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印花有几种方法,其中颇具商业重要性的印花方法有两种:筛网印花和滚筒印花。第三种方法是热转移印花,重要性相对较低。其它在纺织品生产上很少使用的印花方法有:木模板印花、蜡缬(即蜡防)印花、纱线扎染布印花和防染印花。许多纺织品印花厂采用筛网印花法和滚筒印花法印制织物。印花厂进行的大多数热转移印花也用这种方法印制。
一、筛网印花
筛网印花包括印花筛网的准备,印花筛网(用于印花工艺的筛网曾经是用细细的真丝制成,该工艺称为丝网印花。尽管丝绸筛网已不再使用,但印花工艺中仍经常使用丝网印花这个名称。)由紧绷在木制或金属框架上的具有细网眼的尼龙、聚酯纤维或金属丝织物制成。筛网织物上要涂上一层不透明的无孔薄膜。有花纹处,要除去不透明薄膜,留下有细网眼的网版,这一区域就是将要印制图案的部位。大部分商业筛网织物先被涂上一层光敏性薄膜,然后再通过感光法除去花纹部位的薄膜而显现图案。在要印花的织物上放置筛网进行印花。把印花浆倒人印花框内,通过刮刀(一种类似于汽车挡风玻璃上刮水器这样的工具)迫使其从筛网的网眼处透过。
印花图案中的每一种颜色独自需要一只筛网,目的是分别印制不同的颜色。例 3套色印花需要3只网框,把3种颜色分别印到织物上去。另外,图案中每种颜色的花纹必须在筛网上精确定位以便印花后花纹位置准确,避免如一朵玫瑰花的绿茎被印在红色花瓣的中间这种现象出现。印花对花是指所有花纹颜色准确印到织物上的工业术语。
实现筛网印花有三种方法,每种方法应用原理基本相同。第一种是手工筛网印花,在1920年代十分普遍,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直到1950年代中期,现代技术赋予这种工艺自动化手段之前,手工筛网印花一直是惟一的筛网印花方法。第二种方法叫做自动筛网印花(也称为平网印花和自动平网印花)。在1960年代中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筛网形状从手工及自动的平网转向圆网形状发展。第三种方法叫做圆形筛网印花或圆网印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筛网印花方法。
二、手工筛网印花
手工筛网印花在长台板上进行商业化生产(台板长达60码)。印花的布卷平滑地铺在台板上,台板的表面预先涂少量粘性物质。然后印花工人沿着整个台板连续地用手移动网框,每次印一只网框,直到织物全部印完。每只网框对应一种印花花色。这种方法的生产速度为每小时50-90码。商业手工筛网印花也大量用于印制裁剪好的衣片。在衣片印花工序中,制衣工序与印花工序排列在一起。衣片缝制在一起以前,就把客户定制的或独特的图案印在衣片上。因为手工筛网印花能针对大花回花样制作大型网框,所以通过该印花方法也可印制诸如海滨浴巾、新颖的印花围裙、帷幕和浴帘等织物。
手工筛网印花也用于印制限量的、高度时尚的女子服装以及印制小批量用于投放市场探路的产品。
三、自动筛网印花
自动筛网印花(或平网印花)除了工艺是自动化的外,其它与手工筛网一样,因此速度更快。印花织物通过宽橡胶带输送到筛网处,而并不是(像手工筛网印花一样)置于长台上。与手工筛网印花一样,自动筛网印花也是间歇式而不是连续式工艺。在这种工艺中,织物移至筛网下面,然后停下,筛网上刮刀进行刮印(自动刮甲),刮印以后,织物继续移至下一个网框下面,生产速度大约每小时500码。自动筛网印陀只能用于整卷织物,裁剪好的衣片一般不用这种方法印花。作为一种商业化生产工艺,由于喜欢采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圆网印花,因此,自动筛网印花(指平网印花)产量正在下降。
四、 圆网印花
圆网印花有几个重要方面不同于其它筛网印花方法。圆网印花与在下一节将要描述的滚筒印花一样,系连续工序,印花织物通过宽橡胶带被输送到不断运动中的圆网花筒下面。筛网印花中,圆网印花的生产速度最快,大于每小时3500码。使用无缝的有孔金属网或塑料网。最大的圆网圆周大于40英寸,因此最大的花回尺寸也大于40英寸。超过20套色的圆网印花机也已经生产出来,这种印花方法正慢慢取代滚筒印花。
五、滚筒印花
滚筒印花好比报纸印刷,是一种每小时能生产超过6000码印花织物的高速工艺,这种方法也叫做机械印花,滚筒印花中,图案通过雕刻铜滚筒(或辊筒)印在织物上。铜滚筒上可以雕刻出紧密排列的十分精致的细纹,因而能印十分细致、柔和的图案。例如精细、致密的佩利兹利涡旋纹花呢印花就是通过滚筒印花印制的一类图案。花筒雕刻应与图案设计者的设计图稿完全一致,每一种花色各自需要一只雕刻辊简。(在纺织业特定印花加工中,五辊印花,六辊印花等常用来表示五套色或六套色滚筒印花。
滚筒印花是使用最少的大批量印花生产方法,产量每年持续下降。如果生产每一种花样的批量不是非常大,这种方法就不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滚筒制备和设备调整的成本高,耗长,使得使用这种方法印花不太经济。然而,滚筒印花常常用于具有极细线条图案的印如佩兹利涡旋纹花呢印花和许多季节都大量印制的主要印花图案。
雕刻花筒的大小取决于印花机和印花图案。大多数印花机可配置最大周长为16英寸的花筒,也就是说印花花纹循环的大小不能超过16英寸。花筒的宽度应略大于印花织物的宽度以便织物包括布边在内能完全被印上图案。一旦准备好,印花滚筒几乎可以无地使用,一般印制几百万码的织物没有问题。
