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2025-09-25 21:36:38 责编:小OO
文档
一,填空,判断

1、景

  景是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空间概念。

2、景别

   摄影机从各种不同视距对拍摄对象拍摄时,所获得的范围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瞬间的空间呈现。

3、镜头

   镜头是由包含在银幕景框内的主题素材的容量所界定的,一个镜头是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止所记录的全部影像。   镜头主要是时间概念。

4、大远景

   用广角镜头拍摄,通常高角度拍摄;用以定场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自然景色,渲染气氛创作意境。可以作为一个主镜头交代时间、空间背景以及拍摄主体的运动态势等,大远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近距离镜头的空间参照框架),大都是外景镜头,这类镜头最有效的运用常见于一些史诗性影片中,如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历史片。

5、全景镜头

   以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和所处位置局部环境为目的,交代事件发生环境和主体物间的关系,全景和远景比较,全景游明确的内容中心视野小些,被摄主体可能占满整个银幕,人物动作和环境比较清晰,是塑造环境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全景又叫全身镜头,人物在画面中高度大致等同于画面高度,往往是一场戏的主镜头,

6、中景镜头

     介于全景和特写间的镜头,视觉范围在人物膝盖以上。人物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景别。能充分展示拍摄主体富有表现力的局部,角色间关系;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主要部分,环境降为其次。

7、大特写

   是视距最近的一种镜头语言,能突出强调关键性细节,比如:惊愕的眼睛、泪水、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的情感宣泄和视觉冲击。

8、拍摄角度

摄影和镜头与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拍摄角度,角度界定取决于摄影机位置。

9、推镜头

   被摄主体不动,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表现的部位,是渐进的解释过程。

10、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自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或揭示原先位于取景框外的惊奇事物。

11、移镜头

一般指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运动所作的横向平移或上下移动。移镜头使画面不断延伸,画面构图不断扩展,发生变化,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

12、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只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13、变焦镜头与移动镜头的区别

(1)透视比例:推拉镜头前景影像比背景影像变大(小)更快;变焦镜头等量变化(同时变大或变小)。透视比例相近。

 (2)景深空间变化:变焦中短变长时,空间扁平(空间感弱),背景和前景更贴近,长变短时则相反。

推拉景深空间变化不明显

14、时空观

   包括永恒的时空观,相对的时空观,浑沌的时空观

15、画框

   也叫景框,是镜头拍摄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的分割线,相当于镜头的视野范围,是对真实空间中对影视作品最富有表现力的那部分影像。

16、画面构图

   所谓影视画面的构图,是指纳入影视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配置,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17、封闭性构图

   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它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作画面空间,最求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

18、开放性构图

   是非常规的构图,它强调把框架当作“窗口”,把画面内外连成整体。

19、硬光

   直射光,明暗反差大,阴影突出,塑造男性的阳刚和强硬,有力的,征服的,动态感强的形象。

20、软光

   散射光,明暗反差小,阴影弱化,塑造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

21、顶光

   蝴蝶光,突出人物脸部轮廓,显现颧骨的阴影,起增强骨干或丑化人物效果。

22、底光

   魔鬼光,骷髅光,夸张深陷的眼光,塑造恐怖的形象,丑化人物效果。

23、现实主义照明

   青睐现成照明,具有纪录片的外观和轮廓之感,鲜有明显的照明(真实感,记录感较强)

24、三点照明

   主光:主要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前面,有一定角度,用于营造影像重心,吸引目光,形成动作或表情焦点。

   补助光:弱压主光源的刺目效果,揭示原本隐没在阴影中的次要细节。

   后光(逆光):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轮廓清晰,有立体感,区分背景和前景形象,加强影响的三维效果。

   三点照明不足:成本高

   补充:三点照明在低调照明(通常用散光,弱光)中,表现力最强,高调照明中可以营造更柔和的摄影效果(可以弱化刺目的白光)

25、色彩三要素

   色相:及色彩的外貌,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且有不同特征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是色彩的外表,明度都是色彩的立体骨骼

   纯度:即色彩的浑浊程度

        纯度的变化,是从最高纯度色(最鲜艳色),到最低纯度色(中性灰)之间的等级变化。纯度最高的是红色,黄色次之;绿色的纯度只是红色的一半。

26、暖色与冷色

   色的冷暖属性是色觉与温度感连结的色彩感受现象。

   冷暖色最容易引起生理上,心理上的共鸣。

  红色,橙色,黄色等容易让人联想到火,炎热,干燥的土地,洒满大地的阳光等—暖色

  蓝色,蓝紫色,青色等,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夜空,树荫,冰灯—冷色

27、运动镜头

  符合视点和剪辑的要求

28、对白

  是人物语言在影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29、独白

  独白主要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

30、旁白

  旁白是一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评论和解说,用于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背景等。让观众的欣赏有一个思想准备,以引起某种悬念或对剧情作蜻蜓点水式,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和点评,给观众留下无穷的思索,旁白还用在剧情大幅度时空跳跃时,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的说明,使之过渡自然。

