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NLP学习体会
2025-09-25 21:35:21 责编:小OO
文档
《NLP简快心理疗法》学习体会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心理咨询方法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由于各种理论体系的并存,出现了各种理论整合的发展倾向。NLP简快心理疗法便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产生的一种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NLP简快心理疗法是在NLP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简快疗法”与“NLP疗法”的结合。NLP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专注于修正和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注重人的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实施起来便捷、快速、有效、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新方法。

      其实人类情绪的来源是本人内心的一套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观、规条),外来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已,内在的信念系统才是决定的因素。试举一例:如果你听讲课,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然后是20分钟的休息。休息过后,你刚坐下,老师就因为一些很细微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指责你,对你大发脾气,越骂越凶,更当着众人对你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这个时候,如果你内心冒出一股怒火,是很自然的事吧?这是说,我的行为引起了你的愤怒情绪了。

      可是,假如你在休息期间,朋友给你一个来电,告诉你刚收到的消息,原来我昨天才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你马上结束与朋友的谈话,把手机收起来。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完完全全地做出与前面一样的行为:因为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对你大发脾气,越骂越凶,更当着众人对你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现在,你心里有的情绪怕会是恐惧和担心吧?

改变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就可以改变事情带给他的情绪;

信念系统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情绪和人生成就,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一些人在一次事故中产生了使自己很烦恼的情绪,并且对某些事物变得很敏感,例如,车祸里的伤者对汽车的恐惧、被遗弃的男女对异性的憎恨等。从NLP法的角度看,当事人的大脑是在一次经验里制造出这份情绪感受,应该可以在另一次经验中化解这份情绪感受。NLP法的解决方法就是找出储存引起负面情绪的经验,然后利用同一逻辑把经验储存的网络修改了。如此一来,这个人便在想起该次经验的同时,没有了那一份使他辛苦的情绪。

(1)把焦点放在“解决”,而不是“问题”上:

      传统的辅导工作,强调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用很多时间在找出原因上。找到原因,未必一定就能带出解决,而受导者往往不会在找出原因这件事上十分合作:他或把事情主观地扭曲了;或把焦点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甚至,在很多严重事故的例子里,受导者的潜意识为了保护他,会把那些原因性的往事隐藏,出现失忆或者部分遗忘的现象。

      NLP认为受导者的“未来”更重要:找出他想明天变得怎样,再找出他的“现在”是怎样(这远比他的“过去”,即原因性的往事容易得多),然后引导他认识自己的能力,尝试找出不同的选择,因而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做法,并创造出更理想的明天。这个过程里往往很少涉及事件的“过去”或“原因”,由此把探讨原因的时间缩到最短。

(2)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3)不代替受导者决定人生,而只引导他认识到他有更多的选择:

      辅导者必须随时记得:辅导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假如受导者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总是需要辅导者告诉他,他又怎能“自助”?很多辅导的需要,分析下来,往往就是因为在过去受导者太依赖其他的人、事、物而引起的。我称这个为“托付心态”。

    “托付心态”就是不准备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快乐,而要求其他人、事、物去承担这份责任。比如,以为嫁给一个人便事事得到迁就;有一张书就应该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抱怨、社会、风气、某些人等造成自己的不幸......这些都是“托付心态”的常见例子。既然照顾自己是别人的责任,自己便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口里充满抱怨,心里充满无力感,绝大部分的受导者便是这般的心态。

      从NLP的角度看,辅导者的责任是帮助受导者看到有更多的选择。然而决定哪一个选择、什么时候实行等,却是只有受导者自己才能做的事。一个辅导者告诉受导者应该怎样做,要受导者明白、接受、执行和贯彻,其实是一件很花时间、很难成功的事。NLP引导受导者找出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行。他当然清楚和更愿意执行自己想出的方法,所以节省了很多时间。

(4)不预设“应该是怎样的”;

      NLP的技巧从不用“你应该怎样”去推动受导者,而用“你想有怎样的结果”去推动他。因为人从来都是受内心的感觉推动,就算多么“正确”“应该”的事,如果没有配合的感觉去推动他,即使做也只是敷衍,不会持久。

(5)强调受导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

NLP对受导者的问题持这样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观(信念、价值观、规

条)。他凭这套世界观去处理所有事情。

受导者的潜意识是为给他获得更多更好而努力、总是保护他免受伤害。

动机总是良好,只是所用的方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已。

所有的问题,都只不过是坚持使用无效的解决方法所产生的征象而已。

因此,所有问题都是由受导者制造出来,并且是他在维持问题的延续,所以

也是他能够解决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