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2—6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时钟模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桂平西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西山,想不想去?(播放桂平西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 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 2时=(120)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 )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想不想更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
(9)小结:
师: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3 、情境练习:
这节课我们是( )时( )分上的,到现在是( )时( )分,共上了( )分。
同学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算吗?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并互相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算法)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我会判
(1)9分等于9秒。 ( )
(2)分针从3走到5走了2分钟。 ( )
(3) 新闻联播下午7:00开始,7:30结束, 播放时间长30分钟。 ( )
(4)妈妈下午5:40到家,爸爸下午5:50到家。妈妈比爸爸
早10分钟到家。 ( )
2、我会比较。(在O里填上“<”“>”或“=”。)
4时 24分 140秒 2分 5分 300秒
3、我能解决
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美丽的西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拓展题。
小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门?(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时间,做到不提前回校。)
附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 2时=( )分
例2
①数钟面上的大格,走了3个大格就是15分钟。
5×3=15(分)
② 45-30==15(分)
③ 7:45-7:30=15(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