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拍好孩子的照片--写给妈妈的单反摄影教程
2025-09-25 21:42:59 责编:小OO
文档
 

一、你为什么买单反?

1、追求背景虚化,照片的层次感

2、抓拍速度快,便于拍摄运动能力强的孩子。

3、各种手动设置,满足弱光下的拍摄需求,避免使用闪光灯

4、颜色艳丽漂亮。

二、好照片和什么有关?

1、背景的虚化和什么有关

为什么我买了单反了,拍出来的还和DC差不多,达不到背景虚化的效果?

要知道,背景的虚化,一是和焦距有关,二是和光圈有关。焦距越长的越虚的厉害,比如85mm的比50mm的虚化漂亮,135mm的又比85mm的漂亮,但同时,光圈越大的越虚的厉害。如果您是使用18-55之类的套头,虚化效果就远不如定焦大光圈的好。因为套头光圈太小,而且不是恒定光圈。

如下左图是50mm/F1.8造成的背景虚化的光斑,右图是135mm/F2.0的虚化

2、皮肤的粉嫩和颜色的鲜艳怎么做到?

照片的颜色,和曝光是否合适的关系非常大。但在我们研究曝光之前,可以先对相机做一些设置,也可以改善照片颜色。

佳能的机器菜单里有一档“照片风格”,一般我设置为“人像”,这个模式拍出来的皮肤比较粉,颜色鲜艳红润。

设置方式:MENU—照片风格—人像

尼康的机器也可以设置鲜艳模式,方式:

菜单-拍摄菜单-优化校准-鲜艳

另外,可以对这些模式进行微调,使颜色更符合自己要求的视觉效果。

以佳能40d为例,以下是我自己研究出来我自己喜欢的颜色风格:

----照片风格-人像

----液晶屏上出现表格样的样式,人像后面有一串数字,默认的应该是2,0,0,0

----按INFO进入设定

----出现: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

----锐度标尺向右移,加一格,饱和度右移,加2格,色调左移减一格(色调向左偏粉,向右偏黄)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5018这样本来颜色会偏灰饱和度不够的镜头。

下图是用修改过的模式拍摄的照片,是不是很鲜艳呢?

3、锐度和通透感和什么有关

我个人理解的锐度的含义是:主体边缘清晰锐利,和背景的区分明显。

锐度和镜头有直接关系。有的好镜头,锐度非常棒,例如135MM/F2.0,象5018锐度就差一些,尼康的机器锐度比佳能强,佳能是偏软偏柔和的。

另一个和锐度有关的,就是手稳,这是真的。回家练举重先。不是每个人都拿到相机就是大师,我刚买相机时也是怎么拍怎么虚,多练,还有就是拍摄时要当机立断,给孩子拍照容不得犹豫,一犹豫就跑了,焦点跑了,当然也就虚了。

通透感--就是照片看起来似乎空气都透明了,皮肤也透明白晳,非常干净亮堂。

直接影响通透感的是曝光,这是拍照最需要掌握的技能。

控制曝光可以通过光圈、快门速度、以及ISO来进行。

我个人比较喜欢过曝一点的曝光,这样看起来比较亮堂,尤其孩子的皮肤看上去比较透亮。

如下两图的曝光程度是我最喜欢的。

三、曝光

1、光圈和快门

·光圈=人的瞳孔

·快门=眨眼速度

·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和睁大了眼一样。

·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因为这个数字表示的是镜头内被覆盖的面积,数字越小,被盖住的越少,当然中间露的洞越大啦。

·快门就是眨眼,多长时间眨一下呢?就是允许外面的光通过光圈的时间有多长,时间越长越亮。

·环境越暗,需要的快门越慢。

·我们的相机会有几种自动模式:

 