六、筛网印花和滚筒印花后的固色
一旦织物经过筛网或滚筒印花,颜色即被定位在布上,还需要进一步处理以固色。
用作印花着色剂的染料,必须要能与纤维结合。把印花织物置于温度接近或有时超过水的沸点(高压汽蒸)的蒸汽中可进行固色;这一步工序称为蒸化。蒸化以后,织物要通过皂浴以除去印花浆料和色浆配方中所用的其它物质。最后,织物经过几道水洗和干燥工序。在印花工艺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热能。
印花中使用的如果是颜料,而不是染料,织物需要经受高达约210℃的干热处理,以使固着涂料的树脂固化,这一步工序称为焙烘,不再需要进一步处理。用颜料而不是染料印花可节约大量的水和能源。
纺织工业通常把用染料印花的织物称作湿印花布,而用颜料印花的织物称作干印花布。这是因为湿印花布需要蒸汽汽蒸,以及随后的水洗作为整个工艺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印花布只需简单地进行干热焙烘作为着色工艺的一部分,不需要水洗处理。
七、热转移印花
热转移印花的原理有点类似于移画印花法。热转移印花时,首先用含有分散类染料和印刷油墨在纸上印制图案,然后把印花纸(也称作转印纸)存储起来,以备纺织品印花厂使用。
织物印花时,经过热转移印花机(如图9—10所示),使转印纸和未印花面对面贴在一起,在大约210℃(400T)的条件下通过机器,在这样的高温下,转印纸上的染料升华并转移到织物上,完成印花过程,不需要进一步处理。该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像滚筒印花或圆网印花生产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参见图9—11)。
分散染料是惟一能升华的染料,在某种意义上是惟一可以进行热转移印花的染料,因此该工艺只能用在对这类染料有亲和力的纤维组成的织物上,包括醋酯纤维、丙烯腈纟纤维、聚酰胺纤维(耐纶)和聚酯纤维。热转移印花时,织物印花厂要从高度专业化的印花纸生产商购买这种印花纸。可根据花样设计者和客户的要求来印制转印纸(现成的图案也可用于转印纸印花)。
热转移印花能用于印制衣片(如边印、胸袋刺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特殊设计的图案。热转移印花作为一种完全的织物印花方法从印花工艺中脱颖而出,因此,省去了使用庞大而昂贵的烘干机、蒸化机、水洗机和拉幅机。
由于在印花前可以对印花纸进行检验,这样就消除了对花不准和其它病疵。因此热转移印花织物很少出现次品。
连续式热转移印花的生产速魔大约是每小时250码。
八、 喷射印花及其发展前景
喷射印花是把染料小液滴喷射并停留在织物的精确位置上,用来喷射染液的喷嘴和图案形成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并可以获得复杂的花样和精确的花样循环。
喷射印花消除了雕刻滚筒和制作筛网所造成的延时和成本增加,这是一个在快速多变的纺织品市场上颇具竞争性的优势。喷射印花系统灵活且快速,能迅速从一种花样转到另一种花样。印花织物不受张力(也就是说,不会因为拉伸而导致图案歪扭),织物表面也不会被辗压,因而消除了织物起毛或起绒等潜在问题。然而,这种工艺不能印制精细图案,图案轮廓模糊。
现在喷射印花法几乎都用于地毯印花,并非服装纺织品印花的重要工艺。然而,凭借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已有几种喷射印花机投入纺织品印花生产中,包括由Millilin及其公司开发的米里特郎(Millitron)喷液印花机。
印花的基本方式
一、直接印花
直接印花是一种直接在白色织物或在已预先染色的织物上印花。后者称作罩印。,当然印花图案的颜色要比所染底色深得多。大量常见的印花方式是直接印花。
如果织物底色为白色或大部分为白色,并且印花图案从背面看起来要比正面颜色浅,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这是直接印花织物(注意:由于印花色浆渗透力很强,所以对轻薄织物无法按此方法判断)。
如果织物底色正反面深浅相同(由于是匹染),并且印花图案比底色深得多,那么这就是罩印织物。
二、拔染印花
拔染印花通过两步进行,第一步,把织物匹染成单色,第二步,把图案印在织物上。
第二步中的印花色浆含有能破坏底色染料的强漂白剂,因此用这种方法能生产蓝底白圆点图案的花布,这种工艺叫拔白。当漂白剂与不会同它反应的染料混合在同一色浆中(还原染料属于这种类型)时,可进行色拔印花。因此,当一种合适的黄色染料(如还原染料)与色的漂白剂混合在一起时,就可在蓝底织物上印出黄色圆点图案。
因为拔染印花的底色是先采用匹染方式上染的,如果同底色是被印上去的满地印花比起来,底色的颜色要丰富且深得多。这是采用拔染印花的主要目的。
拔染印花织物能通过滚筒印花和筛网印花印制,但不能通过热转移印花印制。因为与直接印花相比,拔印织物的生产成本很高,还必须十分小心和准确地控制使用所需的还原剂。使用这种方式印花的织物,销售情况更好,价格档次更高。有时候,在这个工序中使用的还原剂会引起印花花纹处织物受损或破坏。
