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设计部和业务部内审检查记录(带记录)
2025-09-25 21:23:02 责编:小OO
文档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设计部、业务部审核员:审核组长:
审核准则: 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45001-2018,管理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审核日期:2019.3.5
管理体系要求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记录
9001条款14001条款ISO45001条款文件查阅现场检查交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5.3 组织的岗位、职责、贲任和权限Q:公司内各职位职责是否明确?权限分派、沟通和理解是否适宜?各职责间关系是否明确?

E/S:查看部门职责与权限,各部门职责是否有重叠或真空?权限是否明确?理解是否清晰?

是否分派职责和权限,以包括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各过程获得预期效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EOH的绩效和改进机会?在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是否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员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按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被任命者是否被公开?所有管理人员是否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并能在控制的领域内承担责任?

主要职责:职责和权限分配;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实现情况;检测用设施设备管理;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确定,运行环境管理;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是否有变更;外部提供过程控制;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实施控制,应急预案,参与应急演练,评审应急预案,检测过程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 。
6.1.2 环境因素6.1.2 危险源辨识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

6.1.2.1 危险源辨识

E/S:有哪些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信息是否及时更新?

E/S:是否存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确定过程如何控制?

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及时主动?现场核实针对识别出的不允许、重大、中度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实?风险评价是否与运行经验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提供资源,保证风险运行控制提供了信息吗?提供必要的检测活动是否已落实?重点查看企业各过程需要争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批准、传达?

查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检测现场的环境因素识别出现场检测的环境因素有一般固废的废弃。查见《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火灾的发生和固废的排放。

查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有火灾的发生、职业病。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Q:1、公司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4、质量目标是否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6、是否将质量目标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                          7、质量目标是否适时更新?     

8、质量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

E/S:是否建立QEOH目标,目标是否围绕职责、是否围绕部门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并考虑风险和机遇?目标值、目标项适当时是否提供?目标是否选择适当的参数来量化评价?如何沟通?通过哪些方法实现目标?评价目标结果的参数是哪些?

司于2019.2对各部门的指标进行了考核,经过数据统计均已完成了既定目标。抽查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指标制定了控制措施,并已阶段性完成。查看质量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均符合。

7.1.3基础设施Q:1、组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策划和为实现产品/服务过程策划中是否确定和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2、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是否进行了适当的维护?并能保持实现产品的符合性?

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等是否能确定和提供?

公司对于办公环境配备了适宜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电脑、打印机等。对于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均配备齐全,符合要求。
7.1.4过程运行环境Q:1、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

2、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3、公司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

公司提供了相对适当的工作环境,并提供员工外出培训的机会。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Q:1、公司是否具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 

2、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记录是否保存?

设计部无监视测量资源。
Q:1、在在确定产品和服务要求时,公司是否考虑如下因素: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战略要求、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求? 2、是否建立过程控制,产品和服务验收的准则,公司是否考虑:风险和机会、质量目标、产品和服务要求? 3、根据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性质和复杂度,公司是否确定所需的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是否充足? 4、公司是否制定有效措施,用于控制:确认满足了准则、交付了预期的输出、识别了需要改进的区域?5、公司是否形成并保持、保留准则及支持准则的运行的成文信息?

E/S:组织有哪些运行控制?根据运行的性质、识别出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确定的合规义务有哪些运行控制要求?有无明确运行准则?对变更的控制?异常情况的评审?产品设计开发的输出的有关信息中是否包括生产周期每一阶段的环境要求?采购过程的控制?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的类型与程度?运输、交付、使用、最终处置等?现场验证控制是否有效:噪声控制、化学品控制、废弃物控制、污水控制、废气控制、能源资源控制、职业病防治管理等?

公司对服务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策划。划分了各过程,确定了研发和销售需要的设备、监测设备、研发销售人员的需求,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关的规范等。通过识别与评价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确定了研发服务流程。无外包过程。

设计部现场未配置灭火器。

8.2应急准备和响应8.6 应急准备和响应E/S:有无应急准备?应急准备物资是否齐全?现场有效性如何?响应的管理?是否进行了预案演练?是否定期评审响应措施?是否发生过紧急情况?是否进行纠正措施?是否向有关相关方提供信息或培训?

