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的7点建议,非常实用
2025-09-25 21:36:59 责编:小OO
文档
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的7点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所有家长耐心指导。这里给家长们提出的7点建议,非常实用,值得各位家长细细品读。

1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智力最好的,而是习惯最好的。”

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孩子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等心理品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电子产品的影响,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

不少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真是太不自觉了,大人一不在身边就不好好学习。”

其实,一个孩子有没有学习的后劲关键在于有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那么要如何正确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呢?

●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帮助孩子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帮助达到目标。

●注重榜样示范,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只有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走上成才的道理。

2

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有计划的做事总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反之则拖拖拉拉。

最简单的拿孩子做作业来说,有制定计划习惯的孩子,总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作业,没有制定计划的孩子,往往是不到最后一刻根本不开始。

总之,多小的事情,都要让孩子有做计划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及完成时间。

有了计划,孩子就会更加自主地去学习,逐渐摆脱拖延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有计划的人。

●以孩子为主体,而不是从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检验孩子计划的可行性。

●培养孩子有计划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总而言之,有计划地做事,有计划地学习,对孩子来说受益终身。

3

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差生。”

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

曾有项研究调查显示: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都爱好阅读。

2019年黑龙江文科状元张子昂的妈妈说:“为了孩子上学,我们多次搬家,在每一个家中,都有一个大书柜,装满了张子昂看过的书,正是这些书,让张子昂知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最好的教育是阅读,孩子的优异成绩与从小的阅读分不开。

孩子坚持阅读,将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呢?

●阅读,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只要是内容健康且适合孩子读的都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阅读,这样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慢慢地爱上阅读。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每天保持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

阅读是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爱阅读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4

鼓励孩子多动脑、积极思考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这句话不无道理,思考是指引人类活动的灯塔,有思考力的人才会用创造力。

思考力是解决人生难题的重要能力,一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若不会有效地思考,就会难以应对这些问题。

具有思考力的人,更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会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而思考力较强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会表现出优势,为日后的学业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遇事多动脑,多思考。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不要立即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想要让孩子学会思考的话,还可以多问孩子一些问题。

●想要让孩子学会思考的话,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电影或电视剧,通过看而去主动思考。

●最后,在孩子思考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予点拨,鼓励孩子继续思考。

只有懂得思考,人生的道路才会多起来,这对孩子百利而无一害。

5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于是,家里几乎是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切事务由家长代劳。

喂饭、穿衣等等,大人事事包办。

等孩子大了,有学业的压力了,家长更是亲力亲为,让孩子专心学习。

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孩子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极度欠缺,在大学及工作后因不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而没有办法正常学习和工作。

“成年巨婴”的现象,现实生活中不少见。

有句话说得好:“不舍得用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要适当放手,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来做。

●鼓励孩子模仿,让孩子参与进家庭活动中来。

●父母不要做超人,要学会示弱。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合理,还要及时给予鼓励。

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更能带给孩子更多。

6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俗语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如果应对不当,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走上不归路。

你的抗挫折能力有多强,你的成长便有多快、多稳。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道:“孩子输不起,爱哭,遇到一点挫折就老是放弃。”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孩子心理的脆弱,也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因此,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孩子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要告诉孩子如何去面对承担风险。

●不要太过溺爱孩子,该放手就放手,该批评绝不留情。

●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引导孩子接受不是最好的结果。

●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让孩子直面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比一味保护孩子更重要。

7

给孩子立规矩很重要

俗话说,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各位家长如果不想养个熊孩子,那么一定要趁早给孩子立规矩。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话谈说规矩的: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规矩能够帮助孩子判断自己言行的好坏,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

那么,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前后规矩一致,该严厉的时候,要坚持到底。

●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明了,让孩子容易遵守。

总之,“立规矩”并不是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说到底,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请各位家长记住:要求孩子之前,需先做好自己。

希望以上这7点建议,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