如果织物的正反两面底色的色泽一致(因为是匹染),而花纹处是白色的或是与底色不一样的颜色,就能确认是拔染印花织物;仔细检查花纹的反面,会显露出原底色的痕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破坏染料的化学药剂不能完全渗透至织物的反面)。
三、防染印花
防染印花包括两阶段工序:
(1) 在白色织物上印上能阻止或防止染料渗透进织物的化学药剂或蜡状树脂;
(2) 匹染织物。其目的是上染底色从而衬托出白色花纹。注意其结果与拔染印花织物的一样,然而达到这种结果的方法却与拔染印花相反。
防染印花方法应用并不普遍,一般在底色不能拔染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比起大规模的生产基础来,大多数防染印花是通过如手工艺或手工印花(如蜡防印花)等方法实现的。
因为拔染印花和防染印花产生同样的印花效果,所以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常常不能鉴别。
四、涂料印花
用涂料而不是用染料来生产印花布已经非常广泛,以致开始把它当作一种的印花方式。涂料印花是用涂料直接印花,该工艺通常叫做干法印花,以区别于湿法印花(或染料印花)。
通过比较同一块织物上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的硬度差异,可以区别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涂料印花区域比未印花区域的手感稍硬一些,也许更厚一点。如果织物是用染料印花的,其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就没有明显的硬度差异。
深色涂料印花比起浅色或淡色来,很可能手感更硬,更缺乏柔性。当检查一块存在涂料印花的织物时,应确保检查所有颜色,因为在同一块织物上,可能同时含有染料和涂料。白色涂料也有用于印花的,这个因素不应被忽视。
涂料印花是印花生产中最价廉的印花方式,因为涂料的印制相对简单,所需的工艺最少,通常不需要汽蒸和水洗。涂料有鲜艳、丰富的颜色,可用于所有的纺织纤维。它们的耐光牢度和耐干洗牢度良好,甚至称得上优秀,因此广泛用于装饰织物、窗帘织物以及需要干洗的服装面料。此外,涂料几乎不会在不同批次的织物上产生较大色差,而且在罩印时对底色的覆盖性也很好。
随着不断的水洗或干洗,涂料印花会逐渐褪色,颜色越来越淡。这是由于在清洗过程中的不断转动和搅拌使树脂粘合剂逐渐脱落所致。一般经过20—30次清洗后,这种印花布就会出现明显褪色现象。由于在后整理过程中应用树脂和硅柔软剂对织物进行处理,因此色牢度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深色比浅色或淡色更易褪色。
涂料使织物印花部位手感发硬,浅色时这种情况不太明显,深色时却十分突出。涂料并不特别耐磨,尤其是深色。深色涂料应特别避免用在诸如家具装饰织物中。
印花织物的颜色特征
印花织物应该测试以下几方面颜色特征:颜色将持续多久(色牢度),一种染料覆盖到另一种染料上的色彩效应(湿罩干或湿罩湿印花),颜色重现性(颜色匹配性)。下面讨论所述的每一特征。
一、色牢度
织物印花是一种对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除了在薄型织物上,一般所印的染料很少能渗透进织物结构的深处。水洗或干洗及随后的转笼烘燥,以及日常使用所引起的磨损,往往会使织物表面的纤维脱落,使织物表面颜色变浅或露出未着色纤维,使织物褪色。
诸如衬衫、大多数日常服装和儿童服用材料等织物,如果是纱线染色或匹布染色,而不是印花,织物上的颜色将持续更久。某些材料,例如装饰用织物或晚礼服等,因为不常使用或清洗,是印花还是染色,区别不大。
因为印花成本相对较低,有时候会印制模仿色织条纹或格子花纹的印花图案,由于上述原因,这种印花织物上的颜色也不耐久。细心的买主和其它与纺织品有关的人员通常会检查织物上图案是织机织出来的还是印花的。
纵条花纹一般不能通过手工筛网或自动平网来印制,因为印花时每次筛网更换后,难以与匹配前的花纹完全吻合。
二、湿罩干和湿罩湿效应
湿罩干印花是在先前印制的颜色已适当干燥或完全干燥的时候再印上第二色,第二色覆盖在第一色上,结果只显现第二种颜色。湿罩干印花通常只用手工筛网印制。
湿罩湿印花是在第一色还未干的情况下就印上第二色。当织物仍处于印花的印刷阶段时,第一色印上后立即就施加上第二色。第二色覆盖上第一色后,两种色浆相混合,产生第三种颜色。这第三种颜色称为叠印。因此采用两种筛网法(手工筛网或自动平网)和滚筒法进行湿罩湿印花,印花花样设计师能创造出第三种颜色。
三、半色调(中间色调)
半色调是某一图案中的同一颜色由浅而深的渐变色调。在滚筒印花时,通过逐渐递增或递减铜滚筒的刻纹深度来获得半色调。在圆网印花时,通过逐渐递增或递减筛网花纹处的网孔密度来获得半色调。对于手工筛网印花、自动平网印花和热转移印花,由于改变筛网网孔密度的技术尚未研究成功,不能生产半色调印花织物。
四、印花打样和配色
染色织物的配色,小样处方和条件等色现象等问题已在第八章中讨论了。这些问题和工艺规程同样适用于印花织物。
在大批量生产印花织物前,首先应印制几码试样布以获得花样设计师或客户的认可,这个过程叫做打样。许多情况下,对于印花工作者来说,对图案中的所有色泽都进行配色很重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花样在获准生产前,经常反复多次打样。
