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试卷高二历史试题必修三
2025-09-25 17:55:56 责编:小OO
文档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试卷

2008-11-3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选修)

                                   命题人:季洪彦       审核人:张小自

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答案直接作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3、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

A.强调人的价值         B.批判制度

C.宣扬理性主义         D.否定宗教神学

6、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

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堪称是历史发展的旅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A.反映出民主与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自主的发展道路

9、高二(19)班某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1、下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文献,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2、下列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的是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B.两弹一星

C.“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1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1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能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  B.否定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5、孟德斯鸠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主要目的是 

A.防止,确保民主制度    B.实行共和制     

C.防止                  D.防止人民

16、“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那么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B.增强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法律观念

18、某日,江苏电视台某著名节目中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19、下列作品中,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深刻揭露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的是

        

A.《红与黑》         B.《悲惨世界》   C.《战争与和平》    D.《人间喜剧》

20、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园地管理打字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6分)

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3分)

主要原因(3分)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2分)

22、(12分)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4分)

23、(12分)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关注民生是中外进步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右图所示人物,字广厦,号长素,广东人。他将儒家

学说与西方进化论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其观点有力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为维新变法

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中指出,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 “社会中的各种变革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

材料三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不是苏联的,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论十大关系》

(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的文字。(2分)

历史叙述: 

历史评价:

(2)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4分)其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未能真正付诸实施?(4分)

(3)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2分)

24、(12分) 先进思想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思想往往是国家改革成功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进步的社会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潮、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思想、新文化运动,也有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真理指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这样认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1)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比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民主思想在反封建方面有哪些进步?(4分)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们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确立了哪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思想或原则。(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4分)

25、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2分)

(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图2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2分)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2分)

    

     图1蒸汽机         图2发电机                 图3互联网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BCCDB     6—10DDBCD    11—15ABDDA    16—20CBBB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修身:(③⑤)齐家:(①⑥)(4分。评分说明:修身与齐家各2分,选错一条,该项不得分)

   (2)(6分)

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3分)

主要原因(3分)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新文化运动“孔家店”“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22、(1)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分)

(2)侧重点: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影响:批判王权,主张开明政治。(4分)

(3)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事件: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4分)

23、(1)历史叙述:他将儒家学说与西方进化论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历史评价:其观点有力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2分)

(2)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4分)。

原因:资产阶级民主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改变。(4分 )

(3)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为给工业化积累资金,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受挫。(任一点2分)

24、(1)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利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

(2) 统治思想或原则: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说、天赋等。(4分)

(3)历史事件:新中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25、(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一例即可,2分)

(2)蒸汽机:积极:解决了棉纺织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消极: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等(4分)。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任一点2分)

互联网:出现了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2分)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