潜在事件、事故是否遗漏?预防手段如何保持?应急程序是否有验证?如火灾、报警、灭火整个过程是否按规定去做?

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查火灾、触电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的记录,公司于2019年2月举行了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均显示良好。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顾客沟通         

内容包括:

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Q:1、公司是否沟通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细节,以便顾客理解提供的是什么?                            

2、是否明确顾客可如何联系公司进行提问、订购产品或服务?公司将如何告知顾客相关变更?           

3、是否建立适当形式让公司从顾客处获取有关问题,疑虑,投诉,正面和负面反馈的信息?             

4、适宜时,是否可确保顾客得知公司如何处理和控制顾客财产?       

5、是否可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积极与顾客就可能的事宜和可采取的措施进行沟通。这里的事宜是指对满足顾客要求有负面影响的问题。

编制了程序,对客户的需求能够各部门对其进行合同评审,符合要求。
1、定义产品和服务要求时是否考虑: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是什么、顾客需求和期望、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在确定是否满足了作出的产品和服务承诺时,组织宜考虑如下因素:可用的资源、能力和产能、组织知识、过程确认?
Q:1、公司是否评审了对顾客作出的承诺?评审内容包括:a)交付和交付后的行动,例如运输,用户培训,现场安装,质量保证,维修,顾客保障;

b)是否可满足隐含的需求——产品或服务宜能满足顾客的期望(例如,酒店房间预期是干净的,提供基本的设施,且预期酒店员工能有礼貌和乐于助人;瓶装水应能安全饮用);

c)组织为超越顾客期望/提高顾客满意度/符合内部方针而选择满足的其它要求,

d)是否已考虑和满足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e)是否对合同或订单做出了变更。                                  2、是否保留评审信息所形成的文件?

Q:如项目要求发生更改,是否及时将更改通知相关人员,相关文件是否进行修改并保留。部门负责人介绍暂时未发生合同变更的情况,如合同变更,需要重新组织各部门进行评审。
8.3 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开发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

Q:公司是否建立和实施设计开发过程?

1)是否对每一项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策划和控制?是否符合产品的特点?

2) 策划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其法律内容是否确定了设计开发阶段和进程、各阶段活动(含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内容?

3) 是否明确了开发活动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 设计过程中不同之间小组的接口管理是否明确职责分工?沟通和衔接是否有效?

5) 策划输出是否随设计进展适当予以更新?

Q:1) 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设计开发输入是否有规定?形成何种文件?有关输入是否保持其记录?

2) 是否明确了输入的内容,其中包括: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3) 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是否进行了评审,以保证其完善、清楚且不自相矛盾?

Q:1) 是否按规定在适宜阶段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2) 是否评价了该阶段的设计开发的结果有满足要求的能力?

3) 是否能在评审中识别和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以期有效解决?                            4)评审的结果和评审决定采取的措施及其实施的情况是否予以记录?

5)是否规定了开展设计验证活动的办法?

7)其验证方法是否适当,足以确保输出能够满足输入的要求?

8)验证是否有明确的结果并予以记录?

9)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实施是否予以记录? 10)对设计和开发确认的目的性即确保产品能够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对施工部门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

11)是否按规定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其方法是否适当(不可行者除外)?

12)是否有明确的确认结果,并对确认中发现的问题和任何必要的措施实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Q:1)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规定形成文件?并对设计输出进行了验证?

2) 输出文件是否包含或规定: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3) 输出文件在开发之前是否按规定权限批准?

Q:1)应识别设计和开发更改并保存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之前得到批准。

2)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评审?

3)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是否记录?

公司依据机动车尾气相关排放标准进行开发软件,对标准要求的内容均进行了符合性的评审,从人员能力、设备、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符合要求。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Q:1、公司是否识别由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2、公司是否制定措施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管控?3、对外供单位是否明确管理控制目标?是否能满足顾客要求及满足适用法律法规要求?4、公司是否确定并实施对外部供应商实施的具体管控?是否进行供应的验证?编制了程序,暂无外包过程。
8.5.1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输出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顾客或外供方财产的控制  

8.5.4防护

8.5.5交付后的活动

8.5.6更改控制

Q:1) 组织是否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施工和服务提供。

2) 生产及施工现场是否得到相应表明产品特性的信息以确保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3) 生产、施工和服务是否得到必要的作业方案等?是否得到技术、安全交底?防范人为错误?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实施?

