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2025-09-25 21:36:42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生活是一道多元的方程,需要用敏捷的思维去求解;生活是一首áng扬的歌曲,需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演唱;生活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需要用华丽的辞zǎo去书写;生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需要用迭宕的情节去讲述。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áng(     )扬    辞zǎo(          )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真挚(     )    敏捷(         )

(3)“解”字的第二笔笔画名称是             。(1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不能把父母对我们苦心孤诣的劝说当成耳旁风。

B.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C.针对考试题目形式的多样性,我们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D.他这篇千字作文耗时2小时,真是一部鸿篇巨制。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如果能结识几个诤友,人生之途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远离失误,走向成功。

②诤友即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③齐威王引邹忌为诤友,李世民视魏征为诤友,也把敢于直陈得失的黄炎培、仇鳌等民主人士称为诤友。

④陈毅元帅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⑤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绝不粉饰,也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

A.①⑤②③④     B.②④③⑤①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④③⑤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家”之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都是这种文体。

C.中国四大名楼特指山东烟台蓬莱阁、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D.“幅式”是书写一篇字的整体形式。根据长短、宽窄、形状可分为条幅、横幅、对联、斗方、扇面等。

6.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1)身向榆关那畔行,                    。(纳兰性德《长相思》)

(2)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王维《终南别业》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心境的诗句是:               ,                  。

(4)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古人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常常令人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                 ,带月荷锄归”。

(5)《诉忠情》中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                。

(6)《南乡子》中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                。

7.综合实践。(5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3分)

(2)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一)古诗文阅读。(9~13小题,共16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横无际涯(          )

(2)朝晖夕阴(          )

(3)连月不开(          )

(4)不以物喜(          )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0.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2分)

(1) 至 若 春 和 景 明

(2) 此 则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1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便要还家

12.下列对诗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前四句从时间角度,后两句从空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B.《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

家、军事家。

C.【甲】文第四段中,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异”又指的是什么内容?(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18小题,共8分)

听见宇宙的“声音”

材料一: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盟大会上,与会科学家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以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方案——在中国境内建造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在国家的支持下,工程开始实施了。然而,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2011年开工令下达,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50多家国内企业相继投入FAST建设。工程之复杂可见一斑。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其间,南仁东走过数十个窝凼。22年,8 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作为“造梦者”的南仁东,从北京到贵州,带领科研工作者、普通工人、农民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那时候,南仁东常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09日01版)

材料二:世界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简表

名 称口径(米)国 家
熊湖射电天文台俄罗斯
帕克斯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的帕克斯

金石70米射电望远镜70美国
卡利亚津射电天文台二号70俄罗斯
洛弗尔76米射电望远镜76英国
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100德国
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100美国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305波多黎各岛
“天眼”500中国
  材料三:FAST望远镜也叫中国“天眼”。去年9月25日,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现在进入了调试和试观测时期。经过一年多的调试,它的灵敏度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射电望远镜水平。在今年8月开始进行试观测的过程中,搜寻到一批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得到了观测认证。它标志着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已经具备系统地发现脉冲星的能力,有希望系统地做出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其他天文发现。

——《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5日07版)

材料四:据了解,FAST项目是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系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该项目的建设,使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填补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三个深层空间跟踪站在经度分布上的空白。

——中国日报网

14.根据材料一,概括“天眼”得以建设成功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2分)

15.分析材料二,归纳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2分)

16.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天眼”在调试时就已经搜寻到一批高质量的脉冲星。

B.6颗得到了观测认证的脉冲星标志着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可以系统地做出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其他天文发现。

C.在世界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中,“天眼”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D.“天眼”可以开展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

17.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天眼”的建成有何重大意义?(至少列出两点)(2分)

(三)议论文阅读。(19~22小题,共8分)

不要空喊读书

邓 拓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辞,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东西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针对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相关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对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原文有删改)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19.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第⑨段画线句子中“这样”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2分)

21.文章中“梦笔生花”“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2分)

(四)记叙文阅读。(23~26小题,共10分)

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

梁 衡

①一般来说,好风景给人的是陶醉,是沉思。但我一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却被这里的风景激动得直想狂呼高歌。

