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的应急处置方案
2025-09-25 21:44:35 责编:小OO
文档
 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事故的工艺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的位置:液氨东罐区及相连的管线、法兰、阀门。

    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泄漏、冻伤、中毒。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

(一)、液氨罐区在卸氨时发生设备或管线泄漏时的事故处理方案:

1、首先确认发生事故的部位,一般泄漏发生在氨罐车与泵间的管线、法兰、阀门压盖处或管线点蚀处,金属软管处。如果发生泄漏,将泄漏污染区人员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应根据泄漏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区域的范围,严格出入。通常情况下,小量泄漏时隔离50m,大量泄漏时隔离200m。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时才能进行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2、卸车工作人员与氨车主在佩带个人防护用具情况下,分别把氨罐车的自动切断阀切断,并且同时切断泵入口或出口的阀门。

3、 拨火警“7585119”求助消防车,现场准备一些灭火器防止发生火灾。

4、在切断过程中,应穿戴好防毒面具,防止发生中毒、冻伤或其它事故。

5、泄漏点附近,绝对禁止明火。

(二)、液氨冻伤事故的处理方案:

   液氨泄漏时,若有液氨溅到皮肤表面,液氨将迅速汽化,从皮肤表面带走大量热量,引起冻伤,处理办法如下:

1、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受伤部位半小时以上。

2、在冻伤部位敷上一层防冻软膏。

3、情况严重者,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三)、液氨中毒事故预想处理方案:

若发生液氨中毒事故,应首先让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

将中毒人员放到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者要马上做人工呼吸。

施救人员要穿戴好防毒面具。

中毒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二、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事故的预防措施:

1、对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    

2、加强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懂有关安全、消防知识、懂工艺流程、了解事故预想方案。

3、加强三级巡检,巡检要准确及时,巡检路线要正确合理,巡检记录要全面真实。

4、操作过程要作好各种记录,在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均要求好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在交记录上写清楚。

5、严格执行交制度,人员作好交记录,人员认真预检,双方遵守“十交、接”的原则。

6、严格执行工艺操作纪律,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装,对设备做到“四懂三会”,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7、要能熟练使用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对不能引起事故的前兆,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

8、在岗人员严禁串岗、睡岗、脱岗情况的发生,发现此类现象严肃处理。

9、加强对职工的责任心教育,严格按操作规程办,确保装置安稳常满优运行。

三、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结束的条件

1、所有火灾均已扑灭,且没有点燃危险存在;所有液体、气体泄漏物资均已消除或隔离;根据检测检验结果,可燃和有毒气体的浓度均已降到安全水平。

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四、液氨罐区发生泄漏、冻伤事故的应急处理所具备的必要知识: 

1、检测方法:

(1)目测;

(2)可燃性气体报警仪;

(3)观测现场的物料、设备的温度、压力;

(4)听声音;

(5)闻气味;

(6)用可然性气体检测设备检测。

2、检测人员的防护设备:

(1)防化服,包括防酸服、防碱服及隔热服。

(2)防毒用品,包括滤毒罐和空气呼吸器。

3、撤离条件和方法:在事故不可以控制住并有可能发生大面积泄漏和爆炸的情况下,检测人员优先撤离事故发生区域。一般采取跑步快速撤离的方式。

4、抢险人员的个体防护:

(1)防化服,包括防酸服及隔热服。

(2)防毒用品,包括滤毒罐和空气呼吸器。

5、应急救援程序包括:

(1)危险区设定依据、初始危险区域设定的一般原则:根据泄漏及危险程度,确定隔离区域的大小,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2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200米的隔离区)。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在事故发生后,在确定的隔离范围内拉红绳,并在明显的路段标明警示标志;

(3)隔离措施:现场在主要进出点需要有人把守,禁止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进入现场,进入现场的有关人员,禁止携带手机、BP机和火种,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进入现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