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 摘自实用桩基工程手册
2025-09-25 21:40:32 责编:小OO
文档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

1.基本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相非匀质体。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混凝土有缺陷时,如断裂、裂缝、夹泥和密实度差等,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这些声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是在桩身中预埋2~4根声测管。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置于2根导管中,进行声波发射和接收,使超声波在桩身混凝土中传播,用超声仪测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t、波幅A及频率f等物理量,就可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2.适用范围

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桩径大于0.6m混凝土灌注桩的完整性,因为桩径较小时,声波换能器与检测管的声耦合会引起较大的相对测试误差。其

桩长不受。

3.仪器设备

(1)试验装置

声波透射法试验装置包括超声检测仪、超声波发

射及接收换能器(亦称探头)、预埋测管等,也有加上

换能器标高控制绞车和数据处理计算机。其装置见图

37-21。

(2)超声检测仪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收放大系统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增益应

大于100dB,并带有0~60(或80)dB的衰减器,其

分辨率应为1dB,衰减器的误差应小于1dB,其档间误

差应小于1%。

发射系统应输出250~1000V的脉冲电压,其波形

可为阶跃脉冲或矩发射系统应输出250~1000V的脉冲

电压,其波形可为阶跃脉冲或矩形脉冲。

显示系统应同时显示接收波形和声波传播时间,其显示时间范围宜大于300μs,计时精度应大于1μs,仪器必须稳定可行,2h中声时漂移不得大于±0.2μs。

(3)换能器应采用柱状径向振动的换能器,将超声仪发出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信号,其共振频率宜为25~50kHz,外形为圆柱形,外径Φ30mm,长度200mm。换能器宜装有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绝缘电阻应达5MΩ,其水密性应满足在1MPa水压下不漏水。桩径较大时,宜采用增压式柱状探头。

(4)声测管是声波透射法检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宜采用钢管、塑料管或钢质波纹管,其内径宜为50~60m。

4.测试技术

(1)预埋声测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径0.6~1.0m应埋设双管;1.0~2.5m应埋设三根管;桩径2.5m以上应埋设四根。见图37-22声测管布置方式。

声测管底端及接头应严格密封,保证管外泥冰在1MPa压力下不会渗入管内。上端应加盖。

声测管可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检测管之间应互相平行。

在检测管内应注满清水。

(2)现场检测前应测定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t0,并应按下式计算声时修正值tˊ:

tˊ=(D-d)/Vt+(d-dˊ)/Vw                          (37-52)

式中  D――检测管外径(mm); dˊ――检测管内径(mm);

d――换能器外径(mm);  Vt――检测管壁厚度方向声速(km/s);

Vw――水的声速(km/s); T――声时修正值(μs)。

将发、收换能器置于水中,间距0.5m左右,接收信号波幅调节到二或三格,改变发、收换能器间距,测量不同距离的声时值,按时距曲线求出t0值。

(3)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接收及发射换能器应在装设扶正器后置于检测管内,并能顺利提升及下降。

测量时上述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可置于同一标高,当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不同标高时,其水平测角可取30°~40°。

测量点距20~40cm。当发现读数异常时,应加密测量点距,以保证测点间声场可以覆盖而不至漏测。

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同步升降。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cm,并应随时校正。

检测宜由检测管底部开始,发射电压值应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终固定不变。调节衰减器的衰减量,使接收信号初至波幅度在荧光屏上为2或3格。由光标确定首波初至,读取声波传播时间及衰减器衰减量,依次测取各测点的声时及波幅并进行记录。

一根桩有多根检测管时,应将每2根检测管编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见图37-22。

每组检测管测试完成后,测试点应随机重复抽测10%~20%。其声时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5%;波幅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0%。并对声时及波幅异常的部位应重复抽测。测量的相对标准差可按下式计算:                                          (37-53)

                        (37-54)

式中σtˊ――声时相对标准差;σAˊ――波幅相对标准差;

tˊ――第i个测点声时原始测试值(μs);Aˊ――第i个测点波幅原始测试值(dB);

tji--第i个测点第j次抽测声时值(μs);Aji――第i个测点第j次抽测波幅值(dB)。

5.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

(1)由现场所测的数据应绘制声时-深度曲线及波幅(衰减值)-深度曲线。其声时tc及声速VP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c=t-to-tˊ                                 (37-55)

Vp=l/tc                                    (37-56)

式中  tc――混凝土中声波传播时间(μs);t――声时原始测试值(μs);

t0――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μs);tˊ――声时修正值(μs);

l――两个检测管外壁间的距离(mm);VP—混凝土声速(km/s)。

(2)桩身完整性应按下列规定判定:

应采用声时平均值μt与声时2倍标准差σt之和作为判定桩身有无缺陷的临界值;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7-57)

                      (37-58)

式中  n――测点数;   tci――混凝土中第i测点声波传播时间(μs);

μt――声时平均值(μs);     σt――声时标准差。

亦可按声时-深度曲线相邻测点的斜率Ktz及相邻两点声时差值Δt的乘积Ktz·Δt作为缺陷的判据:                  Ktz=(tci-tci-1)/(Zi- Zi-1)                           (37-59)

△t=tci-tci-1                                    (37-60)

Ktz·Δt=( tci-tci-1)2/( Zi- Zi-1)                    (37-61)

式中    tci――第i测点的声时(μs);  tci-1――第i-1测点的声时(μs);

Zi――第i测点的深度(m);   Zi-1――第i-1测点的深度(m)。

Ktz·Δt值能在声时-深度曲线上明显地反映出缺陷的位置及性能,可结合μt+2σt值进行综合判定。

波幅(衰减量)比声速对缺陷反应更灵敏,可采用接收信号能量平均值的一半作为判断缺陷临界值。波幅值以衰减器的衰减量q表示。波幅判断的临界值qD有下列关系:

qD=μq-6                            (37-62)

                         (37-63)

式中  μq――衰减量平均值(dB);qi――第i测点的衰减量(dB);n――测点数。

对超越临界值的测区应进行缺陷分析与判断。

桩的完整性宜采用上述判据,并辅以接收波形的视频率做进一步的综合判定。在作出缺陷判定后,如需判定桩身缺陷尺寸及空间分布,宜进一步采用多点发射,不同深度接收的扇形测量法,用多条交会的声线所测取的波速及波幅的异常加以判定。

6.工程实例

福州某特大桥桩基础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现场测试工作于1997年3月16日完成。

拟建场地位于福州峡南,大桥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被测桩编号为Z4-5#,桩径Ф2500mm,桩长45.3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土层自上而下为:粗砂,砂夹淤泥,砂卵石,微风化岩,详见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声波透射法按《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有关规定进行,桩内埋设4根测管,通过测量整个桩身检测区域内的超声波传播时间,观察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本次检测采用CTS-25型非金属超声检测仪,该桩基中一对测向的声时-深度曲线见图37-23。

该桩同时采用反射波法进行检测,所用仪器为美国PDI公司生产的PIT桩基完整性检验仪,实测时域曲线见图37-24。

根据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分析,桩顶下7~7.5m处,16.5~17.5m处及28.0~32.0m处均有明显的波峰,前两个波峰处其Ktz·Δt值(即PSD判据值)分别为200及580左右,这两处缺陷为局部夹泥,而桩顶下28.0~32.0m处六对测向均无法接收到超声信号,判断该桩28.0~32.0m处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不合格桩。

由反射波法测得的时域曲线图37-24可看出,该桩桩顶下32.0m处有与入射波同相位的明显反射波,判断为该处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与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基本吻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