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2025-09-25 21:36:07 责编:小OO
文档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之基。本文介绍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建设安全文化的方法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0 引言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告诉我们: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一是需要“技防”——安全技术保障;二是要求“管防”——安全管理防范;三是依靠“人防”——安全文化基础。企业是安全生产系统的机体,班组则是这一机体的细胞。班组的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长要带领员工去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班组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员工的生命安全,班组安全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安全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归宿。

1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班组是安全生产之基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抓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事故预防的能力体现在基层,这是企业确立的长效安全生产的工作战略。企业安全生产的最终归宿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现场单元作业,要依靠班组员工的安全作业和操作规范执行来实现。员工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的安全生产状态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员工和班组是安全生产管理木桶理论的“最短板”。企业应该制定“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注重班组安全建设,保障生产效益稳定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确立“依靠员工、面向岗位、重在班组、现场落实”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三基”(基础、基层、基本)的根本。

  生产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实体,更是杜绝违章操作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因此,生产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长和班组成员是阵地上的组织员和战斗员。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法规和的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的执行,都要依靠和通过班组来实现。特别是现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以及安全科学管理方法的普及应用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都必须落实到班组。反之,班组的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不到位,规章和制度得不到执行,将是事故发生的土壤和温床。

1.2班组是事故发生之源

  通过对生产企业所发生大量事故资料统计分析,98%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其中80%以上事故的原因直接与班组人员有关。安全生产好坏是企业诸多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的积极性和热情不行,只有部分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行,因为个别职工、个别工作环节上的缺陷和失误,就会破坏安全生产保障系统。由此可以说,班组是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这种根源是通过班组员工的安全素质、岗位安全作业程序和现场的安全状态表现出来的。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必须放在班组,功夫下在施工现场,措施落实在岗位和具体操作员工的每一个作业细节。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遏制事故发生的源头,这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根本,也是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与生产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客观的,能否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关键在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班组;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班组;尤其是当班组生产任务较重,当安全与效率、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成本发生矛盾时,如果班组长和员工“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安全意识不强,必然会出现“生产成为硬指标,安全变成软指标”的现象,进而出现“三违”的现象,从而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方法与实践

2.1实施“班组长素质工程”

目的是对班组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素质培训教育,更大程度地增加他们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而使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使班组成员的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途径如图1.1所示。

图1.1 实施班组长素质工程途径

2.2施行员工亲情参与

目的是使员工对安全的态度从以前单纯的上级要求变成自己对安全的自身需要,具体做法如表1.1所示。

表1.1 罚款“送红包”制

“三违”等级具体做法
一般性“三违”给予批评教育、当场指正,不罚款
较严重的“三违”第一次进行罚款,但罚款要采取给其妻子“送红包”的形式,进行“枕头风”教育,以取得家属的帮助;第二次“三违”加倍罚款,但罚款采取给其父母送“红包”的形式进行家庭严教;若再次“三违”,就属于屡教不改者,就要依法“吊销执照”,待岗培训,培训期间只发生活费。

 

 2.3开发高危岗位“三法三卡”体系

目的是提升现场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岗位员工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使高危岗位员工在知识与技能、观念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方面掌握、了解和熟悉事故风险性质,以便在作业过程中有效控制和防范事故风险,具体做法是:采用表格和卡片方式,针对每一个高危作业岗位,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三法三卡” (图3.5)。

图1.2三法三卡

2.4开展班组安全文化系列活动

目的是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具体方法包括:

(1)组织安全竞赛活动,如安全技能、救援逃生技能、查隐患和提安全合理化建议竞赛等活动;(2)开展“安全生产周(月)”活动;(3)举办安全演讲比赛活动;(4)举办安全文艺活动;(5)开展安全亲情文化活动,可向员工亲属介绍厂情、工况和岗位知识,采取员工亲属座谈会、手机短信报平安、亲属缝制安全爱心鞋垫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宣传安全文化;(6)开展“安全明星岗”、“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7)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8)开展“警示日”活动等。

3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最终执行者和落脚点,是企业安全生产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创效的根本保证。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    

第一,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细胞工程”。积极建设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在为职工提供可靠安全保障的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众所周知,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使基层班组具有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理顺,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首先,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其次,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折射镜”。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各类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的人为因素占事故发生率的绝大部分。因此我们说,杜绝人的不规范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职工,使安全思维和安全意识深入到职工的内心,从而促使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实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都是安全员,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第三,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催化剂”。班组安全管理处在基层施工一线,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而扎实有效地搞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的稳定有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会从安全的愿望出发,审视周围的安全环境,主观上要求得到安全保障,也就容易发现和提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因此,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从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和发展创效等显而易见的成效上,切实搞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J].车间管理, 1997(01):47-48.

[2]付芳芳.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 2008(03):17-18.

[3]吴维加.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安全与健康,2006(17):25-26.

[4]曾令荣.正确树立安全价值观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1995(02):40-4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