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2025-09-25 21:37:42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处理好安全与企业发展中诸多工作的关系,是企业领导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装备、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奖惩、安全与检查、安全与责任、安全与以人为本、安全与构建和谐企业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力求找准安全生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矛盾,促进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笔者认为,在安全管理中尤其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正确认识安全与改革的关系,安全管理及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经济改革是推动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企业。然而,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管理,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寻找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办法。曾记否,主辅分离、减员提效、精简机构、部门合并等轰轰烈烈的举措,也确实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笔者认为一些高危行业的企业以减员提效为目的,取消、兼并了安全机构,砍掉了安全管理人员和一些必要的岗位操作人员,是犯了安全之大忌。其背后必然是安全生产被动挨打,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增多。因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要通过安全机构的管理和高素质操作者的正确操作,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机构没有了,就失去了对事故预防的手段。要害岗位的人员减少了,使操作者手忙脚乱,精神紧张疲劳,难于对机械或物质状态进行正确判断和控制,使事故乘机而入。

  改革是历史赋予企业的使命,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持证上岗操作是安全生产法赋预企业领导的责任,改革和安全生产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二者是统一的。笔者奉劝企业的决策者,在处理改革与安全的问题上,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要明确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不顺民心、不得民心的道理。在制定改革方案时,一定要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前提,无论怎么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变。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只能加强不能消弱;要害岗位人员只能加强不能减少。想想我们的企业又有多少专兼职安全员呢?

  二、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不动摇

  特殊的生产环境,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这一永恒的话题。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就保证不了生产,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度,职工为了追求高收入,安全生产往往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常常出现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安全为了生产”的提法,人们容易接受。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干起活来大胆放心,工作质量高、效率高。“生产必须安全”就难以把关和接受,在艰巨的生产任务面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生产不顾安全,为了抢进度完任务,总有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结果导致了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任务和经济利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虽然一时未必发生事故,但从此埋下了事故隐患,或植起了职业病病根。一些无知的指挥者为了一时的义气,视法律、法规而不顾,视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不顾,违背客观规律,耍个人表现,把安全和生产放在对立面,结果事故频频发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给从业人员及家属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不幸。因此,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教训和鲜血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任何主观愿望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者一定要树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真心做一个对企业、对职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人。

  三、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效益,效益是靠管理来实现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在企业综合管理中,安全管理是实现效益的前提,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将耗掉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是难以躲避的,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还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不知有人是否统计过,企业一年里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多少?

  事实说明,一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在事故抢救和处理中,严重削弱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给广大职工心里带来很大压力,也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无疑也就失去了利润和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安全与效益的因果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克服那种重效益轻安全的糊涂思想,把生产引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

  四、正确认识安全与设备的关系,树立管理与设备并重的思想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安全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笔者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安全管理与设备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的要素。

  管理是指对人和物的管理。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对人和物进行规范和要求。具体说对人主要是指对人的素质和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对物,主要是指对物的功能和作用的质量进行规范和要求。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管理最终是靠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来实现管理的目的。

  设备是企业经营中的生产资料,一定条件下,设备的先进和落后,取决于安全生产的优劣、生产效率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

  管理与设备是生产建设的两个方面,是互补关系。就安全生产而言,管理与设备并重。管理是根本,任何设备都是靠人的操作和管理发挥作用的,离开了管理,设备就成了“装饰”,甚至是事故隐患。设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之一,是管理者的“眼睛”和武器,具备安全生产的本质功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下大力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要对安全工作抓的紧、管的严,措施要到位,落实要扎实。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说到底,是没有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上下功夫,“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才是事故的真正原因。

  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设备水平,实行科学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舍得投资,下决心把落后的东西更新改造掉,用现代化安全监测仪器和设备,改进和提高技术面貌,积极改善安全技术手段,为安全生产奠定物质基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