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海洋教育教案
2025-09-25 17:54:37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5海洋新能源

年级:五年级课程: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海洋新能源》是《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全课主要由‚海水中蕴藏巨大能量、海洋能发电、海洋新能源好处多三部分内容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新能源的种类、优势,及目前开发利用状况,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海水中有大能量,引发学生对海水能量利用的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2. 通过观看互联网中搜集的视频,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图文资料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运用知识抢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世界、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的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看视频、动手实验、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知道海水有能量,认识海洋新能源及其种类,初步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优势,培养热爱海洋的情感、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实验操作,初步认识海水能发电 

1. 小实验,认识水流有能量(准备盆、风车、瓶子里有水) 

(1)同学们,今天这节海洋课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师出示玩具风车。) 

(2)谁能用这些材料让风车动起来?你想怎么做?(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操作,用小水流冲风车。) 

(3)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能让风车转起来/是水冲的/是水流的力量/水有劲儿。)  

2. 观看视频,了解海水有能量

 大海有这么大的能量,假如我们能把这些能量利用起来为我们服务,那该多好呀,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 观察实验,认识海水能发电

出示波浪发电机模型视频,问:请看这是波浪发电机模型,里面有什么? 

(桨、水、不锈钢球、齿轮(动不动?)、发电机及灯泡(亮不亮?)。

师小结:船桨的摆动带动水产生波浪,波浪带动了不锈钢球摆动,不锈钢球的摆动使齿轮旋转,齿轮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出电,从而使小灯泡亮了。 

二、资料展示,认识各种海洋新能源 

1.播放视频,认识波浪能 

2.阅读网上资料,了解海洋新能源的种类。 

3. 播放视频,认识潮汐能。

师补充:你看的很仔细。这里的平均潮差为10米,曾经出现过21米的潮差,相当于六七层楼高,也就是大约有我们两座教学楼那么高,这里产生的潮差是世界之最。

师小结:科学家发现可以利用海水的涨潮落潮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潮汐能。(板书潮汐能)选择潮汐能电站最好的位置是潮差大的地方。刚才加拿大的芬迪湾非常适合利用潮汐能。

4. 看图猜想,了解温差能。 

三、研究文本,了解海洋新能源的发展状况 

 知识抢答: 

(1)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潮汐能发电,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电站是?法国朗斯电站。 

(2)2008年,哪个国家建成世界第一座盐差能电站?挪威 

四、对比发现,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优点 

 五、新闻采访,了解海洋新能源的不足,培养节约能源意识

课题:6海洋科考

年级:五年级课程: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1. 情景导入: 

教材呈现了“大洋一号”第三次远航科考顺利归航的图片,并以新闻播报形式呈现图片事件。教师可课件出示“大洋一号”第三次远航科考顺利归航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对科考船和海洋科考的探究。

2. “大洋一号”在远航: 

先进装备: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介绍了“大洋一号”,呈现了水下机器人“海龙号”的图片。教师可用课件出示“大洋一号”科考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其装备先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航线掠影:教材呈现“大洋一号”首次远洋科考航线示意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图,再补充出示第二、三次科考航线图,然后组织交流,完成表格,从而了解三次远洋科考的有关资料。

3. 畅想蔚蓝海洋: 

教材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蓝色海洋地图前畅想的情境,教师根据情境图组织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胆畅想,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洋一号”海洋科考船的先进装备、远洋科考航线及任务。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远洋科考的现状和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舰船的探究兴趣和对海洋的热爱,培养科学的态度及创新的精神。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小帆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播放“大洋一号”科考船出发启程时的录像(新闻)。 师:你从录像中了解到些什么? (出发的时间、出行任务等简单的信息) 

2.师: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大洋一号”的有关资料,现在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3.师:“大洋一号”4月2日就起航了,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大洋一号”的情况如何大家想不想知道? (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船长日记》来了解“大洋一号”的航行情况)