②班加罗尔的风景,全在街上的花和树。我们平时说花,不外乎桌上瓶里的插花,窗前盆里的鲜花,还有花圃里精心侍弄的花,田野里烂漫绚丽的花。可这里却是轰然一树的花,满街满城的花,而且是一色火红的花。一出机场,迎面就是几株叫不上名的大树,满树不是绿叶,全是火红的花朵。车子进了城就在花树搭成的胡同里钻行。后来我才辨清,这红花树主要有两种,一是我国南方也有的木棉树,花很大,且常年四季地开;一种是火把树,类似国内的绒线树,有叶,很细碎,花却是特别硕大,红肥绿瘦,反显不出树叶。怎么可以想象,街上合抱粗的巨木擎天而立,不是绿叶扶疏,而是红花万朵,A.在明媚的阳光下如火苗狂舞,直拥到五六层楼的窗前;又如红绸飘落,直垂到路边,扫着车顶和行人的头。向来赏花,人为主,花为次,花是人手中的玩物,眼中的小景。请供一枝在案头,玉色闲情相共品。而现在,反次为主,这花上下半空,前后一街,将人结结实实地裹在其中。席卷天地八方来,红花热血共沸腾。B.好像一个酒徒,平时能有一两杯好酒已庆幸不已,现在一下被推到酒海里游泳,醉了,醉了,醉得不知东南西北。

③成树的红花之外,还有一种藤类的明丽亚花常爬在墙头,紫色的花朵如小儿的拳头,枝叶茂密,曲虬纷挂,往往几十米、上百米地盖过墙头,密密匝匝,叠翠压锦。论其色彩,珠光宝气,明媚照人,其势态却如蓬蒿弃野,生灭由之。每见此景我不觉生出一种惋惜之感,这样的花朵要是在国内就是案头一枝也足可斗室生辉,要是公园里能有一株也会叫游人流连驻足的。而在这里却随意委弃,开得这样浪漫,可见好花之多,多到抛金撒银的地步。

④红花之外便是绿树,树个个大得惊人。苦楝树一伸臂就护住半块蓝天,棕榈树矗立着就是一根旗杆,大榕树的根接地通天,要是照一个特写镜头,你准以为是一片小树林子。总之,一棵树就是一个停车场,就是一个绿色的庭院。一行树就是一条蜿蜒的堤坝,就是一座逶迤的山脉。树浓荫蔽日,层绿无边。人在树下,如在一座神秘的教堂里一样。对中国大地上的绿色我本就十分留意,天山风雪中松柏的凝绿,华北平原上春风杨柳的新绿,江南池塘中荷叶的碧绿,但是,无论我头脑中的哪种绿都无法形容眼前这异国巨木的绿。这是在北纬12度的骄阳下被烘烤着的泛着光闪闪亮晶晶的油绿。举目之中所觉的已不是颜色,而是一种释放着的能量了。

⑤这许多从未谋面的树中有一种阿育王树最引我注意。阿育王(前273—前232)本是第一个统一了印度的国王,其历史地位相当于我国的秦始皇。他为记功而立的阿育王柱,柱头四面雕着4个雄狮,一直保存至今,印度的国徽就是以它作图案的。现在这种树取了他的名也真够匹配的。我一踏上印度的土地就被这种树的神威所感召。在维多利亚博物馆的大院里有两行阿育王树,树干挺立如柱,树冠庞然如山,树叶密不透风,一团神秘的墨绿透出古老、深沉、庄严。树旁是碧波荡漾的水池,再远处是藏有历史见证的博物馆大厅。我仰头看这擎着蓝天的神树,仿佛阿育王在半空中正注视着他的臣民。草木之物能长出人情神威来也真是天地之灵了。我在班加罗尔街头见到的阿育王树却别是一种风度,树冠一离地面,就被修成一座铁塔,昂首直立,而枝条却披拂而下,长长的叶片闪着亮亮的新绿,像一个威武的壮士披着新制的铠甲。原来这是一种倒栽的阿育王树,类似中国的倒栽柳,不过没有那种婀娜,倒有一种英武之气。这树也是有灵性的吗?如古人所说牡丹富贵,菊花隐逸,那么,这阿育王树便够得上雄浑博大了。

⑥在印度的日子里,无时不在与红花绿树相伴,出门车在树下钻行,进宾馆先献你一个花环,访问完再捧上一束鲜花。一天,我深夜归来,桌上插着一束红玫瑰,茶几上放着水果篮和一洗手小钵,钵中可人的清水上飘着三片殷红的花瓣。灯下,对着这三瓣主人的心香,我独坐沉思,竟不愿上床了。我本无心,这红花绿叶却枝枝叶叶拂不去,直追客人到梦中。我想红花绿树是专为来装扮我们这个世界的。造物者之所以选了这两种颜色,是因为它代表着生命。你看世界上哪种动物能离了血红素,哪种植物能离了叶绿素呢?难怪红花绿树这样叫人激动。它是热辣辣的生命将自己奔腾不息的力,借了红绿两色来显示给我们的呵。生命不息,花树就永远伴随着我们。

⑦我明白了,当我们爱红花绿树时,其实是在爱自己的生命。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23.比较第②段画线的A、B两句,简要分析其写作角度有何不同。(3分)

24.文章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班加罗尔的树?其各有何特点?(3分)

25.文章热情讴歌了生命之美,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美在哪里。(2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邻居

文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