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路堑边坡处置方案
2025-09-25 17:54:13 责编:小OO
文档
MHTJ-9标一工区DK433+550路堑边坡处置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1.2编制目的

(1)对已经开挖完成的二级边坡(锚杆格梁护坡)进行更有效的防护,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

(2)针对DK433+550~DK433+5段落老黄土与新黄土交界面产生滑塌的位置进行抢险处理,确保滑塌不延续。

(3)锚固桩背后的边坡进行预先防护,确保开挖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4)对边坡底部的锚固桩施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锚固桩在施工过程中对边坡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1)DK433+460~DK433+610.92段路堑边坡前后接路基,线路主要以挖方通过,为黄土高原残垣区河谷阶地地貌,路堑最大挖深10.05m,最大边坡高度48.98m,路堤中心最大填高2.40m,最大边坡高2.2.6m。

(2)地下水埋深4.1~20.3m,年降雨量530.1mm,月最大降雨量202.4mm,最大冻结深度0.81m。

(3)地层岩性:砂质新黄土,稍密潮湿,土质均匀,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大孔隙,湿陷性,DK433+460~DK433+620属于强烈湿陷性黄土。细圆砾土,褐黄色中密潮湿,砾石主要是砂岩,呈圆棱状充填30%的砂及砂质新黄土。

(4)DK433+480~DK433+612线路右侧侧沟平台外侧设置桩板墙,地基加固采用冲击碾压,桩板墙前5.1m采用旋喷桩进行硬化处理。段落平面图见图1。

图1  平面布置图

2.2施工现状

2016年4月开始施工本段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6月份业主下发停工直至9月份恢复施工。在开挖至DK433+550~DK433+5段二级边坡(锚杆格梁护坡)时,坡面沿老黄土与新黄土交界面产生滑塌,造成长14m,高6m的滑塌面(最大厚度4.5m),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图2现状照片

第三章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3.1应急处理目的

(1)对DK433+550~DK433+5段二级边坡进行有效防护,防止老黄土与新黄土交界面滑塌延伸,影响整个边坡的稳定性。

(2)桩板墙背后开挖完成的边坡进行防护,稳定坡脚,对后续施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2应急处理方案

3.2.1作业平台搭设

(1)首先采用挖掘机把松散的土摊平,并拍实,过程中严禁扩挖坡脚,防止坡脚滑动影响整个边坡。

(2)在拍实的地面上按照0.9m×0.9m间距铺设100×100mm的方木,并用挖掘机拍实到土中。

(3)在方木上方搭设脚手架,间距0.6×0.6m,步距0.6m,每隔1根立杆设置斜撑一道,沿线路横向方向设置剪刀撑。脚手架上铺设200×50mm的木板作为作业平台。临时支撑方案图见图3。

图3  临时支撑方案图

3.2.2临时支撑

(1)脚手架搭设至顶端时,采用42小导管长度3.5m间距0.5m沿滑动面打设一排,并用扣件将每根小导管连接成整体。

(2)在连成整体的小导管上方铺设沙袋,临时支撑滑动面,铺设的沙袋用木槌夯实,塞紧。

3.2.3永久支撑

(1)锚固桩背后边坡脚位置人工开挖深1.0m宽0.8米的基槽,采用浆砌片石满铺砌筑。沿滑动面一直砌筑至顶端。永久支撑图见图4。

图4  永久支撑图

(2)沿滑动面分别在起点、中点、端点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立柱,立柱0.5×0.3m,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混凝土采用C30早强混凝土。沿立柱纵向每隔2m设置长度4米28锚杆,与立柱钢筋焊接牢固。

(3)沿立柱竖向,每隔5m设置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梁尺寸与立柱相同,沿横梁方向设置设置长度4米28锚杆,与立横梁钢筋焊接牢固。

