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回答1~2小题:
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这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②太阳光照稳定 ③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⑤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天体是指
A.所有恒星 B.所有行星 C.彗星和星云 D.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
4.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5.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A.云母 B.方解石 C.石英 D.长石
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C.地转偏向力 D.高空冷空气下沉
7.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中,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层次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8.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9.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文中所记载地区的岩石,按成因分,可能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10.关于高层大气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高层大气和人类没有关系 B.高层大气中的空气密度很大
C.大型飞机都在高层大气中飞行 D.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
11.某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上下摇晃
12.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阴天的白昼天空仍然明亮 B.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C.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 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13.中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其主要原因是
A.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四川盆地阴雨较多 B.青藏高原纬度低,四川盆地纬度高
C.青藏高原深居内陆,四川盆地地处沿海 D.青藏高原气温低,四川盆地气温高
14.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15.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
16.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C.气压带分布是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17.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相遇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18.下列岩石中,按成因属于同一类的是
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B.砾岩、板岩、页岩
C.砾岩、石灰岩、页岩 D.大理岩、板岩、玄武岩
19.以下有关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A.影响地球上的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 B.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
C.导致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多发 D.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20.有关板块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
B.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C.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抬升的结果
D.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
2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2.能够形成盛行西风带的一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3.有关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 B.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C.空气垂直运动是从高压指向低压 D.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
24.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上,每一个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的直射
B.只有南北回归线上及其之间的地区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光线
C.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D.直射点所在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25.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26.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B.人类利用的所有能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
C.太阳辐射的形式是电磁波 D.太阳辐射是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
27.下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28.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成功。读下图,回答29~32题:
29.升空后的“嫦娥二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30.在“嫦娥二号”升空的过程中,依次穿越哪几层大气层
A.平流层、对流层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
C.对流层、平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31.“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上图中的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32.“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赤道上为白天的范围大约是
A.西经45°向东至东经105° B.西经20°向东至东经160°
C.西经75°向东至东经105° D.西经75°向东至东经150°
读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图中可见光的波段是
A.a波段 B.b波段
C.c波段 D.a和c波段
34.关于a、b、c各波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a波段的太阳辐射
B.臭氧主要吸收c波段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能量来源主要是吸收c波段的太阳辐射
D.地面升温主要是吸收来自于b波段的太阳辐射
35.下列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图(单位:hPa)中,风力最大的是
A B C D
36.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A B C D
37.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
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 和 B. 和
C.③④和①② D. 和
38.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24(小时)
12
0
24
12
0
24
12
0
24
12
0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39.一条向南流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下面与该河流位置和流向相吻合的图是
40.关于右上图中所示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阴影部分为黑夜)
A.6月22日;东经60°、纬度0° B.6月22日;西经120°、北纬23.5°
C.12月22日;西经120°、南纬23.5° D.12月22日;东经60°、北纬23.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41.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图,回答:(9分)
(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_ 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
(3)B地的气温比A地_____________ ;
C处气压比D处_______________ 。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______________。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_________风。
(6)ABCD四处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 D<A<B<C ② D<C<B<A ③ B<C<D<A ④ B<D<C<A
42.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上面左图为地球 运动示意图;
右图所示的日期大约为 ,节气为 。
(2)右图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中 点的位置,此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
(3)右图中a、b、c三处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b. C.
(4)当地球公转至左图中的B点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此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选择填空)。
①北京 ②哈尔滨 ③广州 ④上海
(5)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在左图中的
时段(填字母)。
43.读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9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节)。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 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 点。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夜长 小时。
(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C点是 点。
44.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从地质构造看,A是 ;其地形是 ,
该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2)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 处;
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 ;该岩体附近是否可能找到大理岩? ,理由是 。
4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 ;B ;C ;D 。
(2)在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 (填字母)
(3)在图上写出各风带的名称。
(4)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和 。(填序号)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镇海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答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9分)(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
(3)
(4)
(5)
(6) ( )
42.(12分)(1) ; , 。
(2) , 。
(3)a. b. C.
(4) ;
。
(5) 时段(填字母)。
43.(9分)(1) , 。
(2) , 。
(3) 。
(4) , 。
(5) 。
44.(10分)(1) ; ,
。
(2) ; 。
(3) ; ,
。
45.(10分)
(1)A ; B ;
C ; D 。
(2) , , 。 (填字母)
(3)在图上写出各风带的名称。
(4) 和 。(填序号)
(5)
镇海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参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A | D | A | C | B | B | D | B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C | A | A | C | C | A | C | C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B | B | A | B | B | D | A | B | D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C | C | B | D | B | A | D | A | A | B |
41.(9分)(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
(2) 垂直 水平
(3) 高 高
(4) 相反
(5) 西北
(6) ( ② )
42.(12分)(1) 公转 ; 12月22日 , 冬至日 。
(2) D , 23.5°S 。
(3)a. 极夜 b. 昼夜平分 C. 昼长夜短
(4)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
② 。
(5) C D 时段(填字母)。
43.(9分)(1) 北 , 夏季 。
(2) 晨线 , 6 。
(3) 90°E , 23.5°N 。2′
(4) 12 , 0 。
(5) 16 。
44.(10分)(1) 向斜 ; 山岭 ,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成为山岭 。2′
(2) B ; A 。
(3) 花岗岩 ; 有可能 ,
该岩体附近有石灰岩,可能变质成为大理岩 。2′
45.(10分)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或低纬)信风带
(1)A 极地高气压带 ;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 D 赤道低气压带 。2′
(2) B D , B C , A D 。 (填字母)3′
(3)在图上写出各风带的名称。3′
(4) ② 和 ④ 。(填序号)1′
(5) B C 1′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