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南瓜栽培技术要点
2025-09-25 21:24:20 责编:小OO
文档
南瓜栽培技术要点

  南瓜种植历史悠久(公元前5000年),世界各地栽培广泛,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是蔬菜中资源最为丰富、形态变化最大、色彩最为丰富、最具有变异性的种类,被称为植物界“多样性之最”。中国栽培的南瓜主要有南瓜、笋瓜、西葫芦,在云南省还栽培有黑籽南瓜。

  一、南瓜栽培技术要点

  (一)南瓜品种及播期

  1.南瓜品种的分类

  按成熟期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果实大小分:大南瓜、小南瓜;果实形状分:圆南瓜、长南瓜;用途分:食用品种、观赏品种、嫁接品种。

  2.南瓜的适宜播种期

  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定植时期以及市场需求确定。

  3.南瓜的播种量

  要根据种发芽率、种子纯度、定植密度等条件来确定,此外要增加10%~20%的备用苗以备补苗。一般情况,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用种量为每公顷4.5~13.5千克(每亩0.3~0.9千克)。

  4.南瓜育苗的苗龄

  露地栽培:苗龄一般20~25天并具有2~3片真叶;保护地栽培:苗龄30天左右,此时幼苗3~4真叶。壮苗的标准:苗龄25~35天,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0.5厘米,有3~4片真叶。

  (二)栽培技术

  南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地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开始露地直播,要使幼芽在断霜后出土。

  1.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若是爬地栽培南瓜(西葫芦除外),行距为2~3米,株距0.5~0.7米;若是搭架栽培行距为1.5~2米,株距0.7~1.0米。栽培西葫芦行距为1.2~1.5米,株距0.7~0.9米。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圈肥做底肥,一般每亩施基肥2500~4000千克。

  2.播种与育苗

  南瓜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

  育苗移栽,先准备好苗床或育苗杯,浇透水,将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保持床温或育苗杯温度在20℃~25℃,3~5天就可出苗。南瓜出苗期间,注意随时轻轻摘掉种壳,以利子叶展开。苗期,要适当控制土壤湿度、苗间温度,防止苗徒长。为了促进南瓜根系发育,利于蹲苗,可进行1次移植,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直播,每穴播种2~3粒,要防止老鼠将种子吃光,造成缺苗。补苗后,由于苗生育时间不一致,不利于田间管理与操作。

  3.定植

  由于云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瓜的定植时间也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4.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无论那次进行操作,都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要将南瓜植株及叶搞坏。

  5.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应在这个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厘米处,开沟施肥,每亩可施500~1000千克的腐熟粪肥,或15~20千克的速效氮肥,施肥后要灌水,防治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并在肥后要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6.整枝与压蔓

  栽培西葫芦一般不进行打顶整枝。栽培南瓜时,有时,由于枝叶过旺,易引起化瓜。因此,一般在真叶出现6~8片时,进行摘顶,促进发生侧枝。一般南瓜的侧蔓最多留3~4条,留3条最佳,若是有特殊栽培需求,则根据需要进行整枝打蔓、留侧蔓。

  7.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都是在早晨6点以前就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座果率,授粉要在早晨9点以前完成。

  二、病虫害及缺素症防治

  南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瓜守和蚂蚁等为害,应用乐果1000倍液,即可收到较好效果。幼苗期可用1500~2000倍液浓度来防治。防治瓜守、蚂蚁应在上午露水未干时进行,效果比较好。也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效果都较好。

  南瓜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病毒病。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南瓜的生长发育,造成缩短生育期、减产,并降低品质。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主体,故要想防治病毒病,必须先治蚜虫,再进行防治。南瓜白粉的症状:此病主要侵染叶片,亦为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为害果。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叶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似撒上一层白粉,严重导致叶片枯黄。

  南瓜白粉病

  发生白粉病的条件:露地栽培的南瓜,当田间湿度较大,温度在16℃~24℃时,白粉病很容易流行,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病情即受到抑制;在温室、塑料大棚里容易造成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的条件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且常较露地南瓜发病早而严重。

  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适,尤其偏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预防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喷施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喷施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喷退菌特1500倍液。

  南瓜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尚未发现病叶和茎蔓染病。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接近成熟或已成熟果实上,初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后变成暗褐色凹陷斑,逐渐扩大,病斑凹处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粘质物。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实施轮作;加强温、湿度管理;棚室中栽培可采用烟雾法;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3次左右;可用1000倍的退菌特药剂防治。

  南瓜蔓枯病

  症状: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病斑初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其上微具轮纹。蔓染病,病斑椭圆形至长梭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状胶质物,严重时形成蔓枯,导致果实不长。果实染病,轻则形成近圆形灰白色斑,具褐色边缘,发病重的开始时形成不规则褪绿或黄色圆斑,后变灰色至褐色或黑色,最后病菌进入果皮引起干腐,一些腐生菌乘机侵入引致湿腐,为害整个果实。

  防治方法:选择轮作;选用无病种子;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发病初期喷淋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00倍的瑞毒病锰锌。

