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热点作文下的冷思考——由2019年高考作文谈2020年作文备考策略
2025-09-25 17:51:04 责编:小OO
文档
热点作文下的冷思考

——由2019年高考作文谈2020年作文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作文包含全国卷3道,北京(2道)、天津、上海、江苏、浙江6道,共计9道作文题。研究这9道作文题的逻辑关系,“‘小我’‘大我’两概念,两两相遇三关系”即是最简明的概括。“小我”即个人、个体,“大我”即集体、国家,这是9道作文题所体现的两个概念;三者关系即“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小我”与“小我”的关系,“大我”与“大我”的关系。搞清两个概念,协调好三种关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1. 小我

全国卷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此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劳动、尊重劳动,认识到“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从而愿意劳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学生们要通过“劳动”和“奋斗”让“小我”变得更为优秀,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即“大我”的发展。

2.“大我”

北京卷第道作文题揭示了一个规律: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文明的韧性”就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或转危为安,或化险为夷,材料中对写作角度“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是站在“中国”这个“大我”上来设置的。要求写成议论文,其实就是启发青年学生通过从历史变迁等角度对“文明的韧性”的分析议论,认识到“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韧性”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年沉淀的一种优秀的精神,指导中国这个“大我”在历史变迁、思想文化等遇到暂时的困难与挫折时不退却、不过激。“外柔内刚”的“文明的韧性”能够能帮助“大我”顺利地走出困境、渡过危机,从而变得更为文明、富强、繁荣、昌盛。

3.“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如全国卷、天津卷和北京卷第道题。

全国卷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集会上、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后、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2049年9月30日面对评选出的“百年中国功勋人物”这五种社会背景中任选一个,对应地写一份演讲稿、家信、给同学的信、观后感、慰问信。表面看来,这都是“小我”与“小我”的交流,但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大我”这个背景,体现“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精神。了解“大我”在历史变迁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并且明白在关键时刻青年学生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爱国、建国、报国、强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学生在“大我”的发展中都要奋勇接棒,接续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天津卷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等三则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材料,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感受爱国信念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北京卷第道题将时间点设置在具体而真实的2019年,将“小我”的成长置身于“大我”的历史进程中,以“五四”和“国庆”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其自觉承担起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如此学生更易联系实际,化大为小,写出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

4. “小我”与“小我”的关系

如全国卷、浙江卷与江苏卷。

全国卷以漫画为题材,场景设置为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以老师充满深情的告别语为切入点,触发高三学子的情感共鸣,引导青年学生尊师爱师,感悟师恩师德。表面看来体现的是师生关系,即“小我”与“小我”的关系,但尊师重教实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会推动“大我”的发展与进步。

江苏卷以“水”与“盐”打比方,由物的“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启发“事”与“人”的“和而不同”,引导青年学生处理好“小我”与“小我”的关系,为个人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交际环境。

5.“大我”与“大我”的关系

上海卷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体现的是“小我”的个体感受,通过倾听和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寻找“中国味”,实则是在启发我们,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中国以外的“大我”,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019年的高考作文是2020年高考作文复习备考的风向标,以此为鉴,2020年作文备考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关注时事热点,加强纵横积累。

高考备考的素材积累不能只是简单记忆人物素材,更应关注时事即关注“大我”。关注“大我”首先要有纵向意识。从全国卷的作文看来,学生不仅要关注当年的事实,还要联系曾经的历史转折点,预测今后的历史发展方向。高考是为国选材的考试,高三学子将来会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要把握历史脉搏,明确责任担当。

关注时事即关注“大我”还要有横向联系的意识。比如201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五四运动、改革开放、建国庆典等都在这一年交织,因此高考当年的特殊事件要特别予以关注。以后的三年备考中,要特别关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关之年;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要召开中国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

2. 加强语言思维,杜绝宿构套作。

6月7日作文试题出来后,不少教辅机构和老师宣称自己压中试题,其实除全国卷、浙江卷之外,大多数师生对于全国卷、全国卷及北京卷等作文题基本都做过相应的积累和训练,但模式化的训练只会导致考场上模式化作文的大量出现,以及缺少新意之作的泛滥。并且2019年对于热点事件的命题不像2018年直接考查对热点事件的看法,而是设置特殊的情境、特殊的文体来考查,这样一来,如何处理重大热点事件与“小我”的关系,就要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思维品质层次的高低了。特别是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对语言和思维的要求更高。语言和思维位居课程标准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前两位,重视语言的表达与应用,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今后作文教学与备考的一个重要方向。

3. 重视传统文化,导航青年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对“小我”的德育、美育教育,但有些精髓在当今社会中渐渐被忽视甚至受到质疑,如全国卷的“理解劳动、热爱劳动”、全国卷的“尊师重教,师生情长”、江苏卷的“和而不同”,都属于该范畴中的话题。特别是全国卷中所渗透的“师生情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代代相传,但在当今,社会、家长甚至学生误解教师的现象屡屡出现,师生关系紧张也已司空见惯,这道作文题可以说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一种呼唤。因此,今后作文备考中要重视现实中被人们渐渐遗忘,而古人十分重视的对于“小我”修养的一些传统美德,将其联系现实加以训练。 

4. 强化应用文体,明确文体特征。

9道作文试题中,全国卷、全国卷的文体要求均为应用文;北京卷明确提出文体要求,一写议论文,一写记叙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立足单元教学,强化文体意识,而不能仅仅是教课文、教课本。2019年出现的演讲稿、慰问信、读后感等应用文体,在2020复习备考中也不容忽视。

总之,作文教学与备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平时要重视读写结合。应试教学只能解决一些浅层次的表象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主动思考,这样才能使他们渐渐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文章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