光圈优先:手动定义光圈大小,相机自动测光,快门值自动会设定了。

快门优先:手动定义快门速度,相机自动测光,自动调整光圈,多用于拍摄运动场面,比较少用。

例:在光圈优先的模式下,光圈设为5.6,快门比如自动是1/30秒,如果光圈增大为4,那快门将变为1/60。也就是你优先了谁,你设定了谁,另一个自动就跟着变了。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也就是从焦点的最实的地方变虚的距离越短。比如你开到50mm/F1.4的最大1.4光圈,有时候照人的脸部,会发现,一只眼清楚一只眼虚,这就是因为景深浅的缘故。

 

2、曝光补偿

液晶屏上都有一行象刻度尺一样的一行,中间是0,两边是1、2,这是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可以在光圈优先的模式下,对曝光进行微调。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可以把这档再+1到2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让画面更亮一些。我一般常年设在+1的档位上。

3、ISO

如果不懂得设定iso,有时候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会发觉即使光圈开得最大,拍照时快门就会变得很慢,很虚。或者是发现拍出来的照片有非常多的噪点。

Iso是感光度,它的大小是相机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数值越大表示感光性越强,反之则弱。比喻一下,好比人是不是近视,如果眼睛不近视(光线很好),这度数就可以最浅,近视的越厉害(光线越弱),这度数就越高。在弱光环境下,一般都要采用较高ISO,比如0,800,甚至更高。但高ISO的缺点是照片噪点过多。

所以只要光线许可,尽量采用低ISO,比如ISO100。ISO值可以和光圈快门配合控制曝光量,通常加一档ISO,光圈就可以获得缩小一档,或者快门加快一档而取得同样的曝光效果。

 

比如这图,在饭店里光线很差拍的,ISO800,看原图会看到非常多的噪点。

4、测光方式

我个人习惯基本都是用点测光[ · ]

如果逆光拍摄,可以尝试用局部测光[ () ]

逆光拍摄时,可以尝试在拍摄时增加曝光补偿或手动放慢快门,但逆光容易拍成背景曝成一片白色的效果,如果不想背景太曝,可以尝试用反光板或者外闪给脸部补光。

·遮光罩有助于逆光的拍摄。

·最好采用侧逆光,不要直对光线。

 

下图两张逆光的光线都是侧后方的侧逆光。

·我的一些习惯设置

1、室外基本都用光圈优先模式。因为室外的光线是在不停地变化,太阳一会儿在头顶,一会儿走到了侧面,孩子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所以如果用全手动档,就会忙于调各种设置,而错过了孩子的精彩瞬间。

光圈优先档,在拍摄前,你只需要根据环境光线,设定好ISO,和光圈,然后就照就可以了。ISO,基本在100-200左右,阴天可能会是200。室外光圈不用开到最大,一般2.5-2.8左右即可,光圈如果设得太大,有时候也容易拍虚。。

室外比较好的拍摄时段是清晨到10点半之前,下午3点之后。中午的光线过于强烈,从顶上直射,容易形成脸上大块阴影,不宜拍照。

这张是中午拍的,中午的强光容易造成过曝的效果,衣服部份全都成了白色高光。

其实略阴的天气比较适合拍照,没有强光,色彩柔和。这张照片是多云的天气照的,ISO是100,光圈优先,光圈2.0。

2、室内拍摄我一般都用全手动的M档,因为室内灯光比较稳定,灯泡不会跑,用M档,比较能保障照片的曝光合适,有时候室内光线不是特别充足时,用光圈优先也容易令快门速度变慢出糊片。M档的话,试一张,调好快门,就比较轻松了。室内拍摄一般我都开最大光圈,至少是1.8,ISO400-800,快门速度在60-100左右,光线越暗,ISO需要开得越大,快门也要越慢。

尽量让孩子在亮堂的地方拍摄,面朝光源,尽量不要背靠光源。

象我家,我一般都用400的ISO,不过可能有的家庭用400的还太黑,因为我家灯泡非常多,那种吊灯,十三个灯泡,各一个15W的节能灯,拍照时会打开。所以我用5018就够了,换镜头不如换灯泡哈,大光圈也不过如此了。

