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2025-09-25 21:31:25 责编:小OO
文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闲散一石

 

     有些人问,我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多少钱?我每月缴纳社会保险的数量对以后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大关联度?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难以一句话说清。下面俺给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中有一个明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制度是这样安排的——1998年1月1日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那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如何计算呢?文件规定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最为复杂的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又规定: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 A2 +a3 /A3……)/  n

         其中,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这个公式虽然复杂,但是如此搞明白了它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准你明白,心里透亮。

 

    (1)“平均工资指数”。这实际上就是每年个人缴费基数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你的缴费基数都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比如平均工资为3000元,你的缴费基数也是3000元,这样你当年的缴纳比例就为1。如果你的缴费基数只是平均工资的一半即1500元,你当年的缴费比例就为0.5。再假设你工作之后,所在单位领导非常仁义,年年都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你每年的缴费比例都为1,你的平均工资指数自然为1。如果单位领导有些财迷,每年只是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缴纳社会保险,那么你的平均工资指数则为0.5。

 

    (2)“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按照(1)的说明,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取1。这样“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3)“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这个很好计算。如果你20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并且年年缴费,缴费年限就是40。现在一般是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缴费年限只是38年。如果是女性,提前早5年,缴费年限只有30年。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取值40年。

 

   (4)“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也就是你退休时的上年,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如3000元、4000元等。这是数据是无法预测的,但没有必要搞准确这个数,只要知道你退休时可以拿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多大比例即可。比如,拿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50%、75%等。

 

   (5)“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现行办法,个人缴费比例为8%,这部分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再按月领取。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以前面“工作40年”、“缴费40年”、“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这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是你40年期间缴费总和的8%。假设40年间每年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40年间缴费基数总额为120万,8%就是9.6万。

 

   (6)“计发月数”。这个有专门的设计,有一个表格,一查就知道。比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6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01;7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56。

 

    好了,经过对上述6个指标的具体分析,我们再进行综合计算。

    首先是,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将上述“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三个指标代入,则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那么基础养老金=0.2(4000+4000),即1600元/月。

    其次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我们取“工作40年”、“60岁退休”这两个条件,计发月数为139。这样,你缴费了480个月,你的计发月数为139,也就是说,退休之后,你每月可以领取你在职时3.45个月的个人缴费。比如,40年间,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180元,3.45个月就是621元;如果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只是15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90元,3.45个月就是310.5元。

    第三是,合并起来。如果是“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基本养老金是两者相加,结果是1600元+621=2221元。如果40年间每年缴费基数只是在岗职工平均工作的一半即1500元,那两项相加为1610.5元。

 

     综合结论: 在“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的条件下,(1)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即使你每年缴费平均工资(即缴费基数)达到你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你也只能拿到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2)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只是40年间个人缴费按月平均的3.45倍,即使你40年间每月都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很低,如果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按等差数列增长,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也只是退休前20年的每月个人缴费。

 

推迟5年退休细细算:增收52万,个人少得7万

闲散一石

 

    明确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建议”之后,立即遭到多数公众的反对,认为这是一个为少数谋利益、为广大职工增负担的馊主意,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自已缴纳社会保险)年年盼、月月盼,好不容易盼到要退休了,却要推迟退休,使得他们极为不爽,有的甚至认为实在再也无法承担沉重的社会保险负担了,想不再继续缴纳了,毕竟活下去才是前提。孩子要上学,自己收入不多,还得自己缴纳社会保障,负担实在沉重。

 

    但是,与打着“必然趋势”的旗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相呼应,某些“学者”则打着“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加(职工)退休收入”的旗号(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从专业角度进行力挺。

 