生产出第一批试样网版和打样可能需要长达6—8周的时间,而在织物印花商业领域,高度时尚的花样变化极快,因此经常会出现问题。然而,最近一种新上市的新技术能大大节约时间,从在纸上设计图稿开始到在织物上生成印花试样只需要几个小时。
这种新技术是Encad数码纺织系统,由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配以能直接通过计算机输出以准确的颜色配比在织物上印花的机器(参见图9—12)。印花速度大约13分钟生产1码布,或大约每小时可印制5码长的样品。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图案的改变和新的样品可直接在计算机/印花机系统上实现,不需要制作新的网版。
五、最佳印花方法
几种商业性印花方法中,哪一种最好?没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每一种印花方法都只是相对于印制特定类型的花样和特定产量的印花方式都是最好的,某些方法对于某些花样和特定产量的印花方式则完全不适合。
特种印花
一、满地印花
满地印花的底色通过印花方式而不采用匹染方式获得。通常在印花工艺中,底色和花样图案的颜色都是被印在白布上。有时候满地印花布被设计成模仿生产成本更高的拔染或防染印花效果,但从织物反面很容易辨别不同的印花方式。满地印花的底色反面更浅;因为织物先经过匹染,所以拔染或防染印花的正反两面同色。
满地印花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时大面积底色不能被深色覆盖。当出现这种问题时,仔细检查满地花纹处,会发现一些暗淡的色斑。这种现象基本上是水洗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量的染料覆盖造成的。在严格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优质满地印花布不会出现这些现象。在采用筛网印花方式进行满地印花时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因为色浆是刮涂上去的,而不是像滚筒印花一样是被轧进去的。涂料满地印花织物通常手感很硬。
二、植绒印花
植绒印花是把称作纤维短绒的纤维绒毛(大约1/10—1/4英寸)按照特定的图案粘着到织物表面的印花方式。该工艺分两个阶段,首先,用粘合剂而不是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印制图案,然后把纤维短绒结合到织物上,纤维短绒只会固定在曾施加过粘合剂的部位。
把纤维短绒粘附到织物表面有两种方法:机械植绒和静电植绒。在机械植绒中,当织物以平幅状通过植绒室时,纤维短绒被筛到织物上。机器搅拌时会使织物振动,纤维短绒被随机置入织物。在静电植绒时,给纤维短绒施加静电,结果粘到织物上时几乎所有纤维都直立定向排列。比起机械植绒,静电植绒的速度较慢,成本更高,但可产生更均匀、更密实的植绒效果。
用于静电植绒的纤维包括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所有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和耐纶两种最普遍。大多数情况下,短绒纤维在移植到织物上前先要染色。
植绒织物耐干洗和/或耐水洗的能力取决于粘合剂的性质。应用于织物加工工序中的许多高质量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耐水洗、耐干洗牢度,或者两项牢度都好。因为不是所有的粘合剂都经得住任何方式的清洗,所以必须验证任何一种特定的植绒织物适合哪一种清洗方法。
三、植绒工艺
除了植绒印花或用短绒印制图案外,植绒工艺也被广泛用于可覆盖整个织物表面的整体植绒工艺。根据所用的纤维和植绒工艺,植绒织物的外观可以是仿麂皮或是立绒,甚至是仿长毛绒。这些织物被用于制鞋、衣着、仿长毛绒织物、船甲板上和游泳场所的防滑贴附织物、手提包和皮带、床单、家具布、汽车座椅以及大量其它用途的织物。所用纤维和粘合剂必须适合产品的最终用途。
整体植绒织物上粘合剂的透汽(气)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总体上符合要求的粘合剂从另一方面讲可能几乎是完全不透汽(气)的(这是布满在整个织物表面以吸住短绒的粘合剂薄膜的原因)。对于某些产品,如鞋子、内衣、衬衫和上衣等,穿着这些织物是十分不舒服的。要判断织物的相对透汽(气)性,可以拿一块足够大的织物紧紧地贴在你的嘴前,向它呼气。如果透汽(气)性好,你只要稍用力,就能把气吹过织物。
四、经纱印花
经纱印花是指在织造前,先对织物的经纱进行印花,然后与素色纬纱(通常是白色)一起织成织物,但有时纬纱的颜色与所印经纱的颜色反差很大。结果可在织物上获得柔和的影纹的,甚至模糊的图案效果。经纱印花生产需要小心、细致,因此几乎只有在高档织物上才能发现这种印花织物,但使用能热转移法印花的纤维织成的织物(参见第九章第一节)却是个例外。随着经纱热转移印花法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经纱印花的成本。
经纱印花可通过抽出织物的经纱和纬纱来鉴别,因为只有经纱上有图案的颜色,而纬纱是白色的或素色的。也可印制仿经纱印花效果,但这很容易辨别,因为图案的颜色在经纱和纬纱上都会有。