四、白平衡

一般我们最多使用的是自动白平衡。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改变。

不同的环境光,会造成不同的色调。白炽灯是黄光,节能灯是白光。拍照最好是在白光下进行。

如果家中现有灯光是白炽灯,可以通过设定自定义白平衡的方式进行调整。

其实之前我也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白平衡,就是自己按相机,看到这个东西,平时我们的白平衡都是放在自动上,我看到菜单里有一项:自定义白平衡。我就琢磨,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它想找一个可以用来当基准的标准的白色,以这个白色为标准,来校调其它的颜色,那么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白色找对了,其它的就对了。

 

·于是我在当前的灯光条件下,拍了一张我家的白色墙面,让白色充满画面(拍白色时可能无法自动对焦,把镜头对焦方式切换到手动对焦就可以拍了,或者先移出白色,找到一个有色差的东西,半按快门对上焦,再移回白色上按下快门)

·从相机菜单中找“自定义白平衡”,然后选择这张白纸照片,它会提示你是否将这张照片设为自定义,点确定。

·也就是说,让相机在现在这个条件下,以这个色调下的这张白色作为白色的基准。然后,把相机拍摄时的白平衡方式选为“自定义白平衡”,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左图是调白平衡前饭店的黄光,可怕

·右图是设了白平衡后的效果

五、光线的运用

1、新手比较安全的用光方式是顺光拍摄,也就是光线从我身后射来,正好打在孩子脸上,这样脸上会比较亮。

2、拍摄时如果室内光线不佳,白天尽量让孩子靠近窗口。脸向光源,眼睛看向光源的话,眼睛里会有反射的光斑,所谓的“眼神光”。比如灯在头顶,让孩子坐在地上玩,大人站着和他说话,他总会有某次会抬头,头顶的光正好打在脸上,运气好的时候也会有眼神光,哈哈。

 

 

3、也可以尝试在昏暗的环境中,一盏台灯打出来的效果。

周遭都压暗,只有脸部亮起,营造静谧的氛围。

 

4、逆光

逆光很不好掌握,但绝对值得尝试,人物镶上金边的感觉超好。只要曝光把握得当,你也能做到。

可以先在夕阳西下时尝试一下逆光,那时的光线没有那么强。

 

六、构图

1、背景不要太杂乱。

咱以前用DC,感受最深的就是经常在照片里全是人腿,可怜的娃一个人在人群中。本来期望是用单反把这些人腿全虚了。基本,就算是用单反,人腿就算是虚了,也是会影响效果的。所以在取景时就需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取那背后的人群,如果碰上人特别多的时候,可以选择“不拍”,实在想拍,试一下从上往下俯拍的效果,但这样的效果最好是拍特写,不要拍全身,全身的话会很象鼠小弟,而且地面面积太大了也不好看,离近一些,拍个大头,传说中的糖水片,也不错。或者在花丛中,从上往下俯拍,也很出效果。还有背靠单面的墙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图是在人超多的游泳池中,角度稍俯一点,就能避开后面的人群。

 

2、学会留白,最好是顺着孩子眼神或者动作方向留空,会比较有艺术感。人物尽量避免居中,尤其是横版照片。

3、纵深感

经常让我们很有感觉的片子,是在人物身后还有景物的延伸,比如铁路呀、栏杆呀、爬满长青藤的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这些场景里玩(不要强迫哈,反正是玩嘛,只是引导他们在这个地方玩),然后拍摄。

4、大头照和环境人像

我相信很多买单反的家长,第一目的先是:我要让背景虚!没错,单反是能让背景虚,让主体突出,光圈越大虚的越厉害。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照的一律是大头照,糖水片。所谓糖水片,就是背景虚的不知道你在哪里,就剩一片模糊了。刚拍时觉得老好了,时间一久,看着就会视觉疲劳,千篇一律,都想不起来这是在什么地方了。既然都虚成一团了,还拍啥外景啊,在家拉个背景布得了。我们拍照还是为了记录孩子的生活,如果全成了一水儿的糖水片,那也没啥意思了。所以我也在改正自己,向环境人像靠拢,也就是在照片中尽多地摄入周遭的环境,树、花、人,光圈不要开到最大,让周围的东西虚的不那么厉害,拍摄距离稍拉开一些,构图中注意其它物品的位置,这时的照片才变得有意义,更值得回味了。