31、音乐的分类

  从发音种类上讲,包括器乐和声乐;从音乐形态上讲,包括有声音源和无声源。

名词解释

场面调度:指导演对一个场景路线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以及拍摄现场个部门,各元素的调配安排,以达到叙事的表意的目的。

封闭性构图: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他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做画面空间,追求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体段落间的转换。另外还有闪白闪黑等。

画面构图:所谓影视画面构图,是指纳入影片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分配,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画面环境:指主体或者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即是前景(主体人物前方的景物)、后景(在主体人物后面紧挨主体人物的景别)、和背景(能够映衬主体的大环境)

时空观:主要包括永恒的时空观(按照日常的时间来组织镜头)、相对的时空观(有意的把时间延长或压缩来表现)、混沌的时空观。

转场手段:转场,指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技巧。主要有:切入切出、淡入淡出、叠出叠入、划出划入、圈出圈入、翻页、定格。

景深:指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视觉暂留:人的大脑可以把人眼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在视网膜上保留时间比眼睛实际的记录时间稍长一些,而这种现象的支流性使得视网膜上一系列的形象,可以互相连接,甚至混合起来,从而给人以影像的幻觉。

轴线原则: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是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动作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称为180度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时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简答+论述

1声音对电影艺术的推动和影响

1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视觉——综合感知)

2延伸了电影公司,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3改变了电影的叙事规则

(1)首先,声音担当了部分叙事功能,比如通过对白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运用音乐抒发感情,使用声画对位法营造某种委婉含蓄的意境

(2)其次,声音称为极为重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人物声音的特质,语言的风格都是人物性格的最直接体现之一

(3)此外,声音本身的持续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可以把握电影的节奏,形成特殊的表现力。

(4)通过剪辑,用声音使不同空间的镜头得以任意连接,并产生新的含义。

4各类影片获得新的发展

音乐片,歌舞片等新的影片类型出现,并使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如侦探片,恐怖片获得新的发展。

2影视剧中人物配音的基本要求

1把握角色特点,贴合人物口型

人物口型长短,译制片要注意台词的编辑

人物口型的开合,例:come in——请进

人物口型的松紧(情绪和气息的控制)

2把握角色心理节奏,贴合人物行为

(1)“共命运,同呼吸”

(2)贴合体态语言

(3)细节传神(呵欠,吞咽细腻处理)

3把握作品主题,贴合画面情境

人物的身份感要明确

人物语言及音量与景别和环境贴合

声音变化与摄影机运动和人物运动相一致

3画面构图的组成元素及作用

1线条

直线与平行线:力量的平衡,关系和谐,静态。秩序

对角线:矛盾冲突,力量对比,动态

交错线:混乱,无序,反常

2形状

三角形:透视关系,冲突,运动

对称型:强调稳定,和谐,分享

负空间:失衡或失落

圆形:安全,环绕和女性准则

3元素数量

一个:孤立,平静,重要

三五七:动感,失衡,变化

二四六:平稳,均衡,相似,和谐

4重心

重心下置和居中:稳定,有序

重心上置:沉重,压力,惊诧

重心倾斜:不平衡,不稳定,不安

5平衡:静态,和谐,平等,经典构图

失衡:非常态。戏剧性。心理失常无序

6大小:面积对比关系,力量和身份对比,强调,渲染气氛

7光影,色彩变化:视觉重心转移,突出细节,营造意境

4场面调度的手法

(1)纵深调度: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向前移动,即由全景走向近景,或反之。作用:强调景深,动态,重点的转移,增强表现力。

(2)平面调度:来自戏剧舞台,通过人物的移动来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作用:绘图感强,易于展现连续的动作或连贯的情节,但缺乏透视感和冲击力

(3)重复调度:相同或相近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作用;突出强调或进行某种暗示

(4)对比调度: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加以对比或衬托

(5)象征调度: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终寓意或象征某种内在含义

(6)群众场面调度:表达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营造气势和氛围

5连贯性剪辑相关理论

(一)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1机械的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首先,剪辑要服务于叙事和戏剧性需要

其次,选择剪辑点时最好选择连续动作的间歇

2运用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1)、直接运用动作的省略

(2)、镜头暂时从主体身上移开:方式:

A、改变拍摄角度

B、通过反应镜头(通过周围人、旁边人的反映来表达连贯性)

C、前一个镜头暗示

(3)、光学效果处理(淡入淡出   叠化   划等衔接技巧)

(二) 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同一性和封闭性)

1轴线原则(180度区域)

   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主体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时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成180°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是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如何确定一场戏的轴线:

(1)静止的对象:轴线可以任意确定,确定不能更改

(2)两个对象:两者之间连一条直线就是轴线

(3)一群对象:离摄影机最近的两个对象间连一条线就是轴线

(4)运动的对象:对象运动的方向线就是轴线

2 全景表明空间

3 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的明晰因果关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