五、烂花印花
烂花印花是指在花纹图案处印上能破坏纤维组织的化学物质。因此化学药品与织物的接触处会产生破洞。用2辊或3辊印花可获得仿网眼刺绣织物,一个滚筒含有破坏性化学药品,其它滚筒印制仿刺绣的针迹。
这些织物用于廉价的夏季女衬衫和棉制女内衣的毛边。烂花印花布上的洞的边缘总是受过早的磨损,因此这种织物耐穿性很差。
另一烂花印花类型是其织物用混纺纱、包芯纱,或是两种或多种纤维的交织物制成,化学药品能破坏一种纤维(纤维素),留下其它未受损的纤维。这种印花方式能印制许多既特别又有趣的印花织物。织物可以是粘胶纤维/聚酯纤维50/50混纺纱制成,烂花印花时,粘胶纤维部位消失(烂掉了),留下未被破坏的聚酯纤维,结果印花处只剩下聚酯纱,未印处呈现聚酯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原来的样子。
六、双面印
双面印花是在织物的两面印花,能获得具有双面效果的织物,外观类似于两边印有协调图案的包装面料。最终用途局限在双面被单、桌布、无里子或双面夹克和衬衣。
七、特制印花
特制印花是有两种或更多种独特图案的印花,每一种图案印在这块织物的不同区域,因此每一种图案将位于服装的特定位置。例如,服装设计师要设计前后片有蓝白圆点的女衬衫,袖子是同样的蓝色和白色,但要用条纹图案。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设计师要与面料设计师一起设计,在同一卷布上既有圆点元素,又有条纹元素。必须仔细安排印花位置的布局和每一图案元素需要的织物码数,以使织物利用率最佳,不会造成过多浪费。
另一种特制印花是在已裁成的衣片上印花,如袋子、衣领,因此可创造许多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服装图案。衣片可通过手工或热转移法印花。
印花织物的病疵
下面列出并叙述了由印花工序引起的最常出现的印花病疵。这些病疵可能是由印花工序中操作不当所致,也可能是印花前的织物处理不当,或是所印的材料本身有缺陷。
1. 印花拖浆(colordrag)
印花色浆干燥前由于受到摩擦而沾污。
2. 溅色(colorsplatter)
印花色浆不是平稳倒在织物上,而是泼在或溅在织物上,产生色点或溅色。
3. 图案模糊(fuzzypattern)
图案边缘不光洁、线条不清晰,大多数常由烧毛不当或色浆浓度不合适引起。
4. 对花不准(off—register)
由于印花滚筒或筛网纵向排列没有对齐,导致前后花型对位不准确。这种缺陷也叫套色不准或图案移位。
5. 停车印(stopmark)
由于印花机在印花过程突然停下,然后再开机,结果在织物上产生色条。
6. 部分脆化(tenderspots)
在印花织物上,印有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地方常会受损,通常是由于在印花浆中的破坏性化学品使用过量。在拔染印花织物的拔印部位也可发现这个问题。
常见印花疵点及产生原因
1. 露白
经纱或纬纱的一部分翻转或移动到织物的正、反面,在花纹上呈现出酷似被挠后留下的道道。该疵病大多由于色浆渗透不良、印花后的处理不当(张力不匀等)而造成。
2.印花色泽不匀(斑点)
印花的一部分变成了如同沙鱼表皮形状那样的花斑。该疵病多在色浆粘度不适当、筛网网眼选择不当或贴布不匀等情况下发生。
3.渗色(化开)
印花花纹的颜色渗出,花型的轮廓不清晰,呈现出模糊不清的色彩。系由于色浆粘度低、染料浓度极浓、印花吸浆量过多或吸湿剂用量多等原因造成的。
4-1.搭色污斑(搭色)
印花花纹的颜色沾染到其它部分所造成的污斑。大多在印花台板洗涤不净,印花后干燥不充分相互重叠在一起或蒸化工程中织物与织物间相互接触等情况下发生。在日本,有的工厂是在绳状条件下采用调节织物的张力这样一种控制方式进行彻底洗涤的。
4-2.搭色污斑(印花台板污斑)
5.双版色差(刮浆不匀)
系在织物的横向呈现出一定间隔的色泽深浅。该疵病多在筛网框、刮刀安装不良或刮浆不匀情况下发生。
6.色浆不足(脱浆)
即花纹部分颜色缺乏。通常在色浆补充不及时,刮浆刀压力不匀、刮浆刀硬度不当,刮浆刀继电器故障、印花台板表面有凹凸,色浆粘度及浆料不适当等情况下发生。
7.花版接头不良(接版印)
系花版接版处花型重叠或不吻合(脱开)。多因输送带调整不良或台版规矩眼调整不当、影响花位准确性所造成。
8.花版错位(套歪、套版不准)
系花纹错位的印制品。大多在对花不准、雕刻不良、贴布不良等情况下发生。
9.版框痕(框子印、搭脱)
印花部分呈现出花版框架形状的异常条痕。多由于输送带不良、花版框架安装不良等原因所致。
10.弯曲(花形歪斜)
即花纹对于织物的经纬纱线呈倾斜或弯曲状。通常在印花坯布(绸)本身有纬斜或缝头不良或台板贴布歪斜等情况下发生。
11.色点
系小点状的颜色污斑。通常在色浆中有未溶解之染料或附着有杂质的情况下发生。
12.摩擦污点(拖色)
系在印花花纹尚未充分干燥时接触异物,摩擦着花纹部分的颜色、又沾污到其它部分所形成的疵点。此疵点多在已印花织物干燥不充分的状态下因不注意而被拖着或接触到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发生。
13.染料飞溅(网版弹跳、溅浆、散浆沾污)
系因色浆飞溅造成的色点沾污。该疵点多在滚筒印花的加工速度快,筛网印花中起版动作不当,色浆粘度不合适等情况下发生。
14.纱尾沾污
