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我们要上小学啦--大班“幼小衔接”案例分析
2025-09-25 17:55:50 责编:小OO
文档
我们要上小学啦 --大班“幼小衔接”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幼小衔接是推动幼儿顺利从幼儿园教育进入到小学教育阶段,转变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进入到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很多方面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学习任务也会变得更重,很多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明显会出现疲劳、害怕、恐惧的情况。一开始大多数小朋友对于新的生活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丢三落四、学习不认真的情况。有的小朋友由于胆小内向,很多事情憋在心里,比如上课时宁愿憋尿也不会主动地举手请示老师。有的小朋友的上课随便讲话,做自己的事情,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认真的落实,不是忘记带书本,就是忘记带学习用具,并且会责怪爸爸妈妈不帮忙。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在与人交往时,也不懂得谦让和包容,不懂得和谐的沟通和交流。针对上述问题,必须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做好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十分重要。

【案例描述】

案例一:

开学第一天,娜娜来到幼儿园时,围了一条漂亮的围巾。做完锻炼后,娜娜觉得有点热,于是把围巾取下来放在衣柜里。午休后,娜娜准备将围巾围起来,明明看到后,就对娜娜说:“我来帮你围吧。”娜娜说:“我知道怎么围围巾,我看过爸爸妈妈们围。”明明说到:“不是这样围的,我知道怎么围得更漂亮。”“我也知道,妈妈教过我。”一旁的轩轩说到。“娜娜知道怎么做,她已经是大孩子了,我们已经不是小朋友了,马上要上一年级了。”红红大声的说到。

案例二: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刚刚的小朋友,开学第一天时,刚刚的爸爸完成了接送他的任务后,在离开学校时,刚刚使劲拽住爸爸的衣服,一言不发,眼睛红红的,不肯让爸爸离开。其他小朋友看到了,有的也哭闹起来。

案例分析:

我们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进入小学生活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自理能力,对自己新的身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兴趣和干劲。同时也看到一些小朋友对于新生活的到来并不适应,依然对家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必须要真正落实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为小朋友们顺利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实施策略】

一、激发孩子入学兴趣

要想真正让小朋友们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转变尽快接受和适应,就必须要重视孩子们兴趣的激发。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参观当地的小学学校,对学校的校内环境、课堂教学、各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组织孩子们参与升旗仪式,或者让孩子们进入到一年级课堂上听教师讲课,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当中,充分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学阶段生活的向往。

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加强对幼儿园小朋友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后,所要做的各种事情不应当由他人代办,更应当自己完成。培养小朋友们的自理能力也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工作内容,更需要幼儿家长的主动参与。对于幼儿园及教师来讲,要有意识的减少对孩子们的干扰和帮助,尽可能的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自己上厕所,在做完游戏活动或者午休后,要学会自己收拾东西,整理床铺,还应当强化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孩子们参与幼儿园环境卫生的整理和监督。对于幼儿家长来讲,需要在幼儿园及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在家庭教育中有目的的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整理书包,收拾玩具,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家务,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意识。

三、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的小朋友进入到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就需要融入新的集体,重新构建人际关系,认识更多老师和伙伴,从集体中感受到快乐。如果幼儿不能够学会怎样与他人和谐平等相处,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话,最终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发展。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提起重视。幼儿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引领者,就要身体力行地来教育孩子,学会予以他人尊重和包容,和他人平等相处,对长辈尊敬,对父母敬爱,善于发现真善美。只有为孩子们营造爱的环境和氛围,才会让孩子们主动的去爱他人。因此教师必须要抓住一些重要的时机来引导小朋友们学会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能够谦虚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实现所有人的共同进步。

【案例反思】

从小朋友们最初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表现来看,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使得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也有不少孩子表现出了向往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一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这其中,一方面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我们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基于环境对个体的深刻影响来引导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一定的认识,增强其兴趣,从而使孩子们尽快适应。一开始让小朋友们建立对小学生活积极的认知,对于后续生活的一些不适应小朋友们也会自觉地克服。加强对小朋友们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强化孩子们的性,幼儿园阶段,小朋友们可以依赖教师和其他同伴的帮助,可以任性妄为,但是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开始进入正轨,这时候就必须要使其具备意识,首要就要从减少孩子们对于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开始,让孩子们能够懂得自己去做,才会深化认识,形成习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