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练习
2025-09-25 21:45:50 责编:小OO
文档
2017——2018学年广东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练习

1、云南盛产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下列关于该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g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9:46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是(  )

A.Al B.Al3+ C.Mg D.Mg2+

5、“斗南鲜花论斤卖,花香吸引宾客来”,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在不断运动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高钙奶粉 C.蒸馏水 D.加铁酱油

7、小滨对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HCl、NaOH、Na2SO4 B.KNO3、ZnCl2、FeCl2

C.AgNO3、H2SO4、NaCl D.NaOH、Na2CO3、NaCl

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 B.提倡绿色出行,尽量少开私家车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D.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10、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Z浸入X的盐溶液中,Z的表面有X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Z、X C.Y、X、Z D.Z、X、Y

11、下表是小滨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主食米饭、馒头
菜肴炒鸡块、红烧鱼、油炸花生米
饮料牛奶
你的补充
A.煎豆腐 B.炸大虾 C.凉拌黄瓜 D.蛋糕

1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13、下来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14、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有湿抹布扑盖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试剂及操作
ACO2

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CaO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CKCl溶液

K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NaCl溶液

Mg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1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稀硫酸用于金属除锈 D.氦气常用作保护气

17、下列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A.NH4Cl B.CO(NH2)2 C.Ca(H2PO4)2 D.KCl

18、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铁,没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

1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取液体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2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过量BaCl2溶液并过滤

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并触碰容器壁
D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并检验产生的气体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软水

B.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

2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液体取用           B.蒸发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2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NaCl、稀HNO3、FeCl3           B.BaCl2、MgSO4、KNO3、NaOH

C.CuCl2、稀HCl、NaNO3、AgNO3           D.稀HCl、稀H2SO4、Na2CO3、Ba(NO3)2

25、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钾溶液中不断加入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 KN0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7、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K+、CO32﹣ B.Mg2+、Cl﹣、OH﹣、Na+

C.Fe3+、SO42﹣、H+、Cl﹣ D.Na+、Ba2+、NO3﹣、SO42﹣

28、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酒精需要密封保存 —— 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冰水共存物 属于纯净—— 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

C. 过氧化 氢分解属于学变——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

D. 稀盐酸和硫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2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A.

3、【答案】C

4、【答案】C【解析】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12,是镁原子,符号为:Mg.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解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观察选项,故选D.

6、【答案】C【解析】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高钙奶粉中有钙、蛋白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加铁酱油中有铁、氯化钠、色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7、【答案】D

8、【答案】B【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18+1+2+32)-(26+2+12)=13,说法正确;B.在反应过程中乙的质量由1增加到26,乙应是生成物,说法错误;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6-1):(32-12)=5:4,说法正确;D.物质丙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起任何作用,说法正确。故选B。

9、【答案】C【解析】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说法正确;B.开私家车会增加碳的排放,说法正确;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水资源,说法错误;D.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说法正确。故选C。

10、【答案】B【解析】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X、Z强。将Z浸入X的盐溶液中,Z的表面有X析出,说明Z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Z>X,故选B。

11、【答案】C【解析】米饭、馒头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炒鸡块、红烧鱼、油炸花生米主要营养物质是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等,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水等。所选食物中缺少维生素,维生素主要来自于蔬菜、水果,故选C。

12、【答案】A【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故选A。

13、【答案】B

14、【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有湿抹布盖灭,正确;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正确;

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处理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2SO4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显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用于金属除锈是利用稀硫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氦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氦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小苏打、稀硫酸和氦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分析】常用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此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解答】解:A、NH4Cl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选项正确;

B、CO(NH2)2属于氮肥,不是铵态氮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C、Ca(H2PO4)2属于磷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D、KCl属于钾肥,因此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肥的种类、有关氮肥的性质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D【解析】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同时滤渣中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9、【答案】D【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20、B     21、C     22、B     23、A

24、【答案】B【解析】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溶液颜色消失的是,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MgSO4溶液与BaCl2、NaOH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HCl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稀HCl、稀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NO3)2;与Ba(NO3)2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

25、【答案】C【解析】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C.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故选C.

26、【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依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及恒温蒸发溶剂时各量的变化特点,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和盐酸发生反应,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才会和氯化镁发生反应形成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解:A、将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开始由于钾不饱和,水减少,不会析出晶体,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减少,溶质也会析出,即溶液一直呈饱和状态.由于温度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再不变,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故错误;

D、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呈酸性,而加入氢氧化钠不断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pH逐渐变大,至完全反应溶液pH=7;随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又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此过程中溶液的pH仍为7;直至氯化镁完全反应,继续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由于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故正确;

故选:C. 

27、【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8、D

29、D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