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
2025-09-25 21:32:51 责编:小OO
文档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总体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我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同时跟踪未就业应届毕业生状况,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每一位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查宗旨与目的

1.调查宗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全面、准确地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为我院毕业生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详实的参考意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反映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

    2.调查目的。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我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完善我院办学特色。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1.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辅之以毕业生座谈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方式。

2.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主要调查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创业情况、签约情况、升学情况、就业地点、待遇福利、就业单位性质、工作岗位等)、就业观念(就业意愿、择业因素、期望值等)、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以及对就业工作和对母校的总体评价和建议等。

3.用人单位调查。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实际评价(包括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职业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技能、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包括对我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以及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和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情况。

4.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积极推荐我院毕业生,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了解未就业应届毕业生状况,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每一位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调查范围与要求

    1.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学校毕业生工作的延续和深入,每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于每年11月启动,覆盖所有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参与率不得低于80%,有效样本率不得低于40%。

    2.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牵头,确定调查时间、内容、方式等具体事宜;负责对各系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掌握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负责撰写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当年12月下旬形成初步调查报告,次年1月中旬向社会公布当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反馈建议和意见;负责逐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制度。 

3.各系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由各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每届毕业班辅导员负责动员当届毕业生参与跟踪、调查及信息反馈。在了解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跟踪联系网络,建立跟踪调查数据库,作为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基本信息来源。

四、调查结果汇总与利用

 1.根据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撰写年度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同时注意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把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做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2.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促进我院就业创业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3.通过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促进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从而促进我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我院的社会声誉。

4.建立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数据库和专用QQ群,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半年内,过电话、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本制度由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