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5-09-25 21:43:11 责编:小OO
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方红平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等等。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下面我们进行一节复习课,请同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复习

1、认角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通过辨别角让学生加深角的认识以及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画角

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

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进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

教师进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

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直角

我们学习过一种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

(1)在三角板上找出直角。

(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比较。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进行对比)

(在数角过程中不仅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认识叶进一步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课桌面上有(    )个角,这些角都是(     )角。

()我们的红领巾上有(   )个角。

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3、判断: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七、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