4) 施工/生产/服务设备机具/设施是否满足生产/服务运行的要求?是否鉴定通过?是否进行了维护和保养?

5) 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齐备并满足要求?是否鉴定通过?

6)是否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收集和检查生产、服务的过程记录?

7)是否对需要确认的过程进行确认或再确认?

1、在适当时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行的全过程规定了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并实施?

2、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惟一性标识?

3、针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要求,是否有规定并进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识?

Q:1、是否明确了哪些是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包括知识产权,并作出控制的规定?

2、如何爱护和保管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包括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

3、出现的问题(如损坏、丢失、不适用等)是否做好记录及报告?

Q:1、是否针对产品或服务在组织内或到交付预定地点期间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要求和措施? 

2、是否按要求对产品或服务及产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已实施适用的防护?

Q:1、是否有针对此次产品或服务的实施进行合格性评价?                     

2、是否实施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服务?                          3、是否满足顾客要求?                      

4、是否收集顾客反馈记录?

Q:1、生产和服务是否有变更?            

2、变更是否留有评审?          

3、变更实施前是否有验证或确认?

4、变更是否有批准?

5、变更是否有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设计部根据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标准编制了适宜的作业指导书,并根据设备操作说明编制了《设备操作规程》,并对其进行了培训。

分析了检测过程中的风险与机遇

公司涉及的顾客财产为顾客的信息,暂无其他顾客财产。

对设备的使用做到防护得当。

对于服务完成后及时通过客户回访来收集数据,暂时未发生变更的情况。

8.6产品和服务的验证、放行Q:1、对产品和服务的放行是否有适宜人员的批准,并可追溯?                     

2、对放行人员授权是否有文件化信息来确定?                 3、 施工及生产工作中是否进行了规定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对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或检验能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施工日志能否反映过程检验内容?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记录?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者?

4、在产品已满足了各项要求后,方可放行产品和交付,在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内部验收?

5、是否实行当产品未能完成之前放行时,除非得到有关授予权人员的批准及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策划安排均已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是否实施了分阶段及竣工验收?

6、对产品放行是否做出规定并实施?

7、交付和交付后的服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实施?

设计部经过不断设计改进,满足了客户要求
8.7不合格(产品和服务)输出的控制Q:1) 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评审和处理控制方法,并明确了控制及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有无分级报告流程?

2) 是否按要求开展控制活动,包括:

-----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经有关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使用或应用?

对不合格的评审方式是否明确?评审结果是否得到实施?不合格是否得到纠正或再次验证?

3)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并保存。

4) 对交付或开始使用不合格是否采取措施并实施?是否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5) 是否对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由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或顾客批准?

设计部经过不断设计改进,满足了客户要求
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Q:1)组织对产品的特性和接收准则是否进行了规定?

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进行了策划/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哪些监视和测量,并形成文件(指导文件)?

3)何时实施监规测量?何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保留成文的信息?

E/S:目标的完成情况?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量?运行过程中的准则的实际数据?确定为合规义务完成情况?环境绩效的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监视测量过程中是否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管理的?收集事故、职业病、事件等检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

办公室组织实施检查,查见有《环境检查记录》,检查的内容有环境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噪声、应急预案、相关培训等,《安全检查记录》检查的内容有检测设备管理、电气管理、消防管理、安全教育、应急管理等,未见异常。
10改进

10.1总则

10改进

10.1总则

10 改进Q:公司是否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

E:如何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体系运行的不足予以改进;通过对顾客进行回访或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意见,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确定产品的符合性;通过对日常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过程的监测,发现问题和潜在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对于日常检测服务和环境安全运行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暂未发生不符合。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1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Q:1) 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

2) 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

3) 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

4) 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E/S: 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采取何种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置时产生的后果包括?

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

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

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更新风险和机遇以及管理体系?

有无相应的记录来证明不合格的性质、随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纠正措施产生的结果?

10.3持续改进                 10.3持续改进10.2 持续改进Q:公司是否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E/S:公司是否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