系印花坯绸(布)的纱尾在印花织物上造成的纱线状污疵。多因印花坯绸(布)的纱线处理不良所致。
15.深边(中深、深浅边)
即布两边及一边与布中间的色相或深度不一。系由于织物练漂工程不良或筛网框、刮浆板安装不良、刮浆板压力不匀以及浸轧或发色工程不当所致。
16.接头搭色(接缝搭色)
系织物的接缝搭色或布面上显出印花衬布的接头而形成的疵病。通常在织物或印花衬布的接头过大或缝头重叠过大时发生。
17.印花水渍
系由水滴造成的污点或花斑。这是由于织物在印花之后蒸化结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滴上冷凝水或溅上水滴所致。
18-1.刮刀条花
即滚筒印花中在径向呈现的带状污疵。该疵病系在印花刮刀压力不足或有杂质附着的情况下发生。
18-2.刮刀条花(拖刀)
18-3.刮刀条花(深刮痕)
19.印花皱条
系因印花织物有皱条而出现的条状未印花部分。大多由于印花坯布起皱、缝头不良、贴布张力过大以及印花衬布起皱等原因而发生。
20.拔色不净或防染不良
系拔白、色拔或防染印花效果不清晰。多在防、拔染浆、色浆、刮浆压力或发色(蒸化)条件不当情况下发生。
21.色浆干裂(图23)
系印花后因色浆发生龟裂所造成的花纹疵点。多由于印花后处理不当或色浆粘度不合适所致。
22.绳状条痕
在印花布上留下蒸化工程中使用的绳带或棒竿的痕迹所形成的条痕。多在蒸化工程温度过高或整理定形温度过低情况下发生。
23.绳状色条
系因印花布接触蒸化工程中的绳带或棒竿所引起的变色或沾污。多由于蒸气凝结于绳带或棒竿而引起。
24.脱针疵或掉铗痕
系因拉幅机的针或布铗脱落或内侧出现异常所造成的疵病。多由于拉幅机针铗或布铗不良,轨道不正常,织物幅宽异常所致。
25.白点斑
系因花纹的一部分未能印上色浆而形成的疵点。多在筛网膜上附着有异物或织物上的纱节、异物使色浆印不上去的情况下发生。
26.披裂
系在拉伸织物或弯折织物时露出白底之疵病。多在色浆粘度、筛网网眼、刮浆压力等条件不适当造成色浆渗透不良时发生。
27.波纹疵(云斑)
系在印花花纹上出现波纹的疵点。多在筛网的网丝或印花滚筒的花纹凹槽与印花织物的纱线组织互相重叠、产生干扰时发生。
国内外印花技术的发展(中)
--------------------------------------------------------------------------------
二、印花前道
理想的现代印花过程,要求全面控制质量并及时交货,从花样设计到投产的每一步都必须进行监控和记录,各工序之间还要紧密配合。在印花前道的工序中,数码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目前已经有一些专门为印花开发的CAD和CAM系统可供应用。例如,已经可以使用一个经过细心校正的系统(由分光光度计、图形显示器、打印机等组成)来演示花样和颜色,客户可以据此作出初步的选择。此外,数码技术还可以用于织物印花小样的直接打印、筛网的激光雕刻和色浆配方的优化。由此,印花工序可以减缩一半,并缩短客户反馈所需时间。
·花样设计
花样和色彩是否吸引消费者是印花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尽管现在有了许多新颖的印花方法(例如,金属和珍珠光泽印花、虹彩和烂花效应印花),花样设计者还是经常回到古典甚至更早的艺术领域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例如,在欧洲,依然流行以苏格兰的佩斯利涡旋纹(俗称“火腿”花样)以及18世纪晚期的枝叶装饰纹为基础的花样。因此,古典艺术的文献非常有用。最近出版的一些这方面的书,例如以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收藏的纺织品为蓝本的系列丛书就很受好评。新颖的花样也可以用纯粹的数学方法来制作,计算机制作的图形片段可用于花样的设计。目前,已有许多功能齐全的纺织CAD系统可配合数码打印机用于印花小样的制作,从而克服印花厂对客户定单的反应不如织造厂快的缺点。
印花花样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其版权的保护正日益受到重视。欧洲的某些纺织协会已经签署了一个防止成功花样被非法复制的法规。但在这样的法规尚未建立的世界其它地区,非法复制依然存在,中国的情况也一样。
在国内,花样设计领域内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情是《中国轻纺面料花样图集》的出版发行。从1996年开始,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前身是绍兴金昌印花电脑设计分色中心)将当年流行的花样和配色收集汇总、筛选分类,编辑成全彩印、多色位的花样图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供客户和设计人员参考,至今已出版了六辑。该《图集》填补了我国花样出版史上的空白,年销售量逐年扩大,已成了花样设计师和外贸工作人员的系列工具书,也颇受国外同行青睐。
