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研究
2025-09-25 21:24:37 责编:小OO
文档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已成为电子政务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如何利用政务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水平,让过去“死的、无用”的信息资源变成“活的、有用的”的财富,从而进一提高行政服务能力,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深化和升华。对最近几年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其关键技术、系统主要功能以及应用开发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信息采集;数据交换;应用

一、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工程不断深入,的政务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而这些政务信息资源都发布各个业务子系统中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这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成了“死的、无用的信息垃圾”,如何把这些“信息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是有效管理海量信息资源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体系建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利用。只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在提高行政效能、节约办公经费,以及为社会提供项目审批、信息发布、市场预测、经济分析、热点分析、法规查询、公众意见处理、咨询反馈等方面才能更快捷、更高效。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过程:采集、加工、分析、存储、共享和发布等。要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就必须先进行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为:通过特定技术将不同节点、不同应用、不同结构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机制和规则集成到一起,以提供对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过程的支持。信息资源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的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在合理的信息分类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目录和索引,建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内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交换体系;对信息资源的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由相关关部门和单位分期分批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库。

二、政务信息资源库

政务信息资源体系通过数据集成技术在横向上集成本节点各个系统的数据,纵向上集成上级节点下发和下级节点上报的数据,保证数据交换的及时性;通过元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接口可以对资源库内的数据结构进行整合,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保证信息的利用率。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要做到结构合理、标准统一、管理规范,形成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和广泛共享。

资源库数据类型划分如下图:

图1  数据库类型分类

(一)、数据接口

(1)元数据访问接口

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库中数据结构的数据。通过元数据,应用程序可以知道在信息资源库中存在哪些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元数据访问接口提供了对数据结构的统一修改、访问方法,通过元数据访问接口,应用程序可以调整资源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约束关系,也可以掌握目前资源库的情况。

(2)数据访问接口

数据访问接口为面向应用和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提供统一访问数据的方法,包括维护、查询、统计等数据操作。通过应用系统访问接口,应用系统只需要知道信息资源库的元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而与数据的存储、组织方法无关,这种实现机制有效的屏蔽了网络异构、操作系统异构、数据库异构给数据访问带来的影响,保证了信息资源库的技术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系统的访问,从而既实现了应用的透明访问,又支持了资源库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3)与外系统交换接口

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内容的来源应该是广泛的,与外系统交换接口通过映射技术,将外系统中数据导入到信息资源库中来,同时也可以根据外系统的需要,将信息资源库中的信息按一定格式导出到外系统中去。

(二)、数据管理工作

(1)数据定义工具

数据定义工具是可视化定义数据结构的建模工具,通过数据定义工具,使用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到资源库构成情况,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资源结构。

(2)资源备份/恢复工具

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备份本身不仅仅是完全的复制,而是可以定制的复制。资源的备份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元数据进行备份,也可以根据安全策略、用户设定,自动地执行设定好的备份方案。

三、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应用开发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应用开发以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基于J2EE技术框架,采用作为应用服务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工作流引擎使得用户可以定义工作的流转路径以及每个步骤的执行者,提供图形化的业务流定义和修改,时限管理,业务流统计和监督等完整的业务流管理功能,可更好地适应业务的变化。与自动提醒组件结合,提供统一的待办工作管理。配合认证和授权组件,实现与授权机制的完美结合。工作流机制由可以支持任何交通执法业务流程形式的业务协作。在各应用系统之间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使得业务数据遵循定义的流程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传递处理,业务协同平台为这类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过程建模工具可以很好满足各种复杂业务过程进行描述。通过其图形化的设计能力,使流程的设计变得容易、快速,可以很好满足流程的快速变化需求。

四、数据交换共享

很多机构都己建起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Internet)的使用也十分普遍,但是如何让应用和数据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基础设施,仍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挑战。对于信息化相对比较发达的行业,如银行业和电信业,构建了一些基于传统的“中心辐条”(hub-and-spoke)和“发布订阅”(pub/sub)的分布式应用,这些应用往往是通过特制的昂贵适配器和编写刚性的应用而集成起来的。但是,目前的现实是,要求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而那些复杂而又刚性的应用软件架构变得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在投资和应用方面的需求。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支持的分布计算模型完全基于企业服务的概念(或者简称“服务”)。一个服务是一个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应用开发。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可以动态部署于多个网络节点,好比软件的“代理”一样,并且直接可重用,因为每个服务有定义的输入输出口,并内嵌验证逻辑,在XML服务的章节里将进一步说明。服务在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中是一等对象,可以被地部署、管理、安全保护和从系统中删除。复合应用可以由己有服务(包括Web服务)快速合成,并允许瞬间地改变以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图2 代理端对端架构

(二)、交换服务的实现

综合数据库的访问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提供的预置的数据访问控件,对各节点业务数据库的访问。通过自行开发的数据库适配器、数据访问控件或数据库适配器封装了对数据库和文件访问的过程和相关技术接口,简化了开发过程。数据驱动的同步方式(自动方式):

图3 数据交换的数据驱动同步方式

五、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集成

(一)、数据集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信息要求和应用特点选择了不同的软硬件环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的这种按部门或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导致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的产生。如何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财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数据集成通过一系列软件技术来对“信息孤岛”进行连接、交互和集成,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全局、统一、高效的访问和管理,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环境。

(二)、应用集成

数据集成解决的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可以实现数据层的连通与共享,但是在一些场合,数据集成可能无法实现(如不能直接访问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或者不能达到目的(如涉及到某些业务功能上的交互),这就需要进行功能层的集成了。在异步通信的基础上需要实现一个同步的接口解决这个问题。

图4 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应用集成

六、系统管理

(一)、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隶属关系的调整,组织机构人员的管理以及组织机构属性的变更等。组织机构的管理采用目录树的管理方式,可以方便地拖拉调整组织机构之间的顺序及隶属关系。组织机构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描述、上下级单位(即隶属关系)、人员组成等。组织机构管理就是对上述信息的管理。

(二)、用户管理

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登录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用户信息应能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对用户管理的需要。用户管理主要需要解决用户口令的管理问题。

提供用户、用户组、部门和角色的管理,可以方便地调整部门之间的关系、用户与部门之间的从属关系;支持角色,并且将角色与部门和个人相关联;支持部门、角色、人员间的各种关系,如业务受理人员、审核人员、处室主任等。

(三)、数据安全管理

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并发处理,可以实时增加调整设备、用户、消息,及时生效;个别的异常不能影响整体功能的实现,如在数据交换过程中某一用户消息队列拥阻不能影响其它用户的正常使用。

1、应用访问控制

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访问控制允许管理员对可以使用系统的人员和可以对系统进行的活动设定,从而对资源加以保护。应用访问控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5 应用访问控制流程

整个系统的安全访问控制除了门户的用户认证之外,从几个方面来加强用户的访问权限管理。根据应用的架构设计,整个应用包含统一门户、信息服务程序、基础数据访问接口、数据库系统。

2、数据访问安全

数据访问安全是从数据源上面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基本上采用数据库技术安全体系和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整合来实现记录级的安全访问控制,充分实现了本系统资源的敏感信息域。简化了服务应用程序的编程开发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霖,郭仁忠,桂胜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及案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 2006.

[3]林培龙,刘柏嵩.基于SOA的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32(9) :862-865.

[4]程念胜,张宜生,李德群,等.基于XOP服务协议的高效数据交换平台[J].计算机工程, 2008,34(11):93—95.

[5]王谦.电子政务-战略、标准、绩效与智能决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6]覃正.电子政务流程变革.科学出版社.2006.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