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
2025-09-25 17:55:3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探索和尝试

潘  冬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  邮编:223900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旨在纠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健全人格,感恩父母,提高留守儿童个人修养及其学习热情,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留守儿童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还存在无人监管的现象。这个群体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现状令人堪忧。留守儿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这些家庭生活条件差,加之老人素有节俭的习惯,多数留守儿童的生活标准比较低,很多孩子营养跟不上,生活质量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2、自控能力差。家长外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只要不犯大错误,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造成行为偏差。这些孩子在家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等现象发生。

3.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少交流,使他们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他们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4、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降低,行为习惯变坏。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退步,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在家里无人督促学习,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讲卫生、不听监护人的话,顶撞祖辈、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强。

5、安全感降低,安全问题突出。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甚至有个别儿童无人监护,使得他们没有安全感。一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治疗,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得到帮助,安全隐患增加。

二、探索和尝试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现状,我校在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了如下几点探索和尝试:

1、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为此,学校制定“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班级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为“代理爸爸或妈妈”,在班级中选用能力强的孩子担当“班哥、室姐”,并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诉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

2、让全体师生用爱心来影响留守学生。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是孤寂的,师生的关爱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教师适时家访,上门嘘寒问暖、辅导功课,同学间相互协作,结对子,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到父母不在身边,胜过父母在身边的家的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有所依靠。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我校在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下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学校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室并设有“心语信箱”,定期为这些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留守儿童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观察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进步、心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演变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形成了留守儿童的成长袋。力求让外出务工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留守孩子,能够安心在外工作。

4.开通“亲情热线”,加强感情交流。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学校与中国移动共建“平安校园信息平台”,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免费开通每月200分钟的“亲情通话”时间。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亲情通话”联系外,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视频通话与贺卡书信等沟通方式,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5.开通校园广播站,感受集体温暖。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发动和互动交流的作用,留守儿童自己办起了“点歌祝福”等节目,锻炼能力,和谐共处。班级还开展了“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建立“家校互动”,推广教育经验。教师借助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指导“临时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帮助,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提高其学习热情,降低留守儿童的逃学辍学率;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进取性和集体荣誉感;纠正其行为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其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养成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习惯;使其情感更为丰富,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座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背后》;

2.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明)2007年4月20日;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5. 

4.梁胜.关注农村“留守综合症”[J].农家参谋,2004(9).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