 

我最早期的大头照,好大的头

学习渐渐拍摄带环境的人像。

4、视角

拍孩子的视角,最好是蹲下,镜头和孩子的眼睛平行。

在一些特殊构图中,可以采取俯拍,仰拍等方式。如果俯拍,个人感觉采用对角线构图会比较好,也就是相机略歪一下,比如上面在华联商场里我拍的那张那样的构图方式。

尽量避免有地平线从孩子脑袋中部穿过。

尽量避免脑袋上长树等情况发生。

七、关于对焦

·拍孩子只能用自动对焦,不要去梦想用手动对焦,对于一个跑得飞快的孩子来说,用手动对焦是自己找崩溃呢。

·相机有单点对焦和九点自动对焦两种方式。

·一般用单点对焦曝光会比较准确

·单点对焦中,九个小方块中,中间的一个是最清楚最锐利的焦点。可以通过按钮改变焦点进行构图,但其它的焦点曝光有时会不准确,而且容易虚。或者可以采取半按快门后锁焦移动相机二次构图的方式。

·有的妈妈说:我一半按快门,九个小点里闪红好几个。那是因为你选择的不是单点对焦,而是九点自动对焦。九点自动对焦不确定使用哪个焦点,属于“逮着哪个是哪个”,由相机自动选择。一般相机会选择离相机最近的一个物体对焦。所以用这种方式对焦孩子前面最好不要有遮挡的物体,不然,您很可能就要给一个静物照了张相,孩子成背景了。这种方式我一般用来拍跑动的时候的孩子,方便构图,但失败率也比单点高一些,因为曝光和焦点有时会不准确,或者可以用M档,用中间点先测了光,手动设好曝光,再用九点,曝光应该会准确一些。

·对焦模式:

相机有三种对焦驱动模式。

按下:AF DIVER按钮。

·ONE SHOT:单次自动对焦。最为常用。通过半按快门启动,一旦认为准确后,只要将快门完全按下即可。这种对焦完毕后焦点会自动锁定,只要半按快门不松开,就可以不改变焦点重新构图,但前提是孩子也不动。

单次自动对焦适合拍静止不动的物体。

·如果是移动的物体,适合使用AI SERVO伺服对焦。它多用于在运动中的物体拍摄。还可以结合高速连拍。它可以连续跟踪运动主体。伺服对焦可连续跟踪运动主体,象咱们拍孩子还是比较适用的。有时候用这种对焦方式,拍出来的会比单次的锐利。

·智能自动对焦AI FOCUS,它是自动选择对焦模式,将单次和连续自动结合起来用。只要你对准焦点半按快门不放,镜头就始终在自动追踪你选择的焦点对焦。如果你的镜头有超声波马达,这种方式还是比较适用的。(这种方式我从来没用过,这知识也是这次讲课我恶补时才知道,看字面,我咋觉得这个更好用呢?可为啥没人说用这种啊?真正的大师来给解个惑呗)

八、其它

关于逗引孩子拍照。我一直认为,不要让孩子有拍照的意识。他玩他的,咱拍咱的,最好能做到当你不存在。不要去招引他:来,看这里,妈妈给你照相~~~,那就完了,弄不好就给你出个剪刀手。。是大人为孩子的生活记录,而不是孩子为大人的拍照配合。

 

如果想专门拍些好的照片,选择服装上最好是浅色的,太深的颜色会影响肤色。(生活随拍就不用太在意了哈,总不能让娃天天白衣服,妈要累死的)

 

关于帽子,如果要照相,最好不戴帽子,或者选择小帽檐的,不然大片的阴影会让孩子变成佐罗,嘛也看不见啊。

 

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高速连拍,总会有清楚的,哼哼哈嘿。

 

OVER,假专家的招儿基本都讲完了,有讲的不对的地方,真专家们不要拍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