     那么,这些专家所说的“增加退休后收入”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真的存在,推迟退休年龄岂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公众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啊。可是,我告诉你一个事实,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完全是假的,是专家们想当然,他们根本没有进行认真的计算,是地地道道地在忽悠公众。下面的计算以事实证明他们不是专家,而是“砖家”,是公众白养了他们。推迟退休的最大收益者是,受损害的是推迟退休的职工。“砖家”说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不过是掩盖“保持退休金收支平衡,将退休金保障压力的包袱甩给群众”的真实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算算账。

 

    为了算账,我们先把公布的数据整理一下。毕竟,还得以事实证明有些人不是专家而是“砖家”。(1)在职职工。根据公布的数据,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7.6亿,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2)全国总GDP。根据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总GDP为4715亿元人民币。(3)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在职职工人均创造的GDP为4715亿/7.6亿=62047元/年。可以这样理解,全国职工每人每年平均创造财富62047元。

 

    职工推迟五年退休,从表面上看,在三个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

 

    (1)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创造的GDP。按照上述官方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每年创造62047元,五年就是31.0235万元。

 

    (2)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少拿退休金。推迟退休,自然推迟享受退休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是,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一名推迟退休的职工少拿多少?一年人均为18372元;五年是多少?91860元。职工少拿了,就等于增加了收入,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3)推迟退休人员五年缴纳养老金。推迟退休自然是要继续缴纳保险的。按照规定,职工应该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比例是单位20%,个人8%,合计28%。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按照这个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38元,一个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为3538元*20%=707元(由于个人缴费存入个人账户,不能算是收入,所以在此不予计算),一年缴纳为8490元。一名职工五年缴费为4.5452万元。

 

    三项相加,推迟退休五年,一名职工每年为增加收入是62047+18372+8490=8.09万元;五年是多少?12.3295*5=44.4545万元。

 

     一名职工推迟五年退休就为增加这么多收入,那么职工本人是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收入呢?专家说“增加收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经过计算,这完全是假话。计算结果证明,这不仅是假话,而且还掩盖了另外一个事实,职工退休后的总收入绝对减少,这又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的收入,即暗地里增加了收入。我们还是进行一下详细计算,不能胡说八道。

 

    (1)一年少拿退休金。前面已经计算,以1531元为标准,一名职工一年少拿18372元,五年少拿91860元。因为职工寿命不变,晚退休五年不可能增加五年寿命,所以多干了五年,一生当生自然少拿五年退休金。至于推迟的五年之间个人取得的收入,那是劳动所得,不是给的,不能算是退休后的收入。

 

    (2)推迟退休后退休金增加多少?俺在“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博文中已经得出结论,多干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退休金(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推迟五年退休,可以增加5个百分点的退休金。还是公布的人均养老金1531元、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即月均3538元)进行计算。1531元占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的比例为43.27%(可见,有的专家说,退休可拿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60%完全是骗人的)。增加5个百分点,就是48.27%,每月退休金是1708元。这样,每月增加1708-1531=177元,一年增加2121元。65岁退休,规定的计发月数为101,退休后增加的总退休金为177*101=17877元。

 

    (3)推迟五年退休职工是多拿还是少拿?一算就明白了。晚退的五年期间,一名职工少拿91860元,而退休后增加的退休金总和只是17877元,两者相差73983元(如果平均到5年,年均是14796.6元)。这就是说,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一生就少拿了73983元,是减少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不是增加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且还多付出五年辛勤劳动,增加了健康风险。这73983元是推迟五年退休后的隐性收入。

 

     总之,按照官方公布的2011年GDP、职工人均工资、人均退休金等数据计算,在推迟的五年退休期间,一名职工一年就相当于为增加了8.09万+1.47966万=10.37万元的收入。从一生来讲,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将为增加44.4545万的收入,而且一生少拿7.3983万元的退休金又等于暗中为增加了收入,两项加起来等于51.85万元。这就是说,一名职工推迟5年退休,相当于为国家增加52万的收入,而职工本人却多付出了五年的辛勤劳动、少拿了7万多的退休金。这就是计算的结果。

 

     这笔财富有多大?五年期间,1人52万,10人520万,100人5200万,1000人5.2亿;1万人52亿,10万人520亿,100万人5200亿,1000万人5.2万亿。这就是推迟退休的秘密。

 

 

25省人均GDP超4000美元 天津人均全国最高(图)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2/02/07/438792.html

2011年中国GDP总量达到4715亿元人民币,合7.3万亿美元http://www.fyjs.cn/viewarticle.php?id=669759

: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http://news.qq.com/a/20120120/000622.htm

201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20604/6559574.shtml

 

推迟退休年龄动议的背后?

