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06年邵武市中考语文科质量分析
2025-09-25 21:31:18 责编:小OO
文档
2006年邵武市中考语文科质量分析

各评卷题组供稿   执笔:刘  彩 

经认真评卷及答题分析,综合各题组的意见,2006年中考邵武市语文科中考综合抽样五袋(150份试卷)统计:

一、试卷情况

1、规范性。知识覆盖面广,题型规范,结构合理。纵观全局,试题考查了汉字的拼写、文言诗词的记诵理解、新闻的概括总结、名著的阅读、口语交际、图表信息的筛选归纳,文言文的阅读,现代文的理解运用,话题作文等,选取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质朴美,命题规范。试题设计题标明确,题干语言通俗易懂,学生答题思路清晰,不会在文题上产生歧义。

2、课改性:试题体现新课标要求,难度不大,得高分的学生较多;命题目标明确,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农村和城区学生,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考查。 

3、时效性。以给新闻拟标题这道试题中,以“建瓯高考延期”为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性、时效性。

4、人文性。本次试卷选取的阅读文《雪地里的红棉袄》《许多事不必在乎》阅读量适中,选文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对初中学生具有教育性、指向性。

5、生活性。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选材宽泛,它从电脑网络、电视传媒、文学作品、当红歌星、体坛明星、热点人物这些话题中,选择其中一项或叙事,或议论。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作,基本上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防止了套题,串题。

二、答题情况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部分试卷内容包括了汉字的拼写、文言诗词的记诵理解、新闻信息的筛选、图表阅读、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题型规范,肯有较强的考查、甄别   功能。 

第1题,得分率52%,平均得分2.1,错的较多的是“瀚”学生多会多一横,“谐”写成“偕”。

第2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得分2.1,失分多在写了错字和别字,如将“凌”字写成“临”,“乔”写成“娇、桥”。

第3题,给新闻拟标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多在概括新闻的要点,如将地点写成“闽北”或“福建”。

第4题,对调查统计图表,大多数学生回答较好,但部分学生答题不够全面,如仅答一个方面“看卡通动漫作品的学生明显比读文学名著的多”,或“读卡通动漫的学生最多”。第②小题的回答,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够明确流畅,但失分较少。

第5题第①小题得分较好,第②小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回答“共性”与“个性”,概念模糊,答案鱼龙混珠,区分不明显,分析题干,学生不仅要了解人物所在的故事情节,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或者对人物不太熟悉吧!或许跟社会佳媒篡改有很大关系,如报纸上有登“李逵给宋江传书信总是让人代写,假李逵知道后,也请人代写骗宋江,却被识破,原来李逵在名字上刺了个针眼”,类似这样的小传媒体的报道较多,学生道听途说容易误导,要总结归纳其性格特征,难度挺大,与新课改中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有读就能答的初衷有些出入。

第6题,口语交际以班上常见的情景再现,学生答题基本上令人满意,只是刘老师的回答“道歉、感谢、夸奖”中的夸奖大多数学生无此项。

思考:1、针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否能做到有读名著,就不失分?

2、口语交际的回答除语气委婉,有称呼,表达清楚外,要考虑的细节,有待全体师生共同探究。

3、图表阅读、打破学科界限,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训练有待加强。

(二)《醉翁亭记》阅读

命题思路清晰,从文言字词、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概括等方面进行考查,共15分,学生答题差异较大,程度参差不齐,抽试卷5袋平均分9.1分。

第7题,“名之者谁”“名”的解释有:姓名、一种物品、姓氏、知道、有命、名称等错误;“杂然而前陈者”“陈”的解释出现:陈述、陈旧、老、摆开等错误;“射者中,弈者胜”对“弈”的解释有游玩、射中、下諆、骑马、赢、准等错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解释有走、回、散去、到等错误。

第8题句子翻释“①山水之乐,缘之心而寓之酒也②佳木秀而繁阴”,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但表达不够流畅,生搬字意,不调整顺序,润色句子,字词搭配生硬,如“山水的乐趣,得到的快乐是建立在喝酒上面的,部分学生答“野草发出了幽香的气味,树木密而阴森”“野人的发香变得幽香,佳木长的茂盛”。

第9题,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在这幅画卷中“——”描绘了山间早晚的景色,答“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等的大有人在;第③段的四个场景,部分学生受题干“太守宴,太守醉”的影响,将“滁人游”答成“太守游”“众宾欢”答成“太守欢”。

