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名称:****工作面上下端头及超前支护
施工单位:生产准备区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施工负责人:
编制日期:****年 月 日
审批时间 | |||
审批地点 | |||
审批主持人 | |||
审批意见: | |||
审批意见人员签字 | |||
技术科 | ****年 月 日 | ||
调度室 | ****年 月 日 | ||
通风区 | ****年 月 日 | ||
安监科 | ****年 月 日 | ||
生产矿长 | ****年 月 日 | ||
总工程师 | ****年 月 日 |
一、概况
为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改善复杂的施工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两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要求
1、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备齐2.5米π型梁、1.2米铰接梁、2.5米和2.8米单体支柱、2米圆木、1.2米半圆木、柱鞋、防倒链;铁锹、风镐等工具。
(2)两巷超前支护段内,高度不足1.8米处,安排卧底。两巷超前支护必须保证煤壁线往外30米,要求单体初撑力不低于90KN,单体支柱棚(1.2米铰接顶梁配合2.5米或2.8米单体支柱)顺巷道走向支设,排距不大于1米,一梁两柱,接顶严密,顶空处必须用板梁摆架接顶;顶板不平、破碎段使用半圆木或旧道木将顶背实,棚子要平整。柱阀方向一致,成行成线,底软时单体支柱必须穿鞋,防倒链挂好。
(3)端头支护采用单体支柱加π型梁的支护方式,沿端头支架顺着巷道使用四梁十二柱迈步支护,要求迈步梁与支架距离不超过300mm,与煤帮距离不超过400mm,两组迈步梁棚距800mm;并且保证人行道宽度不低于800mm;π型梁长2.8米,第一根π型梁末端与切顶线平齐,第二根末端与支架顶梁端头平齐,两根π型梁交叉0.6-1.2米;端头支护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迈步向前推移,步距为600mm。要求迈步支护迎山有力,间排距符合规程要求。
2、质量技术要求及文明生产
(1)架棚时,柱窝采用人工刨挖至实底,深度不小于100mm,严禁棚腿架在浮煤、浮矸上。
(2)架棚时,单体必须迎山有力,不得退山,初撑力达到90KN。单体支柱要求成行成线,柱阀方向一致,防倒链吊挂规范,柱鞋全部穿齐。
(3)铰接梁要求穿齐,棚距一致,不得出现歪扭现象。
(4)保证超前支护距离及支护强度;支护单体柱必须穿鞋,每班二次注液加压。
(5)超前支护必须由里向外逐架处理,管线必须提前掩护好,防止顶板掉砟砸坏。
(6)支柱必须打齐,成直线,柱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
(7)两顺槽超前支护3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8m,宽度不少于0.8m并保证畅通无阻。
(8)无浮碴杂物、积水、煤尘,巷道支架及设备清洁、卫生。
(9)电缆、管线等吊挂整齐。
三 、架棚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交制度,特别是现场的安全情况。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保证作业周围顶帮无危岩、活矸等危险因素,人员在有效支护下工作。
3、架棚时所有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工作中做到自保和互保,确保安全。
4、端头支护的前移、支设应在工作面支架移架完成后并达到初撑力后方可进行。
5、回柱时应先检查支护情况,支柱受煤压力较大时,人员必须站在可靠的安全地点回柱。严禁人员站在支柱弹出、歪倒、煤壁片帮所能波及的范围内。
6、回柱或改柱时,要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人员要站在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
7、严禁使用铁丝代替U型销,施工中要经常检查风动工具、注液连接是否牢固,严防断开伤人。
8、架棚作业时,必须配足人员,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或带班长专人指挥,协调作业。架设抬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必须服从当班队长(班长)的统一指挥,并派专人观察顶板的安全情况,如有异常马上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9、架棚前停止运输机运转,打闭锁,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10、人工抬起棚梁时要喊口号,一齐用力,同起同落。
11、配足人员,相互协调,以免发生倒棚事故。架棚时,巷帮的电缆、信号线、风水管路不得挂在棚腿与煤壁之间。
12、支柱时支柱与顶底板垂直支设,加防倒链。
13、严禁使用失效、漏液、卸压支柱支护,使用过程中发现失效支柱时必须及时更换,严禁支柱超高使用。
14、支设支柱时,必须保证支设人员不少于3人,支设人员必须扶好支柱,以防在支设过程中支柱倒下伤人。
15、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现场交。人员进入工作面时,仔细观察顶板并将工作面顶、帮部的活矸、活煤处理掉,严格检查上一班架棚支护情况以确保其牢固可靠,对安全隐患彻底排除后方可进行作业;各班对当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当班处理的必须及时处理,禁止推至下一班。
16、人工卧底时,要有专人负责观察好顶、帮情况,需要改柱子时要先打好临时支护,以防发生顶板伤人事故。
17、隅角施工,必须在瓦斯员在场时施工,防止顶板松动冒落增大瓦斯造成瓦斯超限。
四、端头管理
1、上端头回柱方法
(1)上端头切顶线支柱在拉移机尾支架前回收,即先回收切顶线单体液压支柱、π型梁,架上圆木,再迈步上端头单体液压支柱和π型梁,后拉移机尾支架。