在花样设计的CAD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知识组合爆炸及模糊制导的图案生成机制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图形学、图象处理及CAD技术。研制开发出一个先进的“智能图案创作开发系统”并建立了图案数据库。该系统有强大的编辑和绘制功能,能通过计算机生成复杂图案,并具有恰当的图案设计知识表达体系和开发流畅的图案设计平台,借助于图案素材库,可以进行快速和自动的人工智能化图案设计。
·印浆准备
出于健康和安全的考虑,染料和化学品的贮存、处理和使用需要比以往更加小心。精确称量是改善颜色重演性的第一步,也是组织综合性调浆间不可或缺的要素。通常使用置于负载平台上的容器来进行色浆调制,重量信息传递到一个微处理器,以控制不同的调浆头。这一原理也被应用于印花过程中色浆用量的控制。色浆的输送、筛网的清洗和更换也可以实现自动化。
自动调浆系统在国内很早就有引进,但应用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类设备往往与当时国内印花生产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随着国内印花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相关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类系统已开始逐步进入生产领域,同时,国内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开始涉足相应设备的开发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例如,浙大开源设计制造的爱丽调浆CAM系统,全电脑控制,可用母色多达28种以上,配浆精度达十五万分之一,可存百万种配色方案。
·织物准备
为了获得均匀、渗透性好、具有高得色量和鲜艳色光的印花产品,任何种类的织物都必须经过充分的前处理。在国外,用于活性染料印花的纤维素织物通常用烧碱进行处理,使纤维充分膨化以保证获得最佳的白度和得色量。粘胶纤维则可以采用6-8°Bě的氢氧化钠进行较缓和的碱化处理。为了保证印花表面的洁净,可以在印花机前安装专门的装置用于去除织物上的棉绒和杂志,织物的喂入和印花导带的移动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羊毛织物需经过煮练和氯化处理(也可能加上树脂处理)以确保印花时获得高的得色量,并提高织物在汽蒸和水洗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前处理技术领域一个效率更高的新方法是用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
我国纺织品印染前处理自1988年以来有较大进展,无论是前处理工艺、前处理设备还是前处理助剂,都经历了研究、开发和应用阶段,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传统工艺和助剂已被高效、快速、节能的工艺和助剂取代,新的设备也随之诞生,前处理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在棉和涤/棉织物的前处理上,广泛采用了先进的氧化退浆和碱氧漂白工艺、漂白工艺除了二步法外,汽蒸法和冷轧堆法等一步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上海二印曾采用高效的复配前处理助剂,用高温高压溢流机或巨型染缸,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对纯棉织物进行退煮漂一浴加工,产品白度和润湿性以及强力都优于传统工艺。在丝光工艺方面,国内的进展主要在松堆丝光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部已经有很大改进,紧密织物松堆丝光产生的拉伸不足问题已经解决。
·筛网准备
传统的制网法(感光制版法)仍然常用来加工印花筛网,但CAD技术在制网过程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应用得很成熟的技术有计算机分色和制网。
在国外,计算机分色已经十分普遍,许多国家都有自行开发的系统,而且有些还实现了分色和制版的一体化。国内在早期引进的基础上,结合应用中的实际进行改进,注重实用性、功能性、可靠性和运算速度的提高,在分色软件的自主开发上卓有成效。仅浙江省内就有宏华、开源、金昌等数家公司相继开发了计算机分色系统,取得成功。以金昌(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开发的金昌EX6000计算机分色系统为例,该系统迄今为止共销售1000多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还出口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我国地区。同时公司还利用该软件建立拥有120多个计算机工作站的专业分色制版中心,每年承担着中国轻纺城80%以上以及周边地区二万多个高难度、高精度、大幅面花样的分色制版业务,旺季时日出黑白胶片近千张。中心还在国内其它纺织业发达地区如广东西樵、辽宁西柳、江苏苏州无锡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印花分色服务分中心。