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论文
2025-09-25 21:40:41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必须以语文为核心我们必须以语文为核心,把握住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特点,找到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点,立足于学科知识综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学习活动。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教育资源困乏,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知识面窄等因素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课堂。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者课堂主体的重要角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是配角。新的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准确定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主体观念;教师必须要从过去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综合性、充分化、自由化学习中形成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还要成为一个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这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否真正取得实效也很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种种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依据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做支持。而主要的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

从语文知识的积累出发,包括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逻辑的、修辞的等等,通过综合性信息的搜集、筛选、事例、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积累的过程中,在快乐的活动中,丰富文化,开拓视野,得到综合收益。

从语文能力的培养出发,通过对文言诗词、成语典故、警言睿语等语言精华的品味和记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做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操练,给学生的语文能力锻炼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平台。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四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山中访友》,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组织的。那么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应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开展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只是搞一些简单热闹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要力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人的研究。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三个维度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不仅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吟诵,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还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在教学方法上,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各种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新课改以来,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那么她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