二、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1. 师:同学们围绕“大洋一号”想研究什么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归纳、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分组。) 

2.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提出本阶段活动的要求:各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对活动的开展做好记录。 确定要聘请的指导教师。 制定好活动方案,研究过程可采用以下形式; 

通过读书、上网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大洋一号”的装备、航线、任务等有关知识。 

通过到国家海洋局青岛北海分局参观访问,调查有关“大洋一号”以及深海探测等多方面的海洋科技知识。 通过到青岛海洋大学参观,了解海洋产业的相关知识。 通过到商场、社区调查、采访,了解身边的高新科技。 整理、汇总收集到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采用生动、合适的方式准备交流。 

3.各小组交流制定的活动方案。 

4.拟写家长信 

我们的活动除了要有老师的帮助外,家长的支持的理解也同样重要。咱们一起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争取他们的支持。

课题:7蛟龙探海

年级:五年级课程: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深入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课中,着重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鼓励学生挑战深潜极限。

教学目的:

1. 了解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功能; 

2. 知道世界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史; 

3. 感受深海潜水器在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深潜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海边,享受着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探索海底的奇妙世界?  

2.  小结 

海底是一片广阔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深海潜入技术在海洋的探索与研究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深海潜水器的研发水平如何、深海潜水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对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等,这些都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 蛟龙号大揭秘 

刚才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蛟龙号潜水器能潜到海底五千多米的地方,我有个疑问“如此深的海底,它如何保证里面试航员的安全?”你对蛟龙号有没有疑问啊? 

 1.  走进蛟龙号 

(1) 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蛟龙号的相关知识。 

(2) 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3)  教师分享蛟龙号下潜5000米的模拟动画。 

2. 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1) 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汇总整理。 

(2)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三、 深潜历史追溯 

1.教师引导:.通过对蛟龙号的探索与交流,我们认识到蛟龙号的本领很大,它将给我国的海洋科研与海洋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那么在此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与此类似的深潜器呢?我国目前的蛟龙号深潜器在目前世界深潜器技术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呢?

2.  各小组内部进行资料交流、整理。 

给学生发放交流记录表,小组分工记录总结交流成果。 

3.  信息发布会。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把我国的深潜器与国外其他国家的进行对比。

四、 我们的使命 

1.  潜水俱乐部 

教师引导:潜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项目。但是,潜水必须经过专业教练的培训。如果你曾做过这项运动,请你说说你的潜水感受? 没有做过潜水运动的同学,请你了解一下潜水感受方面的资料。 

2.  关注海洋深潜技术,完成“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深潜”的课题报告。 载人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课题:寻访北冰洋
年级:五年级课程:海洋教育
教材分析: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深入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冰洋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北冰洋地区生物独特的生存本领。 

2.了解北冰洋地区居民的生活特点,感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北冰洋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热爱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地球的最北端有一篇美丽而又神奇的海洋,这里有离奇梦幻的极光,有飘移不定的巨大冰块。这里是北极熊的乐土,是因纽特人的家园。这里就是北冰洋。 

二、北冰洋掠影

 1. 初识北冰洋。

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师出示北冰洋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北冰洋景观图片,并把学生分成“北冰洋掠影”“北冰洋部落”“北冰洋居民的生活”等小组。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三、探险报告 

教师引导:你们亲自去了北冰洋进行了探险,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写一篇探险报告把你们的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结合课外的资料,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就更好了。

四、活动总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北冰洋不再是难以触及的神秘之地。我们可以到北冰洋近距离的欣赏那满目的冰山和冰川,体验那奇异的寒冷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要像因纽特人那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第9课 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的组建;导弹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问答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7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的“土八路”,到炮兵的建立,再到导弹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讲授新课: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

  教师: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学生: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海军宣布,向中国人民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教师: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

 学生: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还多次远洋航行,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教师: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学生: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教师: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教师可让学生附在后面的资料:空军飞机的发展。 

     

二、导弹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 “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中“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教师: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