目前,金昌软件系统已进一步深化,1999年与激光照排机相结合,开发了金昌激光照排机系列,2000年与激光制网机相结合,开发了数控印花激光制网机等等。国产分色系统的开发应用,为我国纺织印花工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激光雕刻制网技术重要性正在增加,目前,大约有20%的筛网是用该法生产的。激光雕刻时,激光束由计算机通过分色稿的数码信号进行控制,强有力的二氧化碳激光束投射至预涂有高分子膜层的旋转的筛网上,使膜层汽化而获得镂空网眼。XEDCO和STORK公司均提供光束能量可调的激光雕刻系统,可以雕刻出不同大小的网眼,因此,此类筛网可用来负责制半色调。这种应用数码控制技术产生半色调效应的方法提供了在印刷行业常见的用青、黄和品红三原色印制多彩花纹的途径。有人曾经计算过筛网雕刻的相对成本并估计:与传统方法相比,激光雕刻要便宜15%。激光雕刻的不足之处是,生产高目数筛网时,雕刻速度较慢(例如,每45分钟雕成一只圆网,精度250dpi),但STORK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分离式激光雕刻装置,其雕刻速度可以至少提高一倍。激光也可用于平网的雕刻,但光束能量应较低,故常用氩离子激光以免操作胶层下的筛网网眼。
除了计算机分色和激光雕刻,在该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是数码喷蜡喷墨制网技术。可以用数码控制的扫描头将黑墨或不透明的热熔蜡按花型喷射到涂有感光胶层的筛网上,然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感光。应用该方法可以省却分色黑白稿的制作工序,制网的速度比激光雕刻法快,成本也更低(喷蜡法比传统方法节省40%的费用)。国外已经有多家企业生产喷墨/蜡制网设备,如瑞士Lüscher公司的JetScreen,德国CST公司的CST圆网/平网喷蜡/墨机等。平版筛网的制作精度已高达1000dpi,圆网也已高达900dpi,印花精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国内常州东风印染厂在90年代初就引进了STORK的激光圆网雕刻机,90年代末佛山南方印染厂又引进了德国CST公司的圆网喷蜡机,为我国印花制网技术的更新换代开了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在先进制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浙大开源光机电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盛纳克喷蜡制网机,配置160个喷嘴,精度达到900-1000dpi的先进水平,制网速度达每平米8分钟,可以加工的平网最大尺寸为4500mm×6500mm、圆网最大尺寸为1018mm×3500mm,重复精度20μm。绍兴轻纺科技开发中心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试制成功的数控印花激光制网机,加工一只1800 mm×0mm的圆网仅需30分钟,雕刻的精度可达1016dpi,接版、套版准确度、均匀性和重现性均达到较高水平。该机2000年10月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以后,受到国内外印染专家的关注,已接受泰国、马来西亚多家客户订货,逐渐投放市场。这些技术的成功开发,也使我国的分色制版一体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迄今为止,无论STORK还是ZIMMER,大部分镍网仍然采用电铸方法来成型。传统的电铸法制成的圆网,网眼为六边形,剖面呈梯形。这样的网眼,很难达到80目(100dpi)以上的精度。而PENTA圆网和NOVA圆网具有沙漏形剖面,对色浆的透过阻力较小,花纹的精细度可以达到125-250dpi。因此,以往只有平网才能胜任的花样,如今也能用圆网来印制了。
国内在镍网制作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山东省昌邑市纺织机械集团昌邑镍网厂以国际上第三代印花镍网(NOVA型镍网)的技术指标为攻关目标,研制成功了EMT经济型印花镍网。该镍网的开孔率,135目圆网达24%,厚度≥0.12mm,165目圆网达19%,厚度≥0.115mm。圆网的厚度均匀度、韧性、透光均匀性等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外NOVA圆网的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以替代进口。
(1)颜料本身的影响:荧光涂料的日晒牢度,气候车度与染料母体的分子结构关系很大。
(2)粘合剂的影响:荧光涂料的皂洗牢度、摩擦牢度与粘合剂的质量关系很大。
(3)固着方法的影响:固着方法取决于粘合剂的成膜要求和温度。
(4)工艺的影响:在滚筒印花时,荧光涂料最好排在倒数第二只,这样再经一只花筒压过,有助于提高牢度。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