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梅》第一课时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凸显了梅及画
梅人素洁的品质。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 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 高尚情操,一个“流”字使墨梅的清香之气和诗人的一身正气倾泻而 下,扑面而来。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三、四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 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 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 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 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 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 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 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 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立身之德。
梅花本是彩色的,它不会因为墨池水的浇灌而变成黑色。显然,
这墨梅不是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诗人的画笔之下、意念之中;同 时,这也不是对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试想,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即便没有那娇艳颜色,她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不照样值得我们去歌唱、去赞美吗?这 同诗人自己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是多么一致。所以诗 人看来,他画笔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 她的清香之气就足够了。这是诗人对梅花精神的独特体会,也是这首 诗的高妙之处。
教学设计:
20、墨梅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洗砚池、 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 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工具书理解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学情预测:
在低年级学过《少年王冕》这个故事,所以学生对王冕并不陌生, 学习《墨梅》恰是这个故事的延伸,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功夫 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这是一首题画诗,学生通过预习会对作者
笔下的梅花有个初步的印象,但一般也就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教师
要在课前提供一些小资料,以便学生深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2、说说你所了解的梅花。回忆学过的关于梅花的诗,背一背。
3、导入新课: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 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 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丹青高手、诗人王冕的《墨梅》, 学完这首诗,你对梅花会有另一种认识。(完成板书:墨梅)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带有一种期待,有利于学生进 行目标性学习与探讨。】
二、诗人简介 你了解王冕吗,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的?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三、立足“言”之根本,学习交流
1、尤爱梅花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 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学生试着准确而有韵味地来读这首诗。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教学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朗读是他们对诗的独 特理解与诠释,引导学生从“读”入手,读出关键词,读出意境。】
3、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了怎样的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出示小资料帮助理解。
4、、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 系这首诗,想一想、说一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出示: 生长地点 形 态 颜 色 气 味
5、理解“吾家” 师:什么是吾家? 生:“吾家”就是“我家”。
师:请看王羲之的“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出示资料)
师:现在,你知道这“洗砚池”是谁家的?
生:“洗砚池”应该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与王羲之都姓王,是本家,
所以说是“吾家洗砚池头树”。
【 教学意图:简单的一个小资料,引领学生自己走近诗人,感
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6、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求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 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四、求索“意”之灵魂
1 、理解“淡墨痕” 教师手绘一干倒挂嫩梅,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带给学生亲切感。 看图读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教学意图:手绘墨梅,师生共同参与,既能感受作画的乐趣, 还能引领学生感受“淡墨”之妙。】
2 、再读诗句,感受梅之高洁。
3、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
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 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 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4、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五、翘望“流”之灵动
1、理解“流” 师: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是否有个词触动着你?
“流”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动?
生:这梅花的香气流淌在画中。 生:还流淌作者的心中,读者的心中。 生:“乾坤”是天地,所以墨梅的香气是流淌在天地之间的。
师:同学们,流淌在天地之间的不仅仅是她的香气,还有那高洁 的品格呀!
2、比较:它与“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留” 的不同。
六、生成崭新的“人的世界”
1 、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 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
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株梅花,看到了怎样的一位画花 人?
3、补充王冕的两个小故事,体会王冕的人格精神。
4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 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 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 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 性来。
七、走近梅花,领略风采。 古今中外,有多少诗家词人为梅的品格所折服,你搜集了哪些描
写梅花的诗词,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
1、朗读,表达诗词中充斥的情感。
2、讨论,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
了解“岁寒三友”——松竹梅,了解相关诗句,体会其中品格。
板书设计: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课后反思 :
“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写诗如此,读诗亦如此。 这一点,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特别在 带领学生品读理解“个个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 生回到画中去,欣赏、观察画中的梅花: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 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个个花开淡 墨痕”。在谈到作者的品质时,同学们交流了王冕的生平,以及相关 故事,才真正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体味到了作 者那种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另外,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诗歌教学言意共生的基 础。课前学生搜集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 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 还有学生自己画的梅花,写的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 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 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 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这方面,应继续加以指导。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