第10题,请你说说文中的太守究竟“乐”在何处呢?此题得分率不高,大多数学生答不到要旨,答案片面,多只回答一方面(与民同乐),语言不简练,如“有酒喝,又有许多老百姓高兴,所以他也乐”“乐在这里的山水”“太守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太守的游人的快乐而快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

思考:1、字词“名”“弈”两词解释错误率高,其因在“名”是活用,“弈”较生偏(对中下学生而言)。

2、文言文教学,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要落到实处,还要强化对文言文的读和理解,只有理解原文,学生答题才能游刃有余,千变万化不离其中。

三、《雪地里的棉袄》

本题共4道阅读题,难易度适中,学生答题较为理想,平均分12.1,失分主要集中在12、13题。

11题,理清文章脉洛,概括事例,要求概括“我”8.18.38岁时嫂子关爱“我”的故事,学生基本能抓住事例,失分较少,但仍有部分学生摘用原文如“阿几,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而没有用嫂子关心“我”身体的语言来答题(人+事概括事例的方法没有掌握)

12题,理解主旨“雪地里的红棉袄”学生大都写出①红、蓝、黑棉祅体现嫂嫂慢慢变老,而后面两点②表现嫂子对“我的关爱似寒冬的火焰温暖了“我”;③嫂子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美的,一般只写出一点,导致失分。

13题,大多数学生能回答出嫂子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品质,但不能明确地点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14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孝顺的人,但也有不少人写“我”是一个需要照顾、贪吃的人,还有部分学生没有举例。

思考:1、12题“雪地里的红棉袄”主旨理解,因为题中有红、蓝、黑三色棉袄,所以学生侧重比较这三色棉袄的变化暗示嫂子慢慢的变老,在答案中并未体现,用“‘红棉袄、蓝棉祅、黑棉祅’暗示嫂子年纪在渐渐变老,更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恰似寒冬的火焰,温暖了“我”,表现嫂子在我心中永远是最年轻,美丽的”是否更妥?

(四)《轻基因食品是福还是祸》

本道说明文阅读题共有五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15、16信息筛选概括,17题说明文语言,18题是说明方法的作用,19题理解句子,联系生活考查综合能力。

15、16信息筛选题,答题情况良好,学生普遍能得分,得高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信息筛选不全,学生往往答题不够完整;其二概括能力有的较差,部分学生完全照文段抄,不加选择,不懂找关键词句。

17题,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答题情况一般,一部分学生答题情况良好,语言表达准确、完整、独特,如有的学生能抓住“或”字,或表示选择,或者部分,或者全部,虽没有扣紧答案,但答到要点;另一部分学生答题含糊笼统,没有结合语气,如“不能”因为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表达更具体清楚或“不符合原意”“不符合实际情况”等。

18题,说明方法的考查,答题情况较好,学生普遍能得分,但基本都有失分,原因之一是学生审题不准确,这道题要求学生举例,写出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时常遗漏其中的一个要点,造成失分;原因之二是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掌握不好,普遍离开问题作空说回答;原因之三是学生把说明方法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修辞方法混为一谈,如“运用举例子论证”“对比手法”“比喻方法”“排比”等。

19题,答题情况较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实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学生举例大多是电脑、农药、化肥、克隆、汽车、电器、手机等进行实例说明,但少数学生举出实例后却不知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五)《许多事不必在乎》

第20题,绝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难度不大,但有部分同学回答成“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等。

第21题,“给文章第④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论证“失败乃成功之母”①部分同学审题不慎,不理解“事实论据”出现议论文字,说理句子;②答对的大都以“爱迪生发明电灯、诺贝尔研究炸药、神州六号,三起三落”等为材料;③理解题意但大多数学生举的事实是错误的,如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中考没考上明年再继续考,只要肯努力总能成功。

第22题,对“侏儒”的解释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本原意,不能结合文章释其深层含义,或表述不到位。

23题仿写句,句式大部分同学能够写对,但内容上有些遗憾,选词搭配没有认真思考,正反义词的选择有偏差,如“奢求时变得败落”“自信时变得勇敢”“成功时变得骄傲”“跌倒时变得爬起”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错别字“兼虚、胆却”等

