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设计区位于重庆市北部。路线全长0.925公里。
1、原路状况
路基、路面
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3.5~4米。平面线形较差,最大纵坡达12%;多处平曲线长度较短。
原路路基稳定,无不良地质地段。
排水及防护工程
原有路段边沟为土边沟,大部分路段边沟堵塞。
原有路段涵洞均为钢筋砼圆管涵,涵洞完好均可利用。
3、设计依据、标准、规范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依据以下有关资料、标准、规范开展工作。
(1)本项目业主已完成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 C30-2002);
4、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交通量分析并结合路网规划中本项目的功能,依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的有关规定及业主视察现场时的指示要求,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指标名称 | 单位 | 技 术 指 标 |
公路等级 | 级 | 三级公路 |
设计速度 | Km/h | 30 |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 m | 65 |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 m | 30 |
超高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 | m | 25 |
最短坡长 | m | 60 |
最大纵坡 | % | 8 |
路基宽度 | m | 7.5米 |
路面宽度 | m | 6.5米 |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一般值/极限值) | m | 400/250 |
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型(一般值/极限值) | m | 400/200 |
路面类型 | / | |
荷载标准 | / | |
桥涵宽度 | / | |
设计洪水频率 | / |
5、1改建原则
根据该项目改建要求,本次设计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对局部路段进行改建,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
(1)充分利用与积极改建相结合的原则。改建方案既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原有工程,又要对明显不符合标准或病害严重影响畅通的地段,按规定等级标准进行改造。
(2)重视不良地质地段的治理,尽可能维护现有公路边坡稳定,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病害。
(3)正确选择公路改建技术指标,满足公路的使用要求。
5、2主要措施
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改建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利用原有工程,尽量减少工程数量,减少拆迁,节约工程投资;
(2)对原路平、纵面明显不能满足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进行改建,设计上采取宁填勿挖的原则,以免破坏原有公路路基的稳定;
(3)加强原路排水工程设计,保证路基路面改建后排水畅通;
(4)加强全线安全设施,确保车辆运行安全。特别是局部路段受地形,不能完全满足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应增设相应的安全设施。
6、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路线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和路线终点。
7、全线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土石方:路基挖土石方21063立方米;路基填方15260立方米。
三、沿线自然地理、地质条件
1、地理条件
设计区位于重庆市北部。
2、气候、水文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低气温-2.0℃。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地质、地形条件
(1)本地区山坡地段上覆0.5-1米粘土表层,下为粉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呈互层状产出。
(2)不良地质现象与影响
据现场调查:在项目区内无滑坡、危岩、泥石流等至灾地质体,在评估区范围内斜坡无变形迹象,岩土体现状稳定,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
四、工程设计要点
1、路线
1、1路线设计总体原则
尽可能做到充分利用原有公路,正确运用技术指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少用极限指标,保证线形的均衡性,改善原有公路的平纵指标,提高道路使用效益,提高道路安全营运的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1、2主要技术指标执行情况
平面指标
路线采用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标准设计。平面半径、纵面纵坡及坡长等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本路段全长0.925里,设角桩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
纵面指标
本路段全长0.925公里,变坡点3个,平均每公里3个,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1000米/1处,凹形5000米/1处,最大纵坡7./1处,最小坡长110米/1处。
横断面指标
路基宽度7.5米,加宽按I类加宽值。
高程及平面控制
高程系统、坐标系统根据提供的地形图确定。
1.路基
1.1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设计原则: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加强排水设施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以保证公路改建后路基稳定、排水畅通、无大病害、便于养护。