  学生:1957年。

  教师:导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核反击。

  教师让学生阅读后面的资料:导弹的发展。

  导弹的发展

 我国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1957年12月来自全军各部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地导弹训练大队。

 1960年3月在1959年6月组建的某一战略导弹战斗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各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队。

 1967年7月1日,经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种在中国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字由周恩来总理亲定: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

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90—91页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附:空军飞机的发展

 我国空军最早装备的国产飞机,是南昌飞机制造厂1951年8月仿制的苏联雅克-18型活塞式教练机,后命名为初教-5。这种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转折点。为此发贺电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6年7月19日,我国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厂仿制成功,后命名为歼-5,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是少数几个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之一。

 19年1月,我国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飞机,命名为歼-6。

 19676年月,我国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飞机,后命名为歼-7。强击机是在歼击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军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苏制伊尔-1型活塞式强击机。

 1958年3月,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在航空工业局召开的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同年6月,沈阳飞机厂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由南昌飞机厂研制。这种新型喷气式强击机,后命名为强-5型。

 我国在国土防空中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在重点发展歼击机的前提下,也发展了轻型和中型轰炸机。

  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决定提前试制图-16型喷气式轰炸机。

  1959年9月,我国用前苏联提供的组装件装配的图-16轰炸机装备到空军航空兵,后改称为轰-6型。19年,哈尔滨飞机厂对伊尔-28型飞机改进设计,定型设计,定型生产后命名为轰-5型轰炸机,并装备到空军航空兵。

 

课堂小结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就没有安全可言,所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就是这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建设的情况,人民的发展和壮大是党和国家重视的结果,也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表现。现在人民不仅要担任保家卫国的任务,还要担负起一些救灾工作,他们真正是人民的长城!

板书设计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海军

2、空军

二、导弹的发展

             1966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

4海上森林 

教学目标: 

1、走进和了解红树林,让学生懂得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海上绿色长城—红树林。

 2、激发学生的爱家、爱乡情操。 

   重难点: 

了解红树林的作用和处境,激发学生爱护和保护海上森林。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问同学)你们到过红树林吗?红树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观看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回答。)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海上森林”,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红树林。 

二、红树林名称的由来 

设疑:为什么叫它红树林?红树林为什么不红?(请同学回答) 

(1)、红树林是根据英国人的英文“mangrove”翻译而来,我们中国人取单词的前面部分有“红色染料”,后面部分有 “森林”之意,又浪漫又写实。 

(2)、红树林属于红树科,虽然它也像一般的绿色植物,但是它的树干刮开树皮后里面却是红彤彤的。 

三、红树林的生存法宝 

红树林在又咸又湿的沼泽地上,春来秋去能生猛依旧,靠的是它的几样法宝。那它的法宝是什么呢? 

红树林有几项特异功能: 1、铁桶阵 2、吸水大法 3、六脉神剑    4、开源节流 5、支架、奶瓶和氧气瓶 6、“胎生” 7、金刚不坏之身 (观看相关图片了解) 

四、红树林的生态作用 

红树林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红树林是多面手,可以行使海岸护卫前沿、有机物质生产车间、诱饵场、幼苗库、越冬地和中途加油站、生物多样性公园等功能。 

五、红树林的处境 

我国的红树林整体上处于衰退趋势中。(观看相关的图片) (请同学先谈谈其中的原因。) 导致我国红树林衰退的原因主要有: 

1、填海工程、围海造田和养殖等活动给红树林带来了毁灭性的威胁。 2、多度利用,动植物资源明显衰退,并持续隐性破坏红树林。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对红树林产生了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保护我们海上绿色长城—红树林。 

六、爱心行动建议 

1、给身边的人讲讲我们可爱的红树林,做一个红树林爱心宣传使者。

 2、加入到保护红树林志愿者中来,有空给红树林拣拣垃圾,种几棵小苗,也是给红树林很大的加油哦。

 3、要保护红树林的动植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