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肝纤维化五项检测意义
2025-09-25 21:23:18 责编:小OO
文档
肝纤维化五项检测意义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作者: 点击数: 742 【字体:小 大】

肝纤维化五项检测意义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慢性肝病在进入肝硬化前尚有逆转可能,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评价、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肝纤维化形成的动态变化中观察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反映肝纤维化的主要血清标志物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 透明质酸(HA):HA由间质细胞合成,肝脏内皮细胞摄取和降解。因此,肝脏的实质性损害可导致HA的合成增加和降解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HA水平升高。就肝病患难患者而言,总体水平依据病损和病理改变程度表现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急性肝炎HA可轻、中度升高;肝癌患者HA可明显升高。  

2. 层粘连蛋白(LN):正常肝脏中,LN主要存在于胆管、血管及淋巴管的基底膜中,肝窦内无LN,当肝脏发生持续性损害和肝纤维化时,LN可沉积在肝窦内造成肝窦的毛细血管化,导致血清中LN升高,肝纤维化呈现动态正相关。此外,由于肝窦基底膜形成使窦腔变窄,肝内血流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基础。因此血清LN是反映门静脉高压有意义的指标。同时LN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基底膜相关疾病”及糖尿病等有关。LN与HA、IV型胶原等相平行。  

3. 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PⅢNP是Ⅲ型胶原在肝细胞外沉积前,经氨基端肽酶裂解所产生的氨基端多肽。随着肝病的加重,PⅢNP的合成增加,则血清中浓度可升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PⅢNP浓度递增。是判断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  

4. IV型胶原(IV-C):IV-C是基底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常肝脏肝小叶Disse间隙缺乏基底膜。IV型胶原含量甚微。肝脏发生纤维化时,早期即可见其增生,且转移率较快,最后与持续沉积的层粘连蛋白形成完整的基底膜,即“肝窦毛细血管化”特征性表现。IV-C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是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IV-C亦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细胞癌病程演变,IV-C在血中含量逐步升高。  

5. 甘胆酸(CG):CG于肝内合成,由肝贮存,经肝肠循环在肠内被重吸收,经门静脉绝大多数被肝脏摄取。当肝细胞受损或肝有疾病时,则可引起CG代谢和循环紊乱。血清中CG水平升高。临床证明在肝损害的生化指标中,CG比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等试验更为敏感。尤其是在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时。CG升高程度与急慢性肝炎的活动程度及肝硬化的病理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采血要求】:  

清晨空腹采血,用干燥管抽取3ml送检。  

【检测时间】:  

每周四做实验,周五下午4点出报告。  

【送检地点:】:影像楼3楼核医学科。电话:26333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 尿蛋白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03-1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