1.2路基宽度、设计标高及超高和加宽
路基设计标高为建成后的公路中心线标高;路拱横坡为2%;路基超高绕公路中轴旋转;平曲线采用I类加宽值。
1.3路基设计
1.3.1路堑设计
路堑边坡坡度是结合原路边坡、自然边坡和地质勘察资料等综合确定。确定合适的边坡坡度对路基工程量影响较大,一方面为了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其坡度不宜过陡;另一方面坡度过缓又会极大地增加挖方数量,提高工程造价,过多的破坏原地表植被,不利于生态保护。经现场调查及结合附近原有公路路堑边坡情况,该项目路堑边坡分布如下:
原路为土质边坡且边坡胶结和密实地段,路堑边坡坡度为1:0.75。
原路为石质边坡且边坡未风化、弱风化地段,路堑边坡坡度为1:0.2~1:0.5。
路堑除按上表设置边坡外,还根据不同的边坡情况在每6~10米的高度位置设置1.0m宽的护坡道,部分风化边坡设置了路堑墙或护面墙,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
1.3.2 路堤设计
当路堤采用一般满足规范要求的填料填筑,且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0m时,一般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0m时,则在其高度6~8m处设置宽1.0m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上边坡坡率采用1:1.5,以下边坡坡率采用1:1.75。
当路基填料采用不易风化的开山石料填筑时,边坡采用1:1,边坡坡面应选用大于25cm的石块进行台阶式码砌,码砌厚度为1~2m。本项目地表横坡较陡且土石开挖有大量的强度较高的石方可用于路基填筑,可部分减少防护工程数量和对林地的占用。
当填筑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行清除地表草皮及植物根茎,再开挖宽度不小于2.0米,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以使填筑土和原状土紧密牢固结合,确保斜坡路堤的稳定。
1.4路基压实标准和填料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有关规定。路基压实标准和填料应满足表2、表3要求:
表2 路基压实度表
项目分类 |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 压实度(%) | |
路基 填方 | 上路床 | 0~30 | ≥95 |
下路床 | 30~80 | ≥95 | |
上路堤 | 80~150 | ≥94 | |
下路堤 | >150 | ≥92 | |
零填及路堑路床 | 0~30 | ≥95 |
项目分类 |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 填料最小强度(CBR)% | 填料最大粒径(cm) | |
路基 填方 | 上路床 | 0~30 | 5.0 | 15 |
下路床 | 30~80 | 3.0 | 15 | |
上路堤 | 80~150 | 3.0 | 15 | |
下路堤 | >150 | 2.0 | 15 | |
零填及路堑路床 | 0~30 | 5.0 | 10 | |
30~80 | 5.0 | 10 |
排水系统由路拱、路基边沟、排水沟和涵洞等构成。结合沿线水系进行系统设计,以将路面水和坡面水引入桥涵进出水口,排入自然水系,达到使路基排水畅通、确保工程安全的目的。根据路段内降雨量大,沟系发育等特点,边沟尺寸采用梯形深×(底)宽=0.6×0.6米,边沟采用M7.5浆砌片石,边沟纵坡与路线纵坡相同,个别路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单独设计。
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沟渠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
(3)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无阻水现象;
(4)边沟要求线型美观,直线线型顺直,曲线线型圆滑;
(5)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坚实稳定,表面平整美观。浆砌片石工程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试验规定,砌体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干砌片石工程要求咬扣紧密、错缝,禁止叠砌、贴砌和浮塞。
2.其它
2.1路堑的开挖,尤其是石方高边坡的开挖必须按有关施工规范、规程进行。合理组织、精心施工,采用先进的爆破施工技术(如光面爆破等),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
2.2施工中注意路肩与公路中线、平面、纵面线形相符合,确保路容整齐美观
施工中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筑路材料
3、1 片、块石、级配砂砾料场
沿线可采集到大量砂土,地表为亚砂土和亚粘土,并有丰富的砂、砾石等,均可用作筑路材料。市内可购买到水泥和沥青,质量满足要求。级配砂砾在本项目区内河滩中开采,储量较丰富。
3、2碎石及砂料场
在料场购买,距项目区平均运距约32公里。砂主要为中粗砂,储量较丰富。其级配、有害杂质含量等均应满足下表要求:
砂的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 10.0 | 5.0 | 2.5 | 1.25 | 0.63 | 0.315 | 0.16 |
累计筛余(%) | 0 | 10~0 | 25~0 | 50~10 | 70~41 | 92~70 | 100~90 |
项 目 | ≥C30的砼 | <C30的砼 |
含泥量(%) | ≤3 | ≤5 |
其中泥块含量(%) | ≤1.0 | ≤2.0 |
云母含量(%) | <2 | |
轻物质含量(%) | <1 | |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 <1 | |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以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加以复核。 |
沿线水资源较丰富,水质优良,可以饮用,也可直接用于工程,汲取方便。
7、4外购材料
因目前市场较为流通,本工程所需的外购材料:水泥、钢材、木材及工程用油等可从重庆市内购买。
7、5工程用电
项目区有电力供应。下载本文