闲散一石

 

    昨天,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建议。

 

     之所以这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是因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的公众立即想到“国家有困难找群众”的习惯做法,推迟退休年龄成为减轻退休金压力的主要措施,也就是一有困难,就把包袱甩给群众。比如,原来国有企业没有搞好,来了一个国企改革,下岗了一大批职工,几十年当中这些下岗职工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现在,国有企业是搞活了,赚钱了,可是得益者是少数人,失益的是多数下岗职工。现在退休金又遇到了困难,立即想到把包袱甩给群众的做法,提出延长退休,一是可以多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少给几年退休金,这一正一反,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涉及改革方面,部门始终没有什么作为,更不敢触动的利益。公众反映极其强烈的退休双轨制至今没有说法,收入存在巨大差距也没人想办法,事业单位改革一拖再拖,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固化既得利益的工具。许多地方事业单位改革传出“无一人下岗、无一人利益受损”的“成功经验”,意味着改革只能是职工作出牺牲,不能作出牺牲。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位转向财政拨款性单位、财政拨款单位转为机关的可能性极大。即使面临退休金可能出现的困境,也不向自身的铺张浪费开刀,三公消费照样是天文数字,照样建设楼堂馆所的热情高涨,一些地方借口阳光工资改革大幅增加收入之后照样大发特发福利补贴。有困难找群众,有利益顾,在实践当中不乏例证。

 

    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实际上这是表面现象。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显而易见的是,职工多干几年,一方面可以多创造几年的财富,一方面可以减少五年的退休金支出,一正一反,涉及的资金是巨量的。所以,有的直接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重点在后一句,保持退休金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将包袱甩给群众。

 

     延长退休能够开发什么人力资源呢?只能说多使用几年人力资源,这与开发没有关系,也不搭界。那么,延长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吗?微乎其微。前几年,俺对基本养老金这个复杂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延长一年退休最多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基本养老金。假设职工在职时每年都按照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工作30年后,基本养老金也只是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工作35年则为35%。以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000元计算,基本退休金只是由1200元增加到1400元,可付出的代价是多工作了五年,少享受了五年的退休生活。

 

     假设一名职工一年创造5万的财富,五年就多创造了25万;按照正常退休基本养老金1200元/月计算,少拿五年基本养老金就是6万2千,延长退休的五年之间一名职工为国家总创造财富是31万2千,而职工实际得到的收益几乎为零,所以得大利,职工基本无利。

 

    有的专家说,企业职工如在职时月薪为4000元,根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其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即2400元,这完全是胡说。这里搞错了两点。一是基本养老金是以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而不是以个人上年度工资为基数,这是养老保险条例明确规定的。二是基本养老金根本达不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的60%。按照计算公式,如果在职时年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缴费,退休后时才能一年一个百分点。即使工作40年后退休,基本养老金也只能拿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40%,即使加上个人账户中的钱,也达不到60%。这只是“专家”的忽悠,估计这样的专家没有仔细研究过计算公式,也没有认真计算过。

 

  如果在全国延长退休年龄,每年可能会涉及上千万人,如果每人每年基本养老金按2万元计算,全国就少支出基本养老金2000多个亿,再加上这千万人创造5000多个亿的财富,一年之中正反就是7000多个亿,足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这可能就是一些想到延长退休年龄的直接原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