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课
2025-09-25 17:56:10 责编:小OO
文档
《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课

教师姓名李德明课题名称飞天梦圆
教学班级教学时间

课题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10 月16日早晨6时28分,中国发射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在飞行了21小时28分钟后成功着陆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飞船仅搭乘了一名宇航员杨利伟。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30年卫星技术研究和航天事业投资所达到的新高峰。

选择课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是中国的辉煌成就,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因而合乎情理地引起了中国人民、国际社会和世界的高度关注和长远展望,也向我们提示了在欢欣振奋的同时进行较广泛的历史、政治和战略思考的需要,而这也就是引入“飞天梦圆”这一课题的原动力。

学习目标:开展“飞天梦圆”这一课题研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

1.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设定问题解决的计划。

2.主动利用资料室、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和资源,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运用获得的数据等信息对问题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

3.本着团体合作的精神,学会理解、尊重与信任。分享获得的信息、分享创意和成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

4.在教师的指导下,个人或小组自主制作演示文稿及网站,并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研究过程、成果和心得,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研究工具:因特网、电脑、图书馆、阅览室、电子演示文稿和网页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参考资源:《航空航天博览》杂志、《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杂志、《中国航天》杂志、《太空探索》月刊、《航天知识》杂志、《国际航空》杂志、《百年航空》科普系列丛书

研究过程:

1. 活动开始首先进行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载人航天与我们的未来福祉、中国开展登月计划的意义、载人航天精神与民族奋进之间关系?…… 让学生记录下想法、问题和答案。

2.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成4~6人小组,并在小组内部自己进行分工合作,选定研究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3. 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和书籍等查询资料,收集“神舟”发射、中国航空航天史、未来航空航天发展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教师提供相应的网络导航和资源列表,避免网络迷航等现象发生。

4.整理搜集的资料,根据小组讨论的观点与结果,利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制作电子演示文稿和网站。

5.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电子演示文稿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介绍研究小组的观点和看法。在展示和交流研究过程、成果和心得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6.各组将制作好的网站在因特网上发布,供同学和航空航天爱好者浏览、交流和学习。

反思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新的设想或思路;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与信任、相互帮助和支持,增强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研究性学习要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优势,给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条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