗、家园(所)专栏属于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    )

A.宣传工作

B.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C.教师的日常工作

D.征集意见工作

17、保证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科学性的关键是(    )

A.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

B.先进的评价理念

C.规范的评价模式

D.合适的效率标准

18、幼儿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    )

A.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B.对工作所在幼儿园的热爱

C.对幼儿家长的尊重和热爱

D.对幼儿真诚的热爱

19、从活动形式来看,家长会、家长学校、咨询接待日等属于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    )

A.宣传工作

B.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C.教师的日常工作    

D.征集意见工作

20、“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姐妹”的故事说明(    )是儿童发展的因素。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21、学前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效益是(    )

A.个人精神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22、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这是(    )儿童的年龄特征。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23、家庭早期教育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掌握

C.技能形成

D.品德养成

24、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玩

B.交际

C.活动

D.玩耍

25、下面不属于现代优质师幼关系主要特征的是(    )

A.控制性

B.互动性

C.分享性

D.激励性

26、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除了具有生活节律性、保教渗透性、活动多样性、内外互动性外,还具有(    )

A.制度的规范性

B.班级的组织性

C.年龄的统一性

D.活动的集体性

27、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条件是学前教育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必须(    )

A.迎合幼儿家长的愿望

B.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C.满足特殊儿童的的需要

D.遵照传统儿童教育的习惯

28、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规划,属于幼儿园环境中的(    )

A.户外环境

B.户内环境

C.自然生态环境

D.活动场地

29、善于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种能力主要属于幼儿教师能力结构中的(    )

A.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B.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C.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D.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30、幼儿班级生活的安排是(    ) 

A.以一日生活为基础

B.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C.以游戏活动为基础

D.以室内活动为基础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社区教育:

2、课程模式:

3、教育衔接:

4、幼儿行为辅导:

5、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

3、简述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4、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有哪些?

5、简述个别化教学中教师的策略。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分析成熟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观点的差异。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某幼儿教师对某幼儿进行家访,在与幼儿家长谈话时总是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并不加解释;谈话过程中用比较的方法大讲该幼儿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突出表现,而该幼儿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表现很坏。然后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要求该幼儿家长“必须对孩子严加管教”,要他向班上好的同学学习。孩子在场,该老师也不顾。结果,该家长当面痛骂了孩子;孩子生气,该家长又打了孩子。

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教师的家访谈话有何不妥?正确的做法应当如何?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C

2、A

3、B

4、D

5、D

6、B

7、B

8、A

9、C

10、B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21、A

22、C

23、A

24、C

25、A

26、B

27、B

28、B

29、D

30、A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2、课程模式: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3、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特定教育阶段与其相邻近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及其教 育组织形式等各面的连接、沟通与融合的教育关系。

4、幼儿行为辅导: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包括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塑造。

5、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一)劳动任务的全面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任务呈现出全面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是保教结合的教育,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在园幼儿的所有活动。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之外,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身体锻炼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方面,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 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以确保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劳动是面向全体幼儿的,需要根据每名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兴趣需要等,有针对性地关心和引导他们,以保证集体中的每个幼儿都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其职业特点的重心和基础,是由教师劳动对象和劳动条件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发展水平和性格爱好的幼儿,幼儿教师的劳动条件则受到所处的地区的经济和自然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性质、特点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和每名幼儿的特点以及每个幼儿家庭的特点,考虑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时令特点,创造性地制定本班的教育活动计划、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例如,每逢节庆时候,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风俗、物产等组织一日生活,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创设生成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当发生一些随机事件时,如突然下雪、植物角的小黄豆发芽、客人参观幼儿园等,幼儿教师也要灵活和及时地处理,从中挖掘教育意义。教师劳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并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使教育充满活力。   

(三)劳动手段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幼儿教师职业修养的体现,也是幼儿教师劳动手段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自身,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人格、言行等都是劳动手段,也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幼儿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幼儿教师必须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用自己的话语、行为、思想情感和道德风貌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同时时刻注意严于律己,避免无意的不良的行为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教师能将劳动手段的示范性若运用恰当,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教育环节,能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受益。 

(四)劳动效果的长期性    

劳动效果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劳动是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才能获得教育效果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的成长需要有十几年的周期,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劳动的成效需要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因此,幼儿教师在劳动中应该将眼光着眼于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要不断吸收和积累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思考未来社会的需要,思考幼儿应该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帮助幼儿成为能适应和创造未来的有用人才。  

由于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不是即时可见的,他们为幼儿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也可能因此会被人们看轻,甚至误解。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避免消极的劳动态度,应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以踏实的作风,良好的心态,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展示幼儿教师的风采。

2、答:

(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答: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课程目标理性化。

(2)课程内容超负荷。

(3)课程实施:师幼关系失衡。

4、答: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查阅材料法。

5、答:个别化教学中发生的主要是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的关注和热情对幼儿是有益的。

(1)提供详细的反馈。

(2)强化。

(3)教授、提出和给予建议。

(4)提问。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

2、答:成熟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塞尔。成熟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准备程度和成熟程度对幼儿实施教育,要求教师去研究幼儿、观察幼儿,关注幼儿发展的年龄差异,确定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成熟主义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建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他们是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是:

(1)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供他们探索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

(2)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去积极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

(3)观察者和研究者。尝试错误是幼儿学习的必由之路,教师要耐心地观察幼儿的兴趣,等待他们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1)不妥、错误之处:

 该幼儿教师在在家访谈话中“总是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并不加以解释”;谈话时口气居高临下,不符合尊重、平等、沟通、协商的要求;谈孩子缺点时,不注意方式方法--用比较的方法大讲其他幼儿的良好表现;还要求该幼儿家长必须对孩子严加管教;不考虑注意保护孩子的及家长的自尊心,孩子在场,也不顾,造家长打骂孩子。

(2)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家访谈话是切忌用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少用专业术语,对家长不理解的需加以解释;应本着尊重、平等、沟通、协商的态度;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忌用比较的方法,少谈或不谈别的儿童;要注意保护孩子及家长的自尊心,孩子在场,应注意谈话内容,以免出现不良局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