24题,回答能否赞同,基本能得1分,后2分得分不一而定,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丰富多彩,大多数同学能说出理由,也存在一些搞笑答案,①因为人生有得有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就是好孩子,②因为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不需要理由等。

(六)作文分析

今年中考作文是一道较开放的话题作文。它从电脑网络、电视传媒、文学作品、当红歌星、体坛明星、热点人物这些话题中,选择其中一项或叙事,或议论。因为写作范围宽泛,又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市考生作文,呈以下几个特点:

优点:

一是写作样式丰富多彩。写记叙文占85%以上,议论文约占15%。其中记叙文写散文类的有10%左右。还有部分考生写成日记、剧本、答辩词等。

二是作文拟题颇具匠心。因为话题角度多,所以今年作文标题,较往年,极少重复,十分出彩。如有关电脑网络的有:《又是春残花落时―一位网络少年的悲哀》《我是一条被网的鱼》《网络世界成为地球村》;有关电视传媒的有:《电视情缘》《听电视》《我和爸爸的游击战》;文学作品的有:《精神过滤器――孔子》《书香弥漫》《我的人生指路灯》;当红歌星的有:《采一朵轻风云淡》《都是歌星惹的祸》;体坛明星的有:《跨越2008》《预备,跑!》《奔跑吧,我的梦想》;热点人物的有:《初升的太阳》《当风吹过我的脸时》等等。还有的标题引用古诗,如《相逢何必曾相识》《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巧用名著,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有道是“题好一半文”,富有技巧的拟题,能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无疑,在得印象分上就占了先机。也因为话题角度多,作文选材较往年更加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大大提高了文章的价值。

三是作文结构呈多样化。如题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剧本式等。有一位考生在《我的人生指明灯》中作了这样的题记:“文学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文字的表达,更多的是精神的传递,灵魂的交流。”接下来小作者叙述自家的遭遇、困境,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感悟与启迪。在作文的结尾小作者这样写道:“我庆幸,我没有在那场风暴中堕落,是它――《平凡的世界》帮了我,而且它还将指引着我走过更多的风雨岁月,它是我人生的明灯。”至此,题记与内容水融,结构上也形成了照应。有一位考生在《我是一条被网的鱼》中,用鱼儿上网、鱼儿受伤、鱼儿迷路、鱼儿破网而出等小标题连缀全文,用比喻的手法,饱蘸感情的笔触叙写了自己从最初结识网络,到逐渐沉迷,最终觉悟的过程,字字珠矶,句句感人。这些考场作文构思之精巧,让评卷老师赏心悦目,得高分,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是语言运用生动优美。有一位考生在谈到文学作品对他的影响时这样写道:“每当手里捧着文学书时,总是觉得一股清香的花味扑鼻而来,让我心旷神怡;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时,总会感到上帝赋予了我一种成就感,似乎又赐予了我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它在我的心中,是一首流淌的歌,催我奋发向上;它在我的思想上是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茁壮成长;它在我的脑海中是一朵鲜艳美丽的花,给了我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它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我在这宽阔的海洋中航行;它是一望无垠的蓝天,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它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初中生就能对文学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语言如此典雅优美,实属上乘之作。

五是作文成绩趋高分化。以往中考作文极少满分,今年满分作文有近十篇。虽有体现对考生人文关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发现做为实施新课标的第一届考生,他们的听说读写综合素质在作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不少考生阅历之广,文笔之老辣,都堪称历届之最。此外,不少高分作文的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不足之处:

一是文风虚华。有的作文语言虽优美,但内容空洞无物,经不起细读。

二是语言平淡。有相当数量的作文,或叙述平板冗长,没有波澜,没有点晴议论,读来味同嚼蜡;或议论空泛,缺乏论据,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说服力。

三是部分考生审题不认真,出现离题文章。如有的考生写我家的小狗,我的朋友,我的爸爸或妈妈,文中又没有出现任何与话题要求(热点人物)有关的点题语。

四是部分考生错别字多,病句多,句读不清晰,严重影响表达效果。

五是近三分之一的考生字迹潦草,卷面不洁,涂改现象严重。

六是有1-2%的考生作文字数不满十行,有的只写一个标题,有个别写了数行又全部涂掉,答题态度极不端正。

以上种种原因,较严重地影响了我市中考作文整体成绩。所以,要提高作文整体成绩,除了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外,还得在端正写作态度上做文章。

               

附:抽袋统计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