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所有权 2、同类商品 3、银行 4、成交价格、交易所价格
5、版权及有关专利(只有“版权”给1分)、商标、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
6、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7、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8、控制数量(数量控制)、技术性(标准方面)、环保(绿色)
9、、执行对外、物资短缺、履行国际义务
10、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港)、出口工业加工区(还可以填:自由边境区、过境区/直接转口港/转口区、工业科技园区)
二、各题计算4分、分析3分。
1、
计算:RCA=……=2
这表明某国机电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汽车装配产业有效保护率=[(15000-9600)—2000]/2000×100%=170%
这说明该国对汽车装配产业有效保护程度高,有利于汽车装配产业的发展。
三、每小点一般5分,划分四阶段小点1分。
答:保护贸易是指广泛利用各种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近代以来,保护贸易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原因与评价如下:
1、15—17世纪重商主义贸易阶段。这一通过垄断外贸,在晚期也重视出口,以使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原因是商业资本家追求货币积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及重商主义理论和贸易进展等。它促进商业资本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资本的发展,对西欧在世界崛起,英国工业发生起过重要作用;但当一国产业资本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时,这一的副作用就日渐突出,必须让位于自由或自由化贸易。
2、18世纪晚期—19世纪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美德等国家在工业阶段重视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原因是具有先进生产力的近代工业相对落后,理论上认识到这种保护的作用,及国家主权具有相对性。它促进美德等国崛起,成为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国家;理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平衡了自由贸易的局限性。
3、1930年代盛行的超保护贸易。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奖励出口,追求顺差。因为经济大危机,特别是严重失业;及凯恩斯主义理论等影响。评价是,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但过于追求,容易发生贸易战,阻碍国际贸易发展。
4、1970年代的新保护贸易主义等。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原因是当时的经济危机,和各种维护市场扭曲、保护生态环境和战略性产业的理论。这些保护,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但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保护主义倾向。
另外,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长期奉行保护贸易。这些国家竭力发展国内落后产业,推进工业化,进口。原因类同于保护幼稚工业贸易及社会主义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现代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保护过度,也了国内产业进一步发展。
所以,1970年代末,世界各国逐渐综合保护贸易和自由(自由化)贸易的利弊,纷纷加强或推进贸易自由化路线,推行有保护的自由贸易。WTO的成立就是这种潮流的产物。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