(2)切顶线支柱每循环回收一次。单体液压支柱在切顶线(即支架顶梁和掩护梁铰接处)处回收,回柱由每班的机尾工负责,与支架工协助进行,回收时应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即在新切顶线处(原切顶线向外0.6m)先支设带帽点柱后方可进行回收。回收时当班班组长必须指定一名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观察顶板,两人进行回收,三人共同作业。
(3)回收顺序为:自下而上,即先回收靠机尾支架侧,后回收回回风顺槽上帮侧。
2、下端头回柱方法
(1)下端头切顶线支柱在拉移端头支架前回收,即先回收切顶线单体液压支柱、π型梁,架上圆木,再迈步下端头单体液压支柱和π型梁,后拉移机头支架。
(2)切顶线带帽点柱支柱每循环回收一次,回收由每班的机头工负责,回收时应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即在新切顶线处(原切顶线向外0.6m)先支设带帽点柱后方可进行回收。回收时当班班组长必须指定一名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观察顶板,两人进行回收,三人共同作业。
(3)回收顺序为:自上而下,即先回收靠排头架侧,后回收靠进风顺槽下帮侧。
3、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两顺槽回收切顶排支柱时,必须在拉移机尾支架和端头支架前进行。
(2)回柱前,先检查上隅角处的瓦斯、CO2及CO的浓度,只有在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时方可人工回柱。端头工进入作业地点先观察顶帮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检查支柱的完好情况和支护状况,回柱中发现失效支柱应及时更换。回柱完后,应检查一遍支护是否齐全、有无卸载、空载支柱,有问题必须及时更换或重新升起。
(3)支设或摘取支柱时,必须3人以上配合作业,1人观察顶板情况,2人以上支柱,作业时首先留好安全出口,清理好退路,禁止人员不足时作业。作业人员必须在支柱斜上方的安全地点作业,观察顶板人员在其侧后方,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到斜上方安全地点。作业地点斜下方5m范围内不得有人员通过。
(4)单体支柱调整好支柱迎山角,均匀注液缓慢升起,然后及时用防倒链挂住,以防支柱在失效或损坏后倒柱伤人。柱距偏差不超过±100mm。
(5)回收切顶排支柱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原则,严格按回柱顺序执行。卸支柱时只准一人操作,其他人员站在作业人员之后3.0m以外的安全地点,卸支柱利用长柄卸载扳手进行卸载。支柱卸载并且不动时,先观察顶帮情况,若顶帮情况无异,安排专人观顶人员方可进入将支柱抬走;若发现顶帮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当班班组长,在当班班组长观察、处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抬走支柱。
(6)回柱放顶时严禁人员进入采空区进行作业。
(7)当遇到顶板压力大或难回收的支柱时,卸支柱前,必须先支设临时支柱控制顶板,然后再进行回收;若支柱钻底深时必须掏底,用手动葫芦配合40T刮板链拉出支柱。
(8)回柱过程中,如发现顶板来压或局部压力增大,应立即停止回柱,支设点柱加强支护。如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受威协的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汇报班组长,由班班组长清点人数,待压力稳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9)移动刮板输送机需要拆除个别支柱时,必须先架设好临时支柱,并停止刮板输送机运行。支柱要支在实底上,严禁支在浮煤或浮矸上。
(10)严禁回柱与移端头支架、推移刮板输送机机头或机尾平行作业。要先回支柱,后移架。
(11)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和柱帽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超高使用支柱。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单体液压支柱。
(12)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按规定支设,支柱阀方向严禁对人行道,使用注液时,严禁口对人。注液使用后要挂在支柱上不许随意乱放,更不准用注液敲打硬物。
(13)在上下安全出口支护的各项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机电设备。
(14)上端头维护工作业时,必须随时注意检查回风顺槽上帮的支护状况,发现有片帮迹象、及时在上帮片帮处增设贴帮带帽单体点柱,贴帮柱与上帮之间用板皮背实,柱头用防倒链挂好。
①支设贴帮柱前,作业人员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将离层的醒矸、醒煤清理完毕后方可进行作业。
②支设贴帮柱时,当班组长必须指定一名人员随时观察片帮情况,发现有片帮征兆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撤至安全地点,待顶帮稳定后在片帮处支设一根戗柱(柱根支在实底上),然后重新进行“敲帮问顶”,在经当班班组长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
(15)端头回收的支柱直接向后延伸支设。
本措施未及之处,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有关规定执行。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签字后方可上岗作业。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