(4)片石砌筑与混凝土立柱、梁同时施工,脚手架和钢模板砌筑在片石挡墙里面,不拆除,增强骨架的刚度。应急处理照片见图5。

图5  应急处理照片

第四章后续工序施工方案

4.1坡面处理方案

4.1.1老黄土地段

(1)锚固桩背后边坡采用锚杆+网片+喷射混凝土的方案进行临时加固防护,后续锚固桩施工完成一段,施工挂板一段,回填一段,稳定坡脚。

(2)锚杆采用28螺纹钢,长度4.5m,沿线路纵向间距2m,竖向间距2m,梅花型布设,锚杆端部设置弯头,与网片等焊接牢固。

(3)网片采用12螺纹钢,间距150×150mm,双层布设,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2个网格。

(4)喷射混凝土强度C25,厚度30cm。

4.1.2新黄土地段

(1)锚固桩背后边坡采用工字钢+锚杆+网片+喷射混凝土的方案进行临时加固防护,后续锚固桩施工完成一段,施工挂板一段,回填一段,稳定坡脚。

(2)采用14工字钢,沿线路纵向方向每隔3.5m设置一道,长度9m,打入土层深度不小于3m。

(3)锚杆采用28螺纹钢,长度4.5m,沿线路纵向间距2m,竖向间距2m,梅花型布设,锚杆端部设置弯头,与网片等焊接牢固。

(4)网片采用12螺纹钢,间距150×150mm,双层布设,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2个网格。

(5)喷射混凝土强度C25,厚度30cm。段落划分图见图6。

图6  锚固桩段落划分图

4.2锚固桩施工方案

4.2.1总体原则

锚固桩分段进行开挖成孔灌注,从两端往中间施工,分段原则是:老黄土一段,滑坡体一段,新黄土一段,跳孔开挖间隔3孔,锚固桩下部岩石段采用松动爆破。

4.2.2老黄土段

DK433+576~DK433+612长度56m,17#~23#共7根桩为一段,跳孔3孔开挖。成孔后立即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本段完成后立即挂板,桩背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板后回填夯实。

4.2.3滑坡体段

DK433+546~DK433+576长度30m,12#~16#共5根桩为一段,跳孔3孔开挖。成孔后立即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本段完成后立即挂板,桩背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板后回填夯实。

4.2.4新黄土段

DK433+480~DK433+546长度30m,1#~11#共11根桩为一段,跳孔3孔开挖。成孔后立即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本段完成后立即挂板,桩背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板后回填夯实。

4.2.5爆破设计

(1)锚固桩下部岩层段采用松动爆破,设计掏槽眼4个,炮眼间距0.5m,深度1.0m,单孔装药量200g,采用1段非电毫秒雷管起爆,辅助眼8个,炮眼间距0.3m,深度0.8m,单孔装药量200g,采用3段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周边眼12个,炮眼间距0.5m,深度0.8m,单孔装药量100g,采用5段非电毫秒雷管起爆。爆破参数见表1。

表1  爆破参数表

序号名称个数深度m

装药量g

段别备注
1掏槽眼41.02001
2辅助眼80.82003
3周边眼120.81005
(2)爆破时,必须坚持单桩起爆,避免同时起爆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3)爆破器材管理、安全警戒、安全防护、机械操作规程、卷扬机配重、通风、气体检测等要求按照批复的《桩板墙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执行。

4.3边坡监测

(1)在滑坡体段落设置边坡监测点,滑坡体总长度30m,沿线路小里程方向开始布设,分别是10m、5m、5m、10m共4列,每列3个监测点。

(2)监测点采用14螺纹钢制作,长度1.5m,插入老黄土与新黄土交界面下0.5m,钢筋上方设置反射片,通过每次测量监测点的相对位置,从而得出滑坡体的位移方向及位移量。

(3)孔桩开挖前作业工人下井前测量一次,爆破完成后测量一次,在确认边坡稳定后方可下井施工。作业队长、安全员、班组长随时观察边坡稳定情况,确保安全施工。边坡监测点埋设图见图7。

图7  监测点埋设布置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