  南瓜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淡绿色后变黄色病斑,受叶脉带棱角,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淡灰色稀疏的菌丛。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可喷洒瑞毒霉锰锌1000~1500倍、70%乙磷锰锌500倍液、%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南瓜疫病

  症状:茎、叶、果均可染病。茎蔓部染病,病部凹陷,呈水浸状,变细、变软,致病部以上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暗色水渍状斑,软腐、下垂,干燥时呈灰褐色,易脆裂。果实染病,初生时水渍状暗色至暗绿色斑,后迅速扩展,并在病部生出白色霉状物,2~3天或几天后果实软腐,在成熟果实表面上有的产生蜡质物,生产上果实底部虫伤处最易染病。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深翻土地,轮作,提倡轮作或高畦栽培;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浇灌和喷淋75%甲霜灵800+1000倍代森锌溶液、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缺素症

  南瓜缺素症与病毒病症状十分相似,致使判断失误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

  1.缺氮症状:植株叶片小,新叶淡绿,从下到上慢慢变黄。先是叶脉间发黄;花落后坐果量少,果实膨大缓慢。

  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作业时施用有机肥过少,土壤含氮量降低或氮元素被雨水冲走;另外收获量大,造成土壤中氮肥肥含量减少,追肥不及时也容易出现缺氮病状。

  防治方法:根据南瓜对氮、磷、钾三要素和微肥的需求,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防止缺氮。低温条件下可施用硝态氮;田间出现缺氮症状时,应立即在根部增施氮肥,也可叶面喷施。

  2.缺铁症状:植株新叶、腋芽开始时变黄发白,尤其是上部叶片、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和新叶叶脉先黄化,后逐渐失绿;叶片的尖端坏死,发展至整片叶子淡黄或变白,叶脉尖端失绿,出现细小棕色斑点,组织容易坏死,花色不鲜艳。

  原因:在碱性大的土壤中,磷施用过量导致缺铁;土壤中的铜、锰等元素过多时,会影响南瓜对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也会出现缺铁病状。

  防治方法:土壤pH应保持在6~6.5之间,可以施用石灰,但不可过量,避免土壤变为碱性;土壤不要过干或过湿;叶面喷洒0.3%硫酸亚铁水溶液。

  3.缺锌症状:叶片小且簇生,斑点先是在主脉两侧出现,主茎节间缩短,叶片小而密,分枝过度,植株矮化,从中间叶片开始褪色,叶的边缘由黄逐渐变为褐色,叶缘枯死,叶片呈现稍外翻或卷曲。

  原因:光照过强或吸收磷过多时易出现缺锌症状。若土壤pH过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够的锌,也不易被溶解或吸收。

  防治方法:土壤中不要过量施用磷,而要有选择地施用酸性肥料来降低土壤的pH值,田间可每亩施用1.5千克左右严硫酸锌,也可喷洒0.2%亚硫酸锌溶液。

  三、南瓜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选种:根据栽培目的选择良种。

  选地:要考虑浇、排灌方便,交通方便,有机质丰富,前茬作物没种植过瓜类作物的土壤种植。

  播种时间:考虑市场、品种生育期、气候、土质等。

  苗期管理:在1片真叶时,用0.2%尿素+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喷施,每7~10天1次,共喷3次左右。

  移栽地或直播大田的准备:每亩施有机肥450千克,普钙25千克,复合肥17.5千克,按株行距0.6米×2.0米挖穴。

  整枝:一般两蔓整枝,两蔓方向一致,互不干扰,平行生长,利于充分接受阳光、通风。(注意:不能在雨天或有露水的时候进行,以免病害暴发。)在爬地栽培中,有些还会进行压蔓,主要是为了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座果:一般第一朵雌花摘除,若发现畸形瓜,要及时去除,防消耗养分,每株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留瓜数量。(人工授粉以上午9时以前进行为宜,以后不易受精。)

  四、西葫芦与南瓜的不同之处

  西葫芦按植株性状分矮生类型(早熟)、半蔓生类型(中熟)与蔓生类型(较晚熟)三个类型。西葫芦生长发育近似于南瓜,其不同点是:①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南瓜稍快,果实的生长期较短,为30~40天。②以嫩瓜为产品,种子未变硬前采收,每株座果数和采果数均较多。③需水量大。

  五、南瓜增产的措施

  为提高南瓜产量,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使单产提高30%以上。

  摘顶:当瓜蔓长到2米,将主蔓生长点摘去,即可长出3~4年支蔓。

  搭架:当支蔓长到2米,将藤蔓引上棚架。

  授粉:防止雨水冲洗雌雄花,要进行防止。在上午9点以前授粉。

  摘叶:在已开花结果的瓜蔓上,及时摘去脚叶和老黄叶,并除去30%的雄花

  搭架:结2~3批瓜后,将蔓节上长出的不定根埋起来。掌握埋茎时间,过早,易引进徒长